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砚书
页数:357页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654334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十一章, 主要内容包括: 审计学基础概念、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审计业务流程、审计报告、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概述、货币资金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等。
目录
第一章 审计学基础概念
第一节 审计的内涵与发展
第二节 审计目标和分类
第三节 重要性
第四节 审计风险
第二章 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关
第二节 内部审计机构
第三节 社会审计组织
第三章 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
第一节 审计依据
第二节 审计准则
第四章 审计业务流程
第一节 审计业务流程概述
第二节 国家审计业务流程
第三节 内部审计业务流程
第四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流程
第五章 审计报告
第一节 国家审计报告
第二节 内部审计报告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
第六章 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概述
第一节 企业财务报表的构成
第二节 企业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业务循环
第三节 企业财务报表舞弊的主要形式与审计思路
第七章 货币资金审计
第一节 风险评估与控制测试
第二节 库存现金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第三节 银行存款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第四节 其他货币资金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第八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一节 风险评估与控制测试
第二节 应付账款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第三节 固定资产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第四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第九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第一节 风险评估与控制测试
第二节 存货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第三节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第四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第十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第一节 风险评估与控制测试
第二节 营业收入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第三节 应收账款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第四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第十一章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第一节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第二节 计划审计工作
第三节 实施审计工作
第四节 完成审计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节选
《审计学/高等学校会计类在线开放课程教材》: (一)国家审计的目标 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第六条规定: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真实性是指反映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合法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遵守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情况。效益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二)内部审计的目标 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二条规定: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目标以及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两个层次。 1.总体目标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是提高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就大多数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而言,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是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发挥着导向作用,它界定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如何发表审计意见。如果不能实现总体目标,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或者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解除业务约定。 2.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1)认定 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注册会计师了解了认定,就很容易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 保证财务报表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等是管理层的责任。当管理层声明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进行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作出公允反映时,就意味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以及相关的披露作出了认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有些则是隐含表达的。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均作出了认定,注册会计师的具体审计目标就是要确定管理层的认定是否恰当。 ①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②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③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注册会计师可以按照上述分类表述认定,也可按其他方式表述认定,但应涵盖上述所有方面。例如,注册会计师可以选择将有关交易和事项的认定与有关账户余额的认定综合运用。又如,当发生和完整性认定包含了对交易是否记录于正确会计期间的恰当考虑时,就可能不存在与交易和事项截止相关的单独认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