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余小英,主编
页数:137页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43659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种种安全问题出发, 强调了大学生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分析了大学生安全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提出了解决大学生面临安全问题的办法。内容包括: 大学生安全管理概述 ; 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管理 ; 大学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管理等。
作者简介
余小英,女,硕士,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6年。主持省级课题3项,主研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9篇,二三作者发表论文10篇。参与编写教材2部。获得学校
目录
第一节 大学生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第二节 大学生安全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第三节 大学生安全管理的目标
第四节 大学生安全管理的方法
第五节 实现校园安全网络立体化
第六节 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第二章 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管理
第一节 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节 大学生政治安全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如何加强政治安全意识与防护
第三章 大学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管理
第一节 人身侵害危机管理
第二节 食品、药品安全管理
第三节 自然灾害预防及应急处置
第四节 财产损失及预防
第四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管理
第一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危机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危机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
第五章 大学生网络安全管理
第一节 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和预防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综合征的危害
第六章 大学生社交安全管理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第七章 大学生日常安全管理
第一节 火灾事故危机应对
第二节 集体活动突发险情危机应对
第三节 社会实践活动危机应对
第四节 体育运动安全危机应对
参考文献
节选
《大学生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 (一)校园安全管理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环境保障唯物主义者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的意识,而环境是社会存在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成长成才重要的外在条件。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育综合素质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要关注校园环境的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学生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如果学校成为最好的小环境之一,那么,它将对社会大环境的优化做出积极贡献。作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的基地,为更好地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就需要高校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因为校园安全管理关系学校的发展与稳定,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校园安全管理包括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管理、大学生网络安全管理、大学生社交安全管理及大学生日常安全管理,这些都是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分析校园安全事故的类型及原因以及教授学生自我保护的手段和能力,都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有效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面对近年来高校越来越多的学生或多或少出现的心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给予医学治疗和人文关怀,也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进行校园安全管理,可以净化校园风气,营造文明校园,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保障。 (二)大学生的政治安全管理为其自身成才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国家知识分子和人才最为聚集的地方,从某种角度来说,高校的稳定与国家政权的稳定息息相关,与国家工作的正常开展息息相关,与社会人心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这也使得西方敌对势力把大学生作为“渗透”的主要对象。他们一方面宣传“人权”“民主”“自由”等西方观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诱导;另一方面又开展一些别有用心的宣传和收买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上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足以看出大学生对于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在任何时候,高校都不能忘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的历史使命,更不能忽视对大学生的政治安全管理。因为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确立什么样的信仰都对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用正确手段和措施对大学生加以引导,这些青年学生很容易在敌对势力强大攻势面前犯下政治错误。因此,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政治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学生成才的大事。 (三)大学生自身安全管理为其健康成长铸就牢固的思想支柱大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自身安全管理意识的树立,这也是大学生安全管理的目的之一。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从小毛孩到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无时不牵动着父母的爱心和社会与国家的关注。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E。”江泽民同志指出:“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我们事业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上也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大学生不仅要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更要意识到自身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如此,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更要关注自身的安全管理,因为它才是大学生成为国之栋梁的基础所在。 一、大学生安全管理与素质教育从现代教育理论来说,教育分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大学生安全管理,可以提高学校素质教育水平。因此安全管理在高校的学习生活中被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提升有赖于学校的安全管理,从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观念”。同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 学生、教师和职工是高校的三大主体,如果缺少了学生,教师和职工的存在将不再具有任何意义。要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素质,必须从如下两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1)在文化知识方面,必要的文化知识决定了大学生安全管理推进工作的进展,然而安全知识可以被确定为文化知识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安全管理又与法律不可分割。有关规定表明,法律基础理论课程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作为其基础教育中的“必考科目”,这就为推进依法治校和提高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厚实的基础。 (2)在思想政治方面,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结合思想、法律、行政等因素的办法,保持校园治安的稳定,杜绝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可以被归纳为大学生安全管理。因此,将人生观(世界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理想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汇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和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的重要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