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声乐教学法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

封面

作者:曹文海

页数:139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21505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声乐教学的原理似乎很一致,可是在理解这个一致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研究态度的差异,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不一致。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用心去发现问题,用脑子去解决问题。而这些发现和解决都必须建立在一个牢固的基础上,就是对歌唱原理的全面理解和对声乐教学的深刻领悟。当然也必须建立在自己具备良好的歌唱艺术实践能力基础之上。

目录

第一章 发声器官在歌唱中的作用
第一节 横膈膜——歌唱的动力源泉
第二节 胸腔——人体最大的共鸣腔
第三节 喉——嗓音乐器的核心
第四节 咽腔——可变性共鸣腔体
第五节 口腔——声音飞离身体的喇叭口
第六节 鼻腔——头腔中最大的共鸣腔体
第七节 鼻窦——高频率的小喇叭

第二章 练声——声乐艺术的基本功
第一节 对练声的认识要全面
第二节 练声是制造嗓音乐器的过程
第三节 练声的重要性
第四节 练声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五节 科学的歌唱方法来自自然的发声

第三章 唱出自己最美的音色
第一节 音色受发声技巧的制约
第二节 音色受心理因素的调控
第三节 音色受审美习惯的影响
第四节 怎样获得美妙的音色

第四章 歌唱中几个对立统一的问题
第一节 歌唱中的“打开”与“关闭”
第二节 歌唱中的“放松”与“用力”
第三节 歌唱中的字与声
第四节 发声位置的“靠前”与“靠后”

第五章 如何学习歌唱
第一节 唱前想、唱中听、唱后总结
第二节 课后如何训练
第三节 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是自己
第四节 不要被自己的声音欺骗
第五节 声乐学习的过程
第六节 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
第七节 享受歌唱
第八节 保护嗓

第六章 教师的声乐教学
第一节 声音离开喉咙越快越好
第二节 教师的范唱
……
第七章 怎样防止和调控歌唱的紧张心理
第八章 怎样唱好高音
第九章 声乐艺术的处理与表演
第十章 少年儿童歌唱艺术
附录 歌唱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声乐教学法》:  声音训练的内容大体分为发声练习、练声曲、歌曲演唱三部分。  各个专业都有本专业的基本功练习,如体育的速度、力量训练,武术的压腿、踢腿训练,舞蹈的腿功、腰功、软开度训练,美术的素描。而声乐艺术的基本功主要是练声。所有歌唱方面的练习都应从练声开始,发声练习是你能否迈进声乐艺术大门的第一步,它是你建造声乐艺术大厦的重要基石。根据声乐艺术要求,通过发声练习来培养学生自然、正确而又适合自己的歌唱方法,形成科学的声音概念。要有良好的断句能力,灵活而强有力的呼吸控制能力,以及清晰的咬字吐字、丰富的音色变化、充分的共鸣、声情并茂等演唱习惯。练声是伴随声乐艺术活动始终的内容之一,要想唱好歌,保持艺术之树长青,必须每天坚持练声。  第一节对练声的认识要全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练声是歌唱的雏形,它基本上包括了歌唱的所有要求和技能技巧,学生往往顾名思义地认为练声不就是“mlmImama”的训练声音嘛。然而只注意“声”一个字未免有失偏颇。实际上练声远不止练声音。练声的内容应该包括训练大脑对歌唱的指挥能力、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清晰的咬字吐字、气息的控制能力、各发声器官肌肉的协调能力、自然正确的歌唱姿势、大方自然的表情、情感的抒发表达、敏锐的听觉、良好的节奏、乐感等内容。这些内容通过训练最后在“声”上体现出来。总之,练声基本包括了歌唱的所有要素,学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千万不要把练声当做一种形式,只是唱歌前简单的开开声、溜溜嗓子、走走过场。  一、练声同时训练大脑  歌唱的声音听命于指挥中心——人的大脑。通过练声,提高学生的大脑对各发声器官指挥调控能力,运用各种不同的声音表达人复杂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肌肉运动的感受能力,以及对声音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为什么同时学习声乐有人进步快,有人进步慢,有的学生进校在班里是差生到毕业时成为全系最好的学生?用心学、动脑练是成功的关键。否则声音不会有多少进步,相反甚至会退步。所以,练声同时也训练人的大脑。  二、练声要有良好的歌唱姿势  有自然端庄的歌唱姿势才能有良好的歌唱状态,有良好的歌唱状态才能有良好的声音。练声同时要训练站姿、形象、表情。一般来说,正确的站姿是:双脚与肩同宽,重心在双脚,或一脚在前一脚在后,重心在一只脚上。根据演唱需要两种站姿可交换使用。腰、颈椎、头要立在一条垂直线上,眼神专注,表情自然大方,给人一种自信、挺拔、积极兴奋的歌唱状态。  由于一些学生对练声认识不全面,重视不够,对每节课的练声习以为常,好像走过场,站的姿势不规范,表情木然,精神不集中,因而养成了一些不好的姿势:如唱歌时挺肚子、弯腿、哈腰、伸脖子、低头、仰脸、瞪眼、口型歪、皱眉头、翘嘴唇,还有诸如手不知放在哪里,动作僵硬不自然,面部表情呆板,眼睛在台上东张西望,向下看或向上翻等等。因在练声时就这么唱的,已经习惯了,不可避免地就带到歌曲演唱中来,每次考试或演出都有这样的学生出现。希望练声时就要注意以上问题的发生,要通过练声把它克服掉,练习时就要有良好的歌唱姿势。  三、练声要有情绪和感情  有声必有情。练声也要带着感情,许多同学片面认为练声就是训练声音技巧、发声方法,考虑最多的是声音的位置、气息流动、喉咙打开、共鸣等,至于歌唱感情那是演唱歌曲时的事情,跟练声无关。所以把注意力都用在歌唱的声音上,没有精力考虑歌唱的情感,或者很少考虑带着感情和情绪对声音的影响和帮助,练声时没有唱情的习惯,心里只想着声音,练声时这么唱,歌曲也这么唱,方法也正确,声音也很棒,就是没有感情,缺乏声音的表现力。这样练声是导致学生日后歌唱没有情感的主要根源。  人的声音受情感和情绪的影响是很大的,如一个人刚伤心地哭过,你并没有看见他眼睛流泪,但通过电话听声音就知道他刚哭过。人在情绪高兴、激动时说话的声调比较高,歌声明快、热情、有活力,反之则声音低沉、音色暗、语速慢。同样一句歌词或一首歌,有感情的唱和没感情地唱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有声必有情”,情引声起,要让学生从练声开始就养成声情并茂的演唱习惯。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声乐教学法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89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