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新书--中国碑帖名品62: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伯父文· 争座位帖

封面

作者:上海书画出版社

页数:59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479038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顏真卿(七〇八-七八四,一作七〇九-七八五》唐代書家。字清臣,琅邪臨沂(今屬山東省》人。官平原太守,歷遷刑部尚書、太子太師,赠司徒,封魯國公,謐文忠。少孤貧,乏紙筆,以黄土掃墙學書。晚以篆意融人直《書,字有金石氣,獨闢蹊徑,一改初唐士人風靡二王之積習,雄健豪放,後世書家多以為可與義、獻舊體抗衡。是繼二王書法後的又二呙峰。《祭侄文稿》,唐乾元元年(七五八》書,麻紙本。縱二十八點二八釐米,横七十二點三二釐米。行草。二十五行,二百三十四字。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顏呆卿父子一門在安禄山叛亂時,殺身成仁之事迹。此帖係稿本,無意於書,而神采飛揚,姿態横生,筆勢雄奇,超神人聖,為顏書行草一。張晏謂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端楷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心手兩忘,直《妙見於此也。”鈐有“趟子昂氏”、“鮮于樞伯幾父”、“張晏私印”、“句曲外史”、“喬簣成氏”、“吴廷”、“楊明時印”、“陳定平生真賞”、“徐乾學之印”、“王頊龄印”、“石渠寶笈”、“嘉慶”、“宣统御覽之寶”等鑒藏印。前隔水有“顏魯公書祭侄帖”題識。乾隆書引首“顏真卿祭侄文稿記”。幅後有張晏、鮮于樞、王頊龄、徐乾學等跋。周密、屠約、僧德一、王国炳等觀款。曾經宋宣和内府,元張晏、鮮于樞,明吴廷,清徐乾翠、王鴻绪、清内府等收藏。《宣和書譜》、《清河書畫舫》、《容台集》等著錄。此帖现藏臺北故宫博物院。《祭伯父文稿》,又稱《祭伯父豪州刺史文》。此帖為唐乾元元年(七五八》顏直《卿祭伯父顏元孫及一門去世者之文稿。與《祭侄文稿》同為顏直《卿悲憤傷情之作,亦為其“書為心畫”之佳構。王世貞以為此帖與《祭侄文稿》法同,而頓挫鬱勃似少遜之,然風神奕奕,則《祭侄文稿》似不及此帖。此帖書法筆勢圓暢,出規入矩,無意於書而更見風采。《争座位帖》,又名《論座帖》、《與郭僕射書》。唐廣德二年(七六四》十一月,顏真卿與郭僕射之書稿。行草書。短行不計共六十八行,全文計一千一百九十三字。真迹北宋時在長安安師文家,曾摹刻上石,即“閱中本”。原石今在陝西西安碑林,摹刻并妙,僅下真迹一等。其書與晉王羲之《蘭亭序》有“雙璧”之譽。宋蘇軾於安氏處見直(迹云:“比此公他書尤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宋米芾云:“《争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明王世貞云:“無一筆不作晉法,所謂無意而又從容中道者也。”《乍奉醉帖》為顏真卿行書另一風格,附後以供讀者與三稿相互比較學習。

本书特色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的《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争座位帖/中国碑帖名品》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颜杲卿和季明父子遇难之后,真卿曾派人寻得季明的头骨;他对兄侄为国家壮烈牺牲和颜氏家族的“巢倾卵覆”,忠义满腔,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倾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目录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的《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伯父文
稿争座位帖/中国碑帖名品》讲述了:顏真卿(七〇八
-七八四,一作七〇九-七八五》唐代書家。字清臣,
琅邪臨沂(今屬山東省》人。官平原太守,歷遷刑部
尚書、太子太師,赠司徒,封魯國公,謐文忠。少孤
貧,乏紙筆,以黄土掃墙學書。晚以篆意融人直《書
,字有金石氣,獨闢蹊徑,一改初唐士人風靡二王之
積習,雄健豪放,後世書家多以為可與義、獻舊體抗
衡。是繼二王書法後的又二呙峰。《祭侄文稿》,唐
乾元元年(七五八》書,麻紙本。縱二十八點二八釐
米,横七十二點三二釐米。行草。二十五行,二百三
十四字。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顏呆卿父子一門在安
禄山叛亂時,殺身成仁之事迹。此帖係稿本,無意於
書,而神采飛揚,姿態横生,筆勢雄奇,超神人聖,
為顏書行草第一。張晏謂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
以告是官作,雖端楷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
,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心手兩忘
,直《妙見於此也。”鈐有“趟子昂氏”、“鮮于樞
伯幾父”、“張晏私印”、“句曲外史”、“喬簣成
氏”、“吴廷”、“楊明時印”、“陳定平生真賞”
、“徐乾學之印”、“王頊龄印”、“石渠寶笈”、
“嘉慶”、“宣统御覽之寶”等鑒藏印。前隔水有“
顏魯公書祭侄帖”題識。乾隆書引首“顏真卿祭侄文
稿記”。幅後有張晏、鮮于樞、王頊龄、徐乾學等跋
。周密、屠約、僧德一、王国炳等觀款。曾經宋宣和
内府,元張晏、鮮于樞,明吴廷,清徐乾翠、王鴻绪
、清内府等收藏。《宣和書譜》、《清河書畫舫》、
《容台集》等著錄。此帖现藏臺北故宫博物院。《祭
伯父文稿》,又稱《祭伯父豪州刺史文》。此帖為唐
乾元元年(七五八》顏直《卿祭伯父顏元孫及一門去
世者之文稿。與《祭侄文稿》同為顏直《卿悲憤傷情
之作,亦為其“書為心畫”之佳構。王世貞以為此帖
與《祭侄文稿》法同,而頓挫鬱勃似少遜之,然風神
奕奕,則《祭侄文稿》似不及此帖。此帖書法筆勢圓
暢,出規入矩,無意於書而最見風采。《争座位帖》
,又名《論座帖》、《與郭僕射書》。唐廣德二年(
七六四》十一月,顏真卿與郭僕射之書稿。行草書。
短行不計共六十八行,全文計一千一百九十三字。真
迹北宋時在長安安師文家,曾摹刻上石,即“閱中本
”。原石今在陝西西安碑林,摹刻并妙,僅下真迹一
等。其書與晉王羲之《蘭亭序》有“雙璧”之譽。宋
蘇軾於安氏處見直(迹云:“比此公他書尤為奇特,
信手自書,動有姿態。”宋米芾云:“《争座位帖》
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
意外。”明王世貞云:“無一筆不作晉法,所謂無意
而又從容中道者也。”《乍奉醉帖》為顏真卿行書另
一風格,附後以供讀者與三稿相互比較學習。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书--中国碑帖名品62: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伯父文· 争座位帖》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91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