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闫志坚,尹强
页数:115页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16395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沙漠化防治的原则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生态效益优先, 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生态治理与恢复长期坚持下去, 并且使生态建设的成果得到巩固。本文以锦鸡儿属植物作对比对岩黄芪属主要栽培种细枝岩黄芪、塔落岩黄芪和山竹岩黄芪的生物学、生态学、生理生态学、饲用营养价值和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作者简介
闫志坚,男、副研究员,1962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1984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草原系草原专业,同年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工作,1984年8月参加国家环保局“2000年草场退化趋势的预测”课题,该课题1987年获国家环保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1984年10月-1986年2月借调农业部教育科研外资办公室工作。1986年4月参加农业部“七五”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北方半干旱区退化草场改良配套技术”,1990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4主要完成人。该项目1994年被国家科委评为国家“九五”重点推广项目,项目主持人。1990年考取农业教育科研外语培训中心,通过一年的学习,圆满完成了学业,取得了外语培训中心颁发的毕业证。1991-1995年参加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鄂尔多斯沙质灌丛草场绒山羊优化生产模式研究”;主要负责沙地草场的建植技术及固沙耐牧牧草品种的筛选研究工作,该项目1997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2000年主持和参加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内蒙古典型草原绵羊、肉牛高效综合配套技术”项目。主要负责退化草地更新复壮,典型草原适宜载畜量及划区轮牧的研究,该项目2000年10月通过科技部和农业部专家组的验收。“十五”期间主持农业部天然草地保护科技支撑项目“退化草地改良综合配套技术”、内蒙古人才基金项目。科技部公益研究项目“防风固沙草种快繁技术”第二主持人、农业部“948”项目“退化草地改良与草地建设综合配套技术”内蒙古项目区第二主持人、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乌兰布和沙漠区优质高产一年生牧草及饲料作物种植管理技术”第二主持人。2002年7月”优质高产牧草及牧草种子生产技术“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一级证书获得者,2004年获农业部丰收二等奖,一级证书获得者。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编写专著3部。1997-2004任草原所草地生产与管理研究室副主任,2004年12月任草原所草地生产与管理研究室主任。2003年受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三级岗位杰出人才。2001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草原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9月入内蒙古大学生命学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闫志坚,男、副研究员,1962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1984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草原系草原专业,同年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工作,1984年8月参加国家环保局“2000年草场退化趋势的预测”课题,该课题1987年获国家环保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1984年10月-1986年2月借调农业部教育科研外资办公室工作。1986年4月参加农业部“七五”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北方半干旱区退化草场改良配套技术”,1990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4主要完成人。该项目1994年被国家科委评为国家“九五”重点推广项目,项目主持人。1990年考取农业教育科研外语培训中心,通过一年的学习,圆满完成了学业,取得了外语培训中心颁发的毕业证。1991-1995年参加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鄂尔多斯沙质灌丛草场绒山羊优化生产模式研究”;主要负责沙地草场的建植技术及固沙耐牧牧草品种的筛选研究工作,该项目1997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2000年主持和参加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内蒙古典型草原绵羊、肉牛高效综合配套技术”项目。主要负责退化草地更新复壮,典型草原适宜载畜量及划区轮牧的研究,该项目2000年10月通过科技部和农业部专家组的验收。“十五”期间主持农业部天然草地保护科技支撑项目“退化草地改良综合配套技术”、内蒙古人才基金项目。科技部公益研究项目“防风固沙草种快繁技术”第二主持人、农业部“948”项目“退化草地改良与草地建设综合配套技术”内蒙古项目区第二主持人、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乌兰布和沙漠区优质高产一年生牧草及饲料作物种植管理技术”第二主持人。2002年7月”优质高产牧草及牧草种子生产技术“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一级证书获得者,2004年获农业部丰收二等奖,一级证书获得者。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编写专著3部。1997-2004任草原所草地生产与管理研究室副主任,2004年12月任草原所草地生产与管理研究室主任。2003年受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三级岗位杰出人才。2001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草原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9月入内蒙古大学生命学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本书特色
沙漠化防治的原则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生态治理与恢复长期坚持下去,并且使生态建设的成果得到巩固。为此,对当前生态治理中常用的锦鸡儿属和岩黄芪属植物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东缘种植并进行了研究,由于很多学者对锦鸡儿属植物进行过细致充分的研究。本文以锦鸡儿属植物作对比对岩黄芪属主要栽培种细枝岩黄芪、塔落岩黄芪和山竹岩黄芪的生物学、生态学、生理生态学、饲用营养价值和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目录
11我国沙漠化现状
12沙漠化的危害
121破坏生态平衡
122破坏土地资源
123破坏生产、生活设施
124加剧了农牧民的贫困程度,影响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
125生物质量变劣、物种丰度降低,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13沙漠化的防治
14固沙型灌木的研究
141适宜种植的固沙灌木的筛选
142固沙型灌木的抗旱种植技术研究
143固沙型灌木抗旱生物学研究
144固沙型灌木抗旱生理学研究
145固沙灌木的土壤改良作用
146固沙灌木营养价值的研究
15岩黄芪属植物的研究
2试验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试验区概况
22研究方法
221气象数据及土壤水分的获得
222植物生长速率的测定
223地上生物量测定
224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
225生物量的分解的测定
226叶面积、叶形状要素和冠层数据的获取
227地下生物量测定
228平茬试验
2293种岩黄芪属植物营养价值的测定
2210叶水分生理测定
2211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
2212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测定
2213营养器官解剖比较
2214土壤养分和物理性状测定
3试验区气象因子及土壤水分变化的研究
31气象因子的月变化
32生长季节气象因子日变化
33土壤水分时空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331土壤水分年际差异
332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变化
34小结
4岩黄芪属植物的分布及其特性
41岩黄芪属植物的特性、自然分布及环境条件
42岩黄芪属植物的栽培技术
421直播
422植苗
423分株或压条
424扦插
43岩黄芪属植物病虫鼠害的防治
44小结
53种岩黄芪和3种锦鸡儿属植物的养分含量及动态研究
516种固沙植物营养成分分析
526种固沙植物氨基酸含量分析
53营养成分季节变化
54小结
63种岩黄芪属植物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61生长速率的研究
62地上生物量的研究
621生物量年际间变化的研究
622生物量季节变化的研究
6233种岩黄芪属植物产量估测模型
624地上生物量分解的研究
633种岩黄芪属植物地下生物量的研究
631地下生物量年际间变化研究
632根系空间变化的研究
64固沙植物叶片形状及冠层结构的对比分析
6416种固沙植物叶片形态要素的比较
6423种岩黄芪属植物冠层结构特征月变化研究
65平茬复壮对岩黄芪属植物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651平茬植株与未平茬植株主要性状的对比研究
652平茬对岩黄芪植株枝条自然高度、基茎及其分布模型的
影响
653平茬与未平茬叶片二维尺度的差异
654平茬处理岩黄芪属植物冠层结构特征的分异
66小结
7岩黄芪属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
71植物水分生理
711岩黄芪属植物叶片持水力的变化
712植物叶片的束缚水/自由水变化
713植物水势的变化
72叶渗透调节的变化
721叶片脯氨酸含量变化
722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723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73叶绿素含量变化
74植物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变化
741研究区生态因子的变化
742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季节变化
743光合日进程变化
75解剖生态学的研究
751根的解剖
752茎的解剖结构
753叶的解剖
76岩黄芪属植物的生态作用
761灌木的土壤改良作用
762固沙植物的防风固沙作用
77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