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小比尔·梅西
页数:329页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2130919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阐述了HBO崛起和不断革新自身的故事。HBO拥有多部经典作品, 比如《权利的游戏》《黑道家族》《兄弟连》以及2016年火爆的《西部世界》等。在它的发展过程中, 取得过辉煌的成绩, 也踩过很多坑、趟过很多雷。这本书从电视产业的发展开篇, 从历史、产业等多个角度讲述了HBO的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
小比尔 梅西(Bill Mesce, Jr.)
● 在HBO核心部门工作27年之久的内部人士。经历了HBO成立之初的高速发展、走向成熟时遭遇的种种困境以及专注于制作原创自制剧后的黄金时期。
● 作家、编剧、剧作家,目前任教于缅因大学,教授剧本写作。著有惊险小说《提倡者》(The Advocate),以及电影剧本《绝命末路》(Road Ends),这部影片在多个电影节上展映。
本书特色
● 在内容付费几乎闻所未闻的时代,HBO是如何开辟出自己的道路的?在高速发展、初期红利消耗完毕之后,HBO是如何度过发展瓶颈期的,又是如何在40多年时间里始终保持行业领先的?在制作第yi款爆款剧之前,HBO在内容之路上经历了什么,或者说HBO是如何制作爆款的?《HBO的内容战略》给出了所有答案,在内容付费快速发展的今天,这本书值得所有内容行业从业者借鉴和参考。
●《黑道家族》大结局时10秒的黑屏代表了什么?《六尺之下》的创意到底是怎么来的?像《朽木》《罗马》这样的高质量美剧为什么被砍?《权力的游戏》是不是HBO史上zui卖座的美剧?如果你是美剧迷,想了解美剧背后的故事,可以来《HBO的内容战略》找一找。
● 麦锐娱乐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丛深度解读,提炼出HBO的5大关键节点、7大成功要素以及踩过的6大坑。
● 爱奇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龚宇,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麦锐娱乐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丛倾力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
目录
测 试 题 关于HBO,你知道多少
各方赞誉
序 言 两个时代:有HBO 的时代,没有HBO 的时代
引 言 为什么HBO 可以频出爆款
第一部分 HBO 重塑电视产业
01 电视原来的样子,三大无线电视网统治市场
02 内容荒漠,广告成了无线电视网的盈利主体
03 HBO 诞生,一个全新的娱乐内容时代来临
人物| 战斗在前线:电影评定师尤瑟夫· 科德瑞
第二部分 购买内容,确立付费电视商业模式
04 开局制胜,用稳定的管理层保持先发优势
05 争购头部内容,提高内容竞争力
06 确立付费模式,成为产业链的关键节点
07 遭遇市场洗牌,家庭录像产业来势汹汹
人物| 拼拼图:节目排期人员杰夫· 卡根
第三部分 原创自制剧,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
08 自我变革,用原创内容应对市场洗牌
09 把握内容尺度,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
10 拓展渠道,延展品牌影响力
11 原创自制剧,开启精品内容的差异化竞争
12 内容创新,精准定位新一代消费者
人物| 沉浮于市场:HBO 家庭娱乐部门的亨利· 麦基
结 语 内容与渠道的融合,打造下一个爆款
致 谢
节选
《欲望都市》《黑道家族》《六尺之下》带来品牌辨识度
1998 年,HBO 的节目开始呈现一定的特色,现在的多数人都认为那是HBO所独有的。在短短几年里,这个特色给了HBO 一样东西,一样他们自开始宣传自己播放无删减版电影时就缺少的东西,即品牌辨识度。
1995 年,汤姆· 汉克斯参演了热门影片《阿波罗13 号》(Apollo 13),该片获得了奥斯卡奖提名。此后,汤姆· 汉克斯的人气不减。他非常喜爱那个美国20世纪60 年代的太空项目,并将自己的一腔热忱变成了一部投资6 800 万美元、12 集的电视短剧《从地球到月球》(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和他合作的是《阿波罗13 号》的导演罗恩· 霍华德(Ron Howard)和霍华德的制片搭档布莱恩· 格雷泽(Brian Grazer)。
这不是HBO 的第一部电视短剧,HBO 在推出原创节目的早期就曾经对这种形式的节目有过多次尝试。1984 年,HBO 曾耗资1 200 万美元,在印度外景地拍摄了三集《异国情天》(The Far Pavilions,1984 年)。这是HBO 首次大手笔投资历史剧,由本· 克劳斯(Ben Cross)和艾米· 欧文(Amy Irving)联袂主演。但是,这部剧最终的收视情况也只相当于一部故事平淡无奇的肥皂剧。相比之下,四集的《大河奔流》(All the Rivers Run,1983 年)人气更高,可惜也没有给大家留下更多的印象。这部电视剧从澳大利亚电视台引入,成本更低,宣传攻势也更弱。
14 年之后,HBO 才再次对该类型的节目进行大手笔的投资。这不仅仅是因为《从地球到月球》与《异国情天》及《大河奔流》有着天壤之别,而是在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电视迷你剧QBVII 让电视观众们对这种类型的电视剧有了更多期望。《从地球到月球》没有连续的剧情线索,也没有人物重复登场,甚至也没有客串大明星加以点缀的演员阵容,只有一群陌生面孔组成的人才队伍。这个节目的工作人员中,最著名的人物都在幕后:汉克斯、霍华德和格雷泽。
这部电视短剧根据安德鲁· 柴金(Andrew Chaikin)的书《人在月球》(A Man on the Moon)改编,而且同柴金的书中一样,讲述了整个美国太空计划的发展历程,即从美国与苏联进行太空竞赛的早期一直到最后一次登月任务,阿波罗17 号。该剧没有将6 800 万美元的预算花去组建全明星的演员阵容,而是用来完美重现那段历史,制作现在仍然让人感到震撼的太空任务特效。该剧的戏剧元素同样强大,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并且最终摘下艾美奖最佳迷你剧奖。
这部剧也成了模本。此后,HBO 以此为基础推出了一系列制作精良、知名度高的历史迷你剧,例如《兄弟连》、《约翰· 亚当斯》(John Adams,2008 年)、《杀戮一代》(Generation Kill,2008 年)和《太平洋战争》(The Paci?c,2010年)。对日渐成熟的HBO 而言,这些作品都已经成了标志性节目。
同一年里,HBO 还推出了《欲望都市》(1998—2004 年)。这是HBO 最为成功的电视剧之一,出自制片人达伦· 斯塔尔(Darren Star)之手。斯塔尔此前的作品包括《飞越比佛利》和《飞越情海》。坎迪斯· 布什奈尔(Candace Bushnell)曾根据为《纽约观察家报》(The New York Observer)撰写的专栏编写过一本书,该剧就是根据这本书改编的。《欲望都市》由莎拉· 杰茜卡· 帕克(Sarah Jessica Parker)、金· 凯特罗尔(Kim Cattrall)、克里斯汀· 戴维斯(Kristin Davis)和辛西娅· 尼克松(Cynthia Nixon)联袂出演,展现了四位女性在时髦浮华的纽约市的爱情和生活。
该剧最终赢得了50 项艾美奖提名,其中包括在2001 年赢得艾美奖喜剧类最佳剧集奖,并且衍生出两部故事片,成了流行文化的试金石。不过,它并不是一部人人都爱的电视剧,尤其是在最初几年里。剧评家们抨击剧中人物似乎一心只想着鱼水之欢、花天酒地和时髦奢侈品。一些女性权威人士尤其讨厌该剧,认为剧中人物对浪漫和时尚的追求,与几十年来女权主义者们为之奋斗的目标相去甚远。
但在从第一季到第六季的过程中,该剧就同其主角人物们一样,慢慢成熟起来,这里有年轻梦想的实现,也有对女性友情的赞歌。在“9 · 11”后播出的数季里,该剧也向遭受重创但又迅速恢复,并且仍然魅力四射的纽约市致敬。不过,就在《欲望都市》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其成就很快就被《黑道家族》所超越。《黑道家族》不仅仅是HBO 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剧集,同时也常常被列为电视诞生以来最伟大的电视剧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