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顾桓
页数:397
出版社:印刷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80000715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节选
前言
多年以前,本人曾经写了一本可以认为是本书前身的桌面出版的
书,当时笔者是抱着给那些使用各种软件制作图文版面的人员提供一
个正确使用输人、输出通道技术和工艺的目的来写作的,希望它能够
全面、准确、精练、明了地给使用平面设计软件的各种人员提供一个
全面了解与平面设计相关的输入、输出工艺及其相关的各种概念、原
理和操作,从而解决他们遇到的输入和输出的问题。这么多年来,那
本书被翻印了许多次,有了不少的读者,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随着印前和印刷技术的发展,当时的许多新技术已经逐渐成熟
和被广泛使用了,并出现了许多没有提到的技术和系统。因此,在
出版社编辑老师的鼓励和督促下,重新编写了这本教材,其重点是
将原来只是简单提到或没有谈到的新的概念、技术和工艺进行了充
实和丰富。
这本书的基本特点是提炼了常用平面设计软件中与输入、输出紧
密相关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对印前处理中常用的实践性较强的基础
工艺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并详细叙述了这些功能和方法背后的设备工
作原理、印刷适性及其他相关概念。以此为基础,本书进一步对印前
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进行了基本的分析和论述,竭力从整
体上给读者建立一个较明确的知识体系。
另外,本书除了作者本人外,范彩霞老师也参与了部分图文的修
改工作,并为本书制作了一个电子教案,以方便读者使用。
最后要向读者说明的是,本书并不是一本对相关技术和工艺的分
析和论述十分深刻和进行细致解剖的书,而是一本具有概论性质的书。
它只是提供给读者一个技术的概念说明、基本的工艺操作和系统的整
体鸟瞰。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一定会有一些不准确或错误的地方,
还望行业上的各位同仁谅解和指正。
顾桓
2007年11月1日于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工程学院
第六章色彩的传递与管理
整个印前处理和印刷过程就是一个色彩的传递过程,要想让一种
颜色在输入、显示和输出三个环节上都能够表现得相当一致是十分困
难的,它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1.色空间大小与形态的差异性。原稿颜色的输入、显示器的显示
和软打样以及最后的分色制版和印刷输出,每一个环节上所使用的设
备都有自己的和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以及和具体设备性能有关的表现
颜色的范围。因此就存在以下问题:
(1)某些设备颜色在另一种颜色空间中没有相对应的颜色,传递
无法真实进行。
(2)具体设备和过程之间的匹配都是一对一的,因此如果一个系
统是由多种设备构成,则它的匹配关系的数量就很多。
2.许多颜色复制设备表现色域也并非固定不变,它会随着环境、
操作的不同和使用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正是由于以上的这些复杂性,所以在传统的彩色印刷工艺过程中
都是采用一个封闭结构来完成从原稿的分色制版到最后的印刷输出的
整个过程。这样就可以依靠闭环反馈结构来调整系统中的和色彩传递
相关的工作参数,并最后达到相对准确的色彩传递效果。然而,现在
的数字化印前和印刷过程要求系统是开放结构的,这就意味着要求我
们的印前和印刷系统能够准确传递来自任何设备的颜色用于准确的显
示和印刷复制。现在的传递方案有两种:一种是面向输出过程的色彩
传递方案,另一种是面向色彩管理的整体色彩传递方案。
第一节传统非数字化封闭系统的色彩控制
目前,印刷厂的设备和操作一般是如下情况:
I.有独立的制版中心,能够完成从原稿输入到打样和制版输出的
全过程。
2.可以外接各种原稿(扫描输入稿和电子稿),通过输入到制版
中心的系统进行重新校正和组版操作。
3.客户通过打样来确认颜色的准确性和目标效果。
4.主要印刷设备工作平稳,有基本的质量控制手段(如打样和印
刷密度检测、高档印刷机的CPC控制系统等)。
在这种环境下,印刷厂内的印刷质量和颜色传递的准确性是采用
实际生产中积累的经验参数(如扫描、分色、晒版、墨量等)来进行
粗放的控制和稳定在这些参数上的运行,对外来的所有颜色都必须经
过制版中心自己的再校正来进行修正,效果需要用户再确认。
这种方式的控制环节的关键点是在进行彩色设计和色彩校正时使
用CMYK颜色。具体地讲,就是对图形和文字使用CMYK原色进行着
色处理,而对彩色图像则使用CMYK空间进行颜色校正。
数字化彩色印前制作的最终输出目标是进行CMYK四色印刷或打
印,这是进行颜色传递的最终落脚点,而本颜色传递方案就是基于这
个基本点。本方案是将各种CMYK数值的颜色组合成具有代表性的特
定条件下的印刷色标,作为整个色彩系统的颜色基准。在这个颜色系
统中,所有的颜色都必须是CMYK颜色或者必须转换到这个空间。然
后,对颜色的设计、校正和判断就都以CMYK印刷色标的颜色外观及
其相应的CMYK数值为标准。
在具体的操作上有两种形式:
1.针对图形和文字排版色彩的控制
只需要在CMYK印刷色标册上选定我们需要的颜色,并使用其相
应的CMYK数值组合对图文对象直接设定它的CMYK颜色。这样,无
论屏幕上显示的是什么颜色外观,也不管输出过程是多么复杂,这些
图文对象在印刷输出时的颜色外观就有了基本保证。
2.针对彩色摄影和扫描图像的色彩控制
因为这些图像的输入设备一般都是RGB颜色空间的,输出时就必
须经过分色处理,将RGB颜色转换成CMYK颜色。在这种管理方案中
要保证彩色图像中的色彩的准确传递,有以下两个基本手段:
(1)依靠分色过程的准确性。由于彩色图像是由无数的CMYK
像素组成,人们不可能如同图形对象那样以对象为单位方便地进行
着色处理,对像素的处理难以控制操作边界和范围。因此,分色过
程的准确性是保证图像颜色准确的主要依靠。这里,准确性的基本
保证就是分色参数要符合特定的印刷系统的设备特征。如果系统是
在开放结构下工作的,那么整个系统的数字化参数控制就必须比较
完善和准确。目前国内一般使用的方法是:对于低级的水平,就直
接使用该厂的分色文件或分色片进行电子拼版或手工拼版。然后再送
回该印刷厂印刷,以此来保证分色过程和印刷系统设备特征相匹配。
对于较高的水平,就是直接使用该印刷厂的分色参数对RGB原图进行
分色,并生成分色文件用于输出。
(2)依靠在CMYK色空间中的色彩校正。将图像中的某些关键色
按照标准的CMYK数值及其对应的颜色外观进行修正,其具体的操作
方法在第四章关于关键色校正的段落中有详细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讲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体会到所谓的“CMYK印刷色标册”这
种“特殊”印刷品的重要作用了。如果是要进行四色印刷的印前处
理,并且是使用所谓的面向输出的色彩控制方案,那么这个小册子就
成为了所有设计和制作人员用来判断CMYK颜色“是非”的唯一标
准。设计和处理成什么颜色?这些颜色印刷后是否准确?就都以小册
子上的色标及其对应的CMYK颜色值为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印刷
厂和各种出版单位都是使用这种所谓的面向输出的色彩控制方法来使
用颜色的。我们可以在广告设计人员、印前处理人员、美术编辑等许
多从事色彩工作的人的手上发现这种“CMYK印刷色标册”。它们都在
使用这种CMYK印刷色标来定义和控制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