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外影视作品赏析

封面

作者:邹红

页数:33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0401743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影视艺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同时它也进入高校的课堂,成为文理科学生共同喜爱的选修科目。《中外影视作品赏析》的编写,正是着眼于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的需要,通过对中外影视艺术史上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的解读,使读者得以徜徉于中外影视艺术的长廊之中,在对作品进行欣赏的同时,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概况,了解知名导演、演员的艺术个性以及其他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影视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中外影视作品赏析》可作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和中文专业的本专科教材,也可作在职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编 影视艺术概述
第一章 影视艺术发展简史
第一节 电影艺术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节 电视艺术的诞生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影视艺术的诞生与发展
理解与思考
第二章 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影视艺术的综合性特征
第二节 蒙太奇与镜头
第三节 电视与电影的差异
理解与思考
第三章 影视艺术的鉴赏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影视艺术鉴赏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影视艺术鉴赏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影视评论的写作要领
理解与思考

第二编 中外电影艺术精品赏析
第四章 早期电影经典
第一节 蒙太奇手法的最初实践
第二节 卓别林与无声电影
第三节 早期好莱坞影片模式
理解与思考
第五章 现代电影经典
第一节 《公民凯恩》与现代电影变革
第二节 《偷自行车的人》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第三节 《雁南飞》与“诗电影
第四节 《星球大战》与高科技制作
理解与思考
第六章 中国电影经典
第一节《马路天使》与30年代中国电影
第二节 《红色娘子军》与60年代革命历史题材电影
第三节 《城南旧事》与第四代导演
第四节 《一个都不能少》与第五代导演
理解与思考
第七章 类型片
第一节 类型片概说
第二节 音乐片
第三节 动作片
第四节 科幻片
第五节 惊险片
理解与思考
第八章 儿童片
第一节 儿童片概说
第二节 儿童片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儿童片代表作介绍
理解与思考
第九章 美术片
第一节 美术片概说
第二节 迪斯尼的动画世界
第三节 国产美术片经典介绍
理解与思考

第三编 中外电视艺术精品赏析
第十章 电视文学
第一节 电视文学概说
第二节 《电视诗歌散文》欣赏
理解与思考
第十一章 电视纪录片
第一节 电视纪录片概说
第二节 《话说长江》赏析
第三节 《探索·发现》赏析
理解与思考
第十二章 电视系列剧
第一节 电视系列剧概说
第二节 《编辑部的故事》赏析
理解与思考
第十三章 电视连续剧
第一节 电视连续剧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激情燃烧的岁月》赏析
理解与思考
第十四章 电视卡通剧
第一节 卡通剧的制作与特征
第二节 宫崎骏和日本卡通剧
第三节 国产卡通剧
理解与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中外影视作品赏析》:  (一)电视文艺创作  在中国电视节目中,纪录片萌生较早。起初,电视纪录片与电视新闻没有严格的界限,都由新闻部负责制作,二者在制作手段、表现形式上都相差甚微。1960年摄制的《为钢而战》是当时北京电视台制作的第一部纪录片,初期的电视纪录片主要是报道型的,以介绍先进典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领导人出访为主要内容。《当人们熟睡的时候》、《长江行》、《芦笛岩》等是当时的代表作品。其中对中国电视文学影响最大的是1965年摄制,由陈汉元等人主创的《收租院》,其解说词还作为范文选人了中学语文课本。从此,电视纪录片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这是80年代风行一时,以文学性见长的“文学型”纪录片的滥觞。  1980年,中央电视台与日本电视机构合作,拍摄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部大型电视系列片《丝绸之路》。这部长达17集的纪录片以考古访今的纪实手法,对两千年前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联系的古商道,做了全面深入的采访拍摄。《丝绸之路》在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极富文学性的解说词在电视与文学间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次,结构方式充分考虑了电视节目的特性。《丝绸之路》的创作者意识到电视的收看方式与电影不同,电视观众对节目有自由的选择权,所以在结构上充分考虑了观众的收视心理。《丝绸之路》总是选择最有吸引力的情节开篇,并将最具冲击力的画面放在开头。在节奏把握上,《丝绸之路》也考虑到大量的文学性解说词和写意镜头需要足够的时间来体会,所以《丝绸之路》每集的镜头数并不多,镜头普遍较长。从收视效果考虑电视艺术的结构方式,《丝绸之路》是中国电视文学的一个创举。  1983年,中日再次合作拍摄了25集大型系列片《话说长江》。该片是中国纪录片走向电视化的标志,也是文学型电视纪录片走向大型化、系列化的标志。《话说长江》的解说词,强调文学性,但不强调文字的绝对完整独立,更强调作为节目艺术效果的完整统一。一些看来很平常的场景,由于解说词的启发、点缀,使画面意境得以提升。每一集的编辑与解说,既充分考虑蒙太奇效果,又照顾解说词和主持人的播讲需要。《话说长江》在电视文学的探索上做出了努力。从形式和文体上看,本片的总标题和分集形式,“话说”和“章回”是从地道的中国古典文学借鉴而来,在这里成为了电视连续节目的适当形式。“话说”是说话,而不是播音、播报,因此,本片的解说词摒弃了标语口号和居高临下的教训腔调,不用华而不实的形容词,不用冗长难懂的句式,要求语言生活化,以增强听觉效果。《话说长江》播出后,在全国得到了热烈的反响,解说词和同名扩写文学台本也相继出版。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外影视作品赏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87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