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器知技,技立器,器养道:技.器.道三位一体语文教学

封面

作者:刘水连

页数:181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3616290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道主要是指表达的思想感情,器指的是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以及文体,技指怎么样表达。笔者介绍如何三位一体进行教学。

作者简介

  刘水连,广东北江中学教师,2018年广东省第十批中小学特级教师,韶关市第二批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为首批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是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高中文科类名教师”培养对象。曾获韶关市青年岗位能手、“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2009年立项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等称号,2015年入选广东省“教书育人”系列——“百名优秀德育教师(含学校德育管理人员)”;主持或参与省市级学科或德育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技、器、道三位一体语文教学
第一节 我的语文教学历程与反思
第二节 技、器、道概念辩证
第三节 技、器、道三位一体语文教学

第二章 技、器、道三位一体字、词、句、修辞教学
第一节 高中汉字教学
第二节 高中词语教学
第三节 高中句子教学
第四节 高中修辞教学

第三章 技、器、道三位一体古诗文阅读教学
第一节 高中文言文教学
第二节 高中古诗词教学

第四章 技、器、道三位一体小说、散文阅读教学
第一节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
第二节 高中散文教学

第五章 技、器、道三位一体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
第一节 高中传记阅读教学
第二节 高中新闻阅读教学
第三节 高中论述文阅读教学

第六章 技、器、道三位一体作文教学
第一节 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
第二节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

第七章 技、器、道三位一体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和段落教学
第一节 高中语文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第二节 高中语文段落教学

附录
附录一 《鸿门宴》教学设计
附录二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
附录三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后记

节选

  《器知技,技立器,器养道:技、器、道三位一体语文教学》:  三、实操  该标准“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出发”’,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主张“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这其中,“任务群”(如学习内容、资料)为“器”,“任务”(多方面、多层次的目标)应是“道”,而为了更好地实现“器”以知“道”、悟“道”、得“道”,教学中则离不开沟通“器”“道”两者的中介或桥梁“技”。  1.树立一种观念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对这句话,人们更在意的是其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这一内涵,而对于其“十分不容易”更多的是强调教育的难度或困境,对“需要更多时间”则容易忽视,因而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往往会急功近利。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此句意为“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这里,古人把树人比作理玉,而理玉其实就是治器。治器自然需要特定过程。或许不同的工匠需要不同的时间量,治不同的器也需要不同的时间量,但这时间量是客观存在的,硬要超越,在同样的器、同样的工匠的前提下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科学的。另外,治同样的器也会因不同的质地、材料而需要不同的时间量,不同质量的器也会需要不同的时间量,因此,很多工匠的报酬是以时间为单位来计算的,而不是以器的数量来折算的。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教学生不是在治器。话虽不错,但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被看成治器。比如学会写好一篇文章,文章就是“器”,而写则是“治”。这治器是需要时间的,不同学生需要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正如,有的学徒三年学成木匠,有的则要五年才能出师。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其灵魂是自由和解放。学生需要闲适,教师需要闲适,教育也需要闲适。语文教学需要一颗“艺术”的心态,不仅是愉悦、平和的,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发现之心,用心去寻找、发现,以一种美的态度来审视这个世界。  2.正确处理两个关系  (1)正确处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关系。  笔者认为,就当下的语文教学而论,因工具性呈显性,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等,无一不必然显现工具性,因而人们常容易见到语文教学对工具性的落实,而不容易看到工具性背后的人文性。当然,与之相反的现象同样普遍,因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使语文失去了“语文味”。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现实中不乏存在割裂两者而重点从单一方面来评价的现象,既不乏仅有工具性要求的各种语文活动,如反复抄写字词;也不乏灌输式、说教式的思想教育。这些都是没有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的表现。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处理:一是在语文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突出其人文性。比如,当学生积累字词时,教师不妨给学生设置一个具体的场景或对象,由学生写下相应的适用的词语。二是在语文活动的评价上改变,一改过去那种以对工具性的负面评价为主来评判内容或思想的表达效果的做法,变为以人文性作为语文活动评价的中心,而以对工具性的正向评价来助推人文性的落实。也就是将“要表达出什么思想内容,哪一句或哪个地方表达得不好,该如何表达”的评价模式转变为“某一句或某个地方表达得好,表达出了什么什么情感、精神”。  应该说,正确处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关系的策略还很多。不过,笔者在这里倡导的是以“技”为介质,通过析“器”得“技”,而后以“技”立“器”,以“器”来蕴“道”,所谓技、器、道三位一体的教学。其中,“器”是工具性的直接体现,“道”则是人文性的反映或本身,“技”则是教学的切入点、训练点,是工具、桥梁。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器知技,技立器,器养道:技.器.道三位一体语文教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85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