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四季波兰

封面

作者:杜京

页数:656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068708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四季波兰》一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30多万字的篇幅,数百幅精美照片,以鲜活生动的细节和优美流畅的文字,在诉说波兰历史的同时,描绘当代波兰,展望未来波兰,感受波兰文化,给读者带来奇妙的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杜京,祖籍山西,出身军人家庭。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新闻文艺学硕士研究生。曾担任过宣传干事、教师。先后任编辑、记者,文艺副刊部主任编辑、北京日报时事政治新闻部主任、高级记者,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本书特色

  作者选取了一个颇为别致的视角,借一年四季的变化体现波兰的斑斓风景和多彩生活,展示波兰社会发展的勃勃生机。
  通过作者的娓娓讲述,我们也从一些重要的侧面,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波兰厚重沧桑的历史,更加真切地领略到波兰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作者的波兰讲述不仅反映了作者本人对波兰文化的深厚感情,也开启了另一扇窗户,让波兰文化以更为直接、更为感性的方式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让中波文化有一次别开生面的、深入心灵的对话和交流。

目录

序1
序2
作者的话
历史是一面镜子
北京——波兰文化节
音乐是我们共同的生命
花城的“波兰文化之夜”
踏上“琥珀之路”
中波合作“春意正浓”
美丽的滨海拥抱中国
波兰文化之旅
华沙之秋的温情与惬意
牵手“华沙之秋国际现代音乐节”
心灵中流淌的旋律
边走边看话波兰
边走边看游波兰
“琥珀之夜”的审美享受
我与一位波兰姑娘和一块漂亮披肩的故事
心灵的舞者
认识滨海
滨海人在北京有了“家”
波兰S&A琥珀:自然是未来
“哥白尼向我们微笑”
波兰歌剧《居里夫人》
波兰s&A琥珀——温暖宝石献爱心
“舞蹈皇冠”——波兰拉尼歌舞团献艺北京
“发现·欧洲双色苹果”
“波兰邮政支持文化”邮票展览首次亮相中国
李云迪:最年轻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评委
波兰zAR剧团演绎《剖腹产》
在文化交流间沟通心灵
《浴血华沙》震撼北京国际电影节
欧洲文化之都:弗罗茨瓦夫
穿越500年聆听欧陆之音
密茨凯维奇回到中国
《先人祭》在中国“复活”
悠久而激越的青年音乐盛典
聆听肖邦
“紫禁城”结缘“华沙之秋”
令人难忘的“肖邦之夜”
翻开“双面人”的生活
在紫禁城聆听穿越时空的古乐
《英雄广场》带来的震撼
《阿波隆尼亚》:表达人性诠释生活
《妲歌妲娜))“绽放”北京
英雄之山
美妙音乐相伴美食
琴声流淌
深秋时节的美妙乐章
波兰克拉科夫老剧院:别样的《李尔王))
《火与剑》的声音
青年钢琴家
紫禁城回荡着中波友谊之声
回顾与展望
文化——中波友谊的桥梁
透过格但斯克看波兰文化
我心中的格但斯克
波兰好味道
熠熠生辉的人性光辉
波兰摇滚魅力MOA
李云迪携手华沙爱乐乐团中国巡演
古老传说搬上现代“银幕”
马里乌什·特雷林斯基的“一鸣惊人”
三月春风吹来
牵着肖邦的手
雨中的肖邦
《光子》——人类的秘密
紫禁城古乐会之“中世纪的吟游”
世界的《福地》
《福地》与福气
伊莎贝拉的心愿

节选

雨中的肖邦

最美人间四月天,草青柳绿燕呢喃。清明的雨,每一滴都浸在心田,四月的花,每一朵都开在眼里。
午后,品一杯咖啡,听一段音乐,很是惬意。此时,耳边回响着我最喜欢的肖邦《降D大调前奏曲“雨滴”op.28》钢琴曲,把我的思绪拉回到波兰首都华沙以西,一个名叫热拉佐瓦·沃拉的地方。这里风景如画,一派田园风光,渥特拉河从脚下悠悠流淌,高大的树木,茂盛的花草,将这里装扮得翠滴葱茏。一栋古老又别致的白色房屋坐落在绿林深处,朴素又静雅。这里就是伟大的钢琴诗人——弗雷德里克·肖邦的故居。
1810年3月1日,肖邦就诞生在这栋古老而庄重,亲切又温馨的老宅。儿时的肖邦,常常在花园和树林间游玩,他安静地坐在渥特拉河边的参天大树下,出神地凝望着这静静的河流和富有诗意的美景。有时他到附近的农民家去做客,听到许多农民演奏和吟唱民乐歌曲,来自乡村田园的优美旋律令他陶醉,铭刻在他幼小的心灵,为他后来的创作带来无限的灵感。
我先后8次出访波兰,酷爱肖邦音乐。肖邦是浪漫主义钢琴前奏曲的创始人,他创作的24首前奏曲,在世界浪漫主义音乐中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肖邦的前奏曲乐章简洁,形象鲜明,内涵深刻,每一首都堪称经典。
《降D大调前奏曲“雨滴”op.28》 这首前奏曲,形象化地采用了固定的单音,伴以单调的节奏、细腻的变化,仿佛是对有节奏的雨滴声的生动再现。这首前奏曲创作于1838年,关于这首曲子的创作过程,还有这样一段故事。1830年,“七月革命”在法国爆发,同年11月2日,肖邦带着友人赠送的一只装满波兰泥土的银杯,离开了自己的祖国,离开了华沙和家人以及让他深深爱慕的波兰女高音歌唱家康斯坦雅。在流亡的岁月里,肖邦途经德累斯顿和布拉格前往维也纳,一路上举行了许多场音乐会,人们为他的音乐才华赞叹不已。
1832年9月中旬,肖邦辗转来到巴黎,这座繁华的都市,注定要让他在此度过后半生及生命中最重要的岁月。在巴黎,肖邦成为贵族们的钢琴教师,与杰出的音乐家李斯特、门德尔松、柏辽兹和贝里尼等人结识,从此肖邦一直定居巴黎,正是在巴黎这个舞台上,肖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感觉,谱写出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乐章。
肖邦细腻的情感及敏锐的思想,使得他的音乐创作极具个性,既坚守古典音乐传统,又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及音乐风格,正是因为如此,肖邦音乐才得以跨越二百多年,依然流传至今,为全世界的人们所喜爱。
1836年,肖邦结识了当时在巴黎最奇特、生活最为多姿多彩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George Sand)。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爱情的力量给肖邦的创作带来新的飞跃,使他的音乐创作达到了一生中的辉煌巅峰。而有人用最贴切的说法解释,这些年是肖邦鸣唱天鹅之歌的美好岁月。
1838年,活跃在巴黎乐坛上的肖邦,由于肺病加重,他和女友乔治·桑千里迢迢来到地中海四季如春的玛略尔岛疗养。有一天,乔治·桑去购物,恰巧遇上大雨而迟迟未归,肖邦躺在屋里担心又寂寞,偏偏房间又漏雨,滴滴答答令人心烦,肖邦起身写作,一气呵成写完了这首著名的前奏曲。
这首乐曲的开始部分极为抒情,歌唱式的旋律伴着悠悠自如的“雨滴”,仿佛是从清新的雨丝中传来田园的牧歌。这段“牧歌”旋律优美,起伏变幻,如同沉醉在大自然的寂静中,作曲家内心发出的赞叹。
乐曲中间部分非常优美,沉静的旋律将人们带入神秘的世界。低音部缓缓流动的音符,伴着清脆神奇的雨滴,深沉缠绵,动人心弦。音乐如行云流水,化作细密的雨丝,出神入化。一幅极具浪漫气息的画面仿佛呈现在眼前……
聆听这首乐曲,好似眨着星星的夜晚,一列人群在庄严肃穆的旋律中缓步而行。每一个音符都倾注了肖邦的心血,浸透着他深厚的感情。第一个对比形象,出现在十二小节的众赞歌之后,低音部分的八度双音,在五度的跳跃中起伏,加之运用了很强的音律修饰,使得这部分的乐章刚毅华美,个性鲜明。特别是乐章的中间部分末尾处非常抒情,优美旋律的歌唱性与低调的音符融合于中声部,“雨滴”声声,隐隐约约,静谧悠然。
肖邦的浪漫与细腻,还表现在前奏曲的精致完美。这首曲子非常清雅,意味深长。结尾处“雨滴”渐渐远去,留给人们美妙丰富的想象和意犹未尽的享受。
润物无声的春雨,悄然而来,静静洒向大地。雨后的天空,清明如洗,嗅着花草沁人心脾的芳香,穿过片片郁金香、紫丁香花海,我坐在肖邦故居的花园里,静静凝望着那栋白色古老的老宅,欣赏着从拉着白纱的伟人诞生之地飘来的钢琴曲《降D大调前奏曲“雨滴”op.28》,一位身穿燕尾服的波兰钢琴家把肖邦旋律的浪漫与典雅,呈现得淋漓尽致,将春天般的梦幻带到了遥远的地方……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四季波兰》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8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