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北京通趣说老北京

封面

作者:施连芳

页数:304

出版社:中国工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8021522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京城尤其是皇宫,以其森严的权威,而最为神秘和令人敬畏,也以其无尚的光华荣耀而成为最令人向往和梦寐以求的所在。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让古老、神秘、威严的北京城焕发出崭新的光彩,同时不断地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为了让更多的国人和全世界人民全面了解认识历史文化古都——老北京,本书采用了赵先生、钱先生两位“北京通”一问一答聊侃的方式撰写,让读者在通俗风趣的语言中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

本书特色

老北京,恰如一本大百科全书,它既能给人们提供丰富有益的宝贵知识,又能让人们体验到香醇味厚的文化享受。本书采用了赵先生、钱先生两位“北京通”一问一答聊侃的方式撰写,让读者在通俗风趣的语言中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相信这本书对人们了解、认识和研究古都北京,多少能够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资料,亦相信本书会受到各方面人士的欢迎和喜爱。

目录

第一章 元世祖忽必烈与元大都城门/1 一 元世祖忽必烈/2 二 忽必烈与元大都城门/3第二章 明成祖朱棣与北京的内城、外城和十六座城门/7 一 明成祖朱棣/8 二 龙子蠵龟驮燕王朱棣过江坐天下/9 三 老北京的“内城”、“外城”和十六座城门/10第三章 京城的九座城门/13 一 京城九座城门,相当讲究对称/14 二 京城九座城门中的五座城门更名的由来/15 三 京城九座城门各自趣味性的说法/17 四 京城的九门城楼始建于何时/22 五 正阳门城楼匾,其“门”字为什么没有钩/23第四章 北京著名的天地日月坛/25 一 自古始,天地日月,从未间断过对人类做贡献/26 二 北京为什么会出现南有天坛/28 三 内斋宫和外斋宫的由来/31 四 从蓝黄绿黑四色琉璃瓦的应用说起/33 五 北京为什么会出现北有地坛/35 六 北京为什么会出现东有日坛、西有月坛/37第五章 北京中轴线上的万春亭和钟鼓楼/41 一 中轴线/42 二 中轴线上的万春亭/43 三 中轴线上的钟鼓楼/47 四 北京著名的大钟寺和永乐大钟/51第六章 北京著名的天安门/55 一 承天门/56 二 清顺治八年更名“承天门”为“天安门”/58 三 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是有一定的讲究的/59 四 因为出于统治者的需要,所以承天门需要改名/60 五 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建筑,其设计者究竟是谁/61第七章 天安门前点缀性的精美建筑/63 一 说古探幽寻“桥”踪/64 二 北京天安门前著名的金水桥/65 三 金水桥杰作,是出自能工巧匠杨琼之手/67 四 金水桥前面东西两侧,左右对称的华表和石狮子/67第八章 天安门南面原有的建筑和著名的棋盘街厂71 一 天安门南面原有的建筑/72 二 千步廊、龙门、虎门与进士题名碑/72 三 棋与北京著名的棋盘街/75第九章“真龙天子”·皇帝·龙袍·皇后与妃嫔/79 一 “真龙天子”的由来/80 二 皇帝·龙袍/82 三 皇后与妃嫔/85第十章 北京皇宫紫禁城的概况/87 一 紫禁城的建筑范围和基本特征/88 二 外朝和内廷/90 三 紫禁城的角楼和护城河/91 四 紫禁城里点缀性的鎏金铜狮子和门海/93第十一章 紫禁城外朝的主要建筑/97 一 金銮殿/98 二 午门和太和门/104 三 紫禁城中和殿与严嵩/108 四 紫禁城保和殿与国宝云龙阶石/109 五 紫禁城文华殿和武英殿/111第十二章 后宫·孝庄文皇后·铜壶滴漏/115 一 后宫的主要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116 二 慈宁宫与孝庄文皇后/117 三 古代计时仪器——铜壶滴漏/119第十三章 皇家禁苑中南海/123 一 中南海溯源/124 二 中南海瀛台与三神山/126 三 北京的先农坛与中南海的丰泽园/127第十四章 北海公园的造园装景/131 一 北海公园的永安桥/132 二 北海公园里的装景,其重点在白塔山/133 三 白塔山南面的装景/135 四 白塔山西面的装景/139 五 白塔山北面的装景/141 六 白塔山东面的装景/145第十五章 颐和园的基本概况、装景艺术及前身的演变/147 一 颐和园的基本概况/148 二 颐和园的装景艺术/149 三 万寿山和昆明湖前身的演变/152 四 颐和园的前身,名为清漪园/153第十六章 颐和园内著名的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听鹂馆、宜芸馆/157 一 颐和园内著名的仁寿殿/158 二 颐和园乐寿堂与庭院内的怪石“青芝岫”趣闻/161 三 颐和园玉澜堂与百日维新/164 四 颐和园的绮丽和宜芸馆、听鹂馆/166第十七章 昆明湖北岸的精美建筑——长廊/169 一 颐和园著名的长廊/170 二 长廊彩画故事列举/176第十八章 颐和园的中心建筑和万寿山的主体建筑及两侧的装景/187 一 颐和园全园的中心建筑——排云殿/188 二 颐和园万寿山的主体建筑——佛香阁/191 三 万寿山东西两侧装景点缀性建筑/193第十九章 景福阁与重阳节及谐趣园趣谈/195 一 景福阁与九月重阳节趣谈/196 二 颐和园的园中之园——谐趣园/198第二十章 昆明湖与其东侧及西堤的造园装景/203 一 颐和园十七孔桥/204 二 昆明湖水上石舫/205 三 颐和园西堤六桥/207 四 漫话昆明湖东侧的铜牛和西堤的耕织图/210 五 颐和园昆明湖中的“三岛”/215第二十一章 北京与佛教的关系/219 一 取“大乘”和“小乘”命名的北京街巷地名/220 二 何谓“大乘”和“小乘”/221 三 大佛寺及以“大佛寺”、“寺”命名的北京街巷地名/222 四 北京的四大金刚、哼哈二将和布袋和尚趣谈/227 五 北京的佛像/230第二十二章 北京的古庙,235 一 庙和祠的演变/236 二 北京独有的一座皇家祭祖用的太庙/237 三 北京的文庙——孔庙/239 四 北京的武庙——关帝庙/241 五 北京的灶君庙/243 六 北京著名的药王庙/244第二十三章 北京的古塔/249 一 辽代天宁寺塔/250 二 辽代良乡塔/251 三 元代妙应寺白塔/252 四 明代真觉寺金刚宝座塔/254 五 北京著名的银山塔林/256第二十四章 北京的古碑刻、古牌坊、牌楼/261 一 北京的古碑刻/262 二 谈谈北京的古碑坊、牌楼/265第二十五章 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275 一 北京“燕京八景”的由来/276 二 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277第二十六章 北京的白龙潭和妙峰山/299 一 北京的白龙潭/300 二 北京的妙峰山与“爬山虎”/303

节选

    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不仅是毫不逊色于纽约、巴黎、伦敦、
东京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而且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老北京的
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数百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春秋战国时代,这
里是燕国的都城。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留下了无数令人神往的动
人传说。自元代至今,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逐步成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
心。
    1 26 7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修建大都城,“京城方六十里……分十一
门”。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年间又下旨大规模修建北京城,基本形成今日北京
城的格局规模。北京城的修建非常典型地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特
色。这集中表现在:城建格局相当完整对称,且具有城套城的突出特征,既
有重城即外城(亦称外罗城,或日帽子城),又有内城(亦称京城);京城内
又有皇城,皇城又套着紫禁城(亦称大内,俗称皇宫)。
    整体上看.北京城是一个以紫禁城为中心,东西南北对称的庞大建筑
群。贯通全城南北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到钟鼓楼。以紫禁城为中心,
城的东面,朝阳门外,有日坛(亦称朝日坛);城的西面,阜成门外,有月坛
(亦称夕月坛);城的南面,有天坛;城的北面,有地坛。天安门的两侧,为“左
祖右社”,即东为太庙(今日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西为社稷坛(今日北京
中山公园)。中轴线的北端,建有向全城报时用的钟楼和鼓楼等。这种典型
的中国式的建筑格局,无处不体现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皇宫紫禁
城,以及中南海、北海、景山、颐和园等皇家禁苑,更是封建社会皇权文化的
极端体现。此外,老北京的城门、古庙、古塔、古碑刻、古牌坊牌楼、“燕京八
景”……无数的人文名胜和自然景观。则无不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趣味和深
 邃的民族精神。
    对于近代以前的国人来说,京城尤其是皇宫,以其森严的权威,而最为
神秘和令人敬畏.也以其无尚的光华荣耀而成为最令人向往和梦寐以求的
所在。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让古老、神秘、威严的北京城焕发出崭新的光
彩.同时不断地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
    改革开放以来,首都北京与全国许多城市一样,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
大变化。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北京将更加引起全世界的
关注。为了让更多的国人和全世界人民全面了解认识历史文化古都——老
北京,本书采用了赵先生、钱先生两位“北京通”一问一答聊侃的方式撰写,
让读者在通俗风趣的语言中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
    相信这本书对人们了解、认识和研究古都北京,多少能够提供一些值
得参考的资料.亦相信本书会受到各方面人士的欢迎和喜爱。老北京,恰如
一本大百科全书,它既能给人们提供丰富有益的宝贵知识,又能让人们体
验到香醇味厚的文化享受。正因如此,谁也无法完全地描述与表达她的方
方面面。由于笔者知识及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
敬希读者朋友们帮助指正。
    施连芳高桂莲
    2007年12月于北京

五紫禁城文华殿和武英殿
    赵先生问:
    人们说:反映皇宫紫禁城的基本概况,除了外朝和内延,角楼和护城河,以及
  皇宫紫禁城的重点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而外,还有前朝或日外朝的文
  华殿和武英殿,亦应包括在内。所以,这里请您将文华殿和武英殿给我说一说。
    钱先生答:
    好!我给您说一说。
    皇宫紫禁城里,不论是外朝(亦称前朝),还是内廷的后宫里,所有的宫殿、楼阁等,
  都是由一般的宫殿、楼阁而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因此,很有必要将楼阁先说一说。
    ·楼的妙用·
    “楼”,属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高层建筑。它的形式有城楼、箭楼、角楼、钟楼、鼓
  楼等。
    城防系统的一部分    我国古代的城镇,大多有一套完整的防御系统。就是
  说,除了用砖包砌城墙、城门而外,还修建有千斤闸、护城河、吊桥、敌楼。城门上有
  城楼,大的城门前有瓮楼(亦称月城),有的还有箭楼。比较大的城,四隅还有角楼。
  典型的例子,如老北京外城和内城共有十六门,不仅城门上有城楼,而且在大城门
  外,还有一道用来保护城门的半圆形或方形的城闰,亦称瓮城。
    总之,城门上的城楼的应用,主要是为防御外敌。有的城楼前面,还有一座箭
 楼,保存下来的,如天安门广场南面的正阳门箭楼和老北京内城北面的德胜门箭
  楼,以及东便门的东南角楼,均为京城守军抵御外敌的战斗堡垒。
     统一报时之所    在古代,我国各地比较大的城,均有钟楼和鼓楼。如北京地
 安门外大街,至今仍耸立着两座楼,均为明清两代向北京全城击鼓撞钟统一报时
   的地方。
     登高赏景之佳处    供人们登高赏景、赋诗作画的“楼”。在我国较有代表性
 的是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三者并称为江南三楼阁。如今
 重建的壮丽辉煌的黄鹤楼拔地而起,耸立在长江大桥的武昌桥头。六十个翘角层
 层凌空.尤其是楼的各层排檐起翘,势如黄鹤,展翅欲飞,既不失黄鹤楼传统的独
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壮观。
    ·阁的妙用·
    “阁”与“楼”一样,均属于古代高层建筑。由于这两种建筑形式非常接近,不易
辨认。所以,人们时常将“楼”和“阁”联系在一起,名日“楼阁”。诗人白居易的《长恨
歌》中就有“楼阁玲珑五云起”的诗句;古画《仙山楼阁》,更为典型,即将楼和阁视
为一体。
    阁与楼,其建筑形式,若与庄严肃穆、气魄宏伟的大宫殿相比较,虽然都显得
玲珑多姿、精丽美观,但二者的使用。却很不相同。楼,如城楼、箭楼、角楼、钟楼、鼓
楼等,而阁却别有一番妙用。
    为佛家用    自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佛教传人中国后,为了适应佛家精神生活
的需要.佛殿造像艺术大师们,将佛像越造越大,越造越神奇,将佛像造得超出真
人若干倍。为了适应佛像越造越大的需要,高层、玲珑多姿、精丽美观的阁,逐渐被
佛家所占.被佛家所妙用。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中的大
乘阁与河北正定县隆兴寺内的大悲阁,以及北京雍和宫里的万福阁。在这三座阁
内配置的佛像.为全国最大的木制佛像和铜制佛像及贵重的檀香木制的最大佛
像。
    为收藏处    阁,这种精美古代建筑,不仅被佛家妙用,而且随着社会文化和
人们精神生活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亦逐渐成为收藏珍贵书画、经书及功臣像的
地方。例如,珍藏四库全书的北京故宫文渊阁、东北沈阳的文溯阁,以及浙江鄞县
f今宁波市)范钦所修建的天一阁等,都是属于我国现存比较著名的藏书阁。
    为赏景处    阁也是点缀园林或登高赏景的好地方。如山东登州的蓬莱阁。
就是一座别具风格的古代滨海建筑。它构筑在海岸的悬崖绝壁上,千百年来.吸引
着无数的游客。苏东坡、董其昌、翁方纲等著名人物。都曾经登临过蓬莱阁,赏景赋
诗,刻石纪游。
    皇宫紫禁城外朝(亦称前朝)除三大殿外,其左侧(东面)有文华殿,右侧(西面)
有武英殿,以及崇楼和文渊阁等精美的建筑。其用途与内廷后宫里的那些宫殿、楼
阁等有所不同。
  ·文华殿.
  文华殿的位置
在东华门内。这座
精美的建筑与东华
门、主敬殿等组成
了一组独立的建筑
群。
  文华殿,建成
于明永乐年间。今
日人们观赏到的文
华殿,为清康熙年
间重建的,乾隆年
问又重修过。其主
殿,为南向五楹,单檐歇山顶。其台基前有丹陛、露台,设石阶左右各一座;其主殿
左右(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五楹。
    文华殿,明初为太子书阁处,其殿顶覆盖的不是黄琉璃瓦,而是绿琉璃瓦。每
年经筵之日.皇帝自乾清官乘舆到文华殿,升座听讲官进讲。
    所谓“经筵”,追溯起来,始于宋代,是为皇帝讲解经传史鉴特设的讲席。自大学士、
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至崇政殿说书皆得充任讲官,其他官员亦有兼任的。每
 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举日入侍,轮流讲读。(见《宋史·职官志二沩
 元明清三代仍沿袭之。
     文华殿还曾经发生过这样的历史性事件。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三
  月,李白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后,进入了皇宫紫禁城,并且在文华殿召见京师
 城郊耆老,询问民间疾苦。
    到了民国时期,文华殿演变成为古物陈列所,陈列各代名人书画册叶卷轴等。
    ·武英殿·
 
     武英殿的位置在皇宫紫禁城前朝西路的西华门内。它不仅与东面的文华殿相
 对称、相呼应,而且与文华殿一样,与敬思殿、浴德殿等组成了一组独立的建筑群。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北京通趣说老北京》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9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