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凤荣等著
页数:2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33653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研究》采取总分法,对西柏坡时期文化建设的特点、内容、经验启示和西柏坡时期我党的政治、经济、法治、党自身、妇女群团以及文艺宣传等不同层面的文化建设的特点、内容、成就与启示,分别进行了论述。
作者简介
朱凤荣,副教授,南开大学硕士,主要研究哲学、政治学。曾多次主持省市级课题研究,着重研究大学文化与精神,城市文化与精神、社区建设等,曾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报》《党史博采》《人民论坛》《教育理论与实践》《芒种》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如: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发表《论我国大学文化之精神重建》;在《党史博采》2013第2期发表《石家庄精神内涵研究》;在《人民论坛》2015年4月15日发表《城市社区规范化管理现状及优化》等。参与多本书的撰写。现在石家庄学院任教。
目录
一 西柏坡时期的内涵与特点
(一)西柏坡时期的内涵
(二)西柏坡时期的特点
二 西柏坡时期文化与西柏坡时期文化建设
(一)文化内涵与文化特点
(二)西柏坡时期文化与西柏坡时期文化建设的含义
与特点
(三)西柏坡时期文化建设基本内容
三 西柏坡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二)文化建设高度一致性
(三)转折时期尤其突出党的自身文化建设
(四)直面问题、构建顺畅的沟通机制
(五)注重传承优良文化传统
第二章 西柏坡时期的政治文化建设
一 西柏坡时期政治文化概述
(一)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内容
(二)政治文化的类型与功能
二 西柏坡时期的政治文化
(一)以“民主协商”为核心的政治文化
(二)以“服务和依靠群众”为核心的政治文化
第三章 西柏坡时期的经济文化建设
一 西柏坡时期经济文化概述
(一)西柏坡时期经济文化背景
(二)西柏坡时期经济文化特点
二 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思想
(一)根据时局发展需要区别对待不同所有者资本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构成及其发展战略
(三)合作社经济
三 关于变革土地制度的思想
(一)耕者有其田的思想
(二)解决土地问题必须走群众路线的思想
(三)要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必须整党的思想
(四)土地政策执行中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思想
四 关于宏观调控的思想
(一)宏观调控的基础、目标和任务
(二)完善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
五 关于经济建设的思想
(一)重视经济建设的思想
(二)在接管中积累经验
(三)制定“四面八方”经济政策
第四章 西柏坡时期的法治文化建设
一 西柏坡时期法治文化的价值取向
(一)西柏坡时期的法治彰显平等、自由、民主、创新价值
(二)西柏坡时期的法治文化价值当属西柏坡精神的应然内涵
二 西柏坡时期法治环境建设
……
第五章 西柏坡时期的党建文化
第六章 西柏坡时期的妇女文化建设
第七章 西柏坡时期的中国红色文艺
后记
节选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研究》: (二)西柏坡时期文化与西柏坡时期文化建设的含义与特点 1.西柏坡时期文化与西柏坡时期文化建设的含义 西柏坡时期文化:是指从1947年3月到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间,为彻底消灭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实现由战争到和平,由农村到城市,由局部向全局、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建设过渡,夺取全国胜利,而进行思想、组织、制度、人才准备和军事、经济、政治准备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精神、生存方式与状态、信息与环境及其相互联系的综合,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心理文化等。 文化建设是指一个国家、民族、群体自觉认知自我,提炼自身价值追求,明确前进方向,并为实现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自觉创造物质财富、完善制度规范、塑造传播文化精神,形成思想、价值追求共识和心理、行为习惯的过程。主要内容是进行物质文化环境、思想、精神、制度、行为、作风等建设。主要目的是明确价值追求、目标和奋斗方向,形成执着追求的内在动力、行为习惯,凝聚共识和力量,调控行为,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西柏坡时期文化建设是指:在西柏坡时期,我党为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自觉建立、完善经济、政治、法律等制度机制、塑造和传播人民当家作主、平等、自由,法治等文化精神,进行物质环境、思想、精神、制度、行为、作风建设,形成与其价值追求相一致的思想、制度、共识、行为习惯和环境的过程。 西柏坡时期我党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如毛泽东在修改新华社稿件《五四运动二十八周年》时,曾加写道:没有五四运动所开始的新文化事业,革命战争和革命建设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我们十分需要广大有力的革命文化事业,为战胜敌人、克服困难之共同目标而奋斗,为独立、民主、和平的新民主主义中国而奋斗。强调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性,明确提出我们的文化追求的价值和奋斗目标。阐明文化建设的目的和作用。2.西柏坡时期文化建设特点第一,西柏坡时期文化建设机制较为完整。任何有效的文化建设需要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文化的提炼与构建阶段,主要是理清价值观,明确使命、愿景等文化核心要素与方向。文化的清晰度是文化能够发挥效用的关键。要确定清晰的文化核心要素,首先是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优化;其次是使命目标的提炼与优化;其三是文化核心要素的整体分析与优化。这需要进行文化整理,使文化体系化、系统化,只有系统的力量才能推动文化发展。主要体现在文化精神理念体系的归纳与阐述,要与制度文化体系、行为文化体系的规划与设计一致,相互印证,相互促进。西柏坡时期正是通过文化整理,提炼出了更加清晰的独立自主、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等价值追求。为了实现这些价值和目标,就要为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推翻其独裁统治,建立独立自主、自由平等、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自觉、无畏、不懈地奋斗。这正是我党在西柏坡时期的价值追求、任务和使命。第二阶段为建立文化的落实机制,即文化管理、传播与落实机制。文化管理就是完善文化运作机制、职责和流程,形成文化管理体系方案。首先,文化建设要心诚意正,循序渐进。文化建设需要文化认知、自信,需要忠实于明确而科学的价值、目标。真诚才能执着,执着追求才能有效,不能急于求成,不搞形式主义。其次,制定制度化、措施化的实施方案,如明确职责,建立完善、环环相扣的制度保障。只有理性、制度化的运作和管理机制,文化建设才可能前后一致,引导行为持续且富有实效,否则可能会朝三暮四,变化无常,无法持续、有效引导行为。文化传播需要整理和优化文化传播信息及媒介,如根据实际情况,以会议、报纸、电台等形式教育宣传、典型引领等,把文化传播的信息选择、时机选择、媒介选择有机结合。最后是完善落实文化传播方案。文化理念必须通过专业、明确的传播、落实、考核、激励等制度机制,让这些理念融进成员的言行与生活中,才能真正落实并产生价值。强化文化情感化、习惯化,文化群体行为化、审美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