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鸣文
页数:673
出版社: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99054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普京大外交:面向21世纪的俄罗斯对外战略(1999-2017)》是一部系统研究1999-2017年俄罗斯对外战略的专著。全书以1999年普京进入俄罗斯领导中枢到重回总理职位,再到第三任总统任期为主线,追寻其执政以来的外交轨迹,深入分析和论述了这一时期俄罗斯对外战略的全貌及其特点。作者将常年在驻外使馆一线工作的感悟与所掌握的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以事实为依据,历史和辩证地对这一时期俄罗斯对外战略的大量史实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多视角剖析,从大量纷繁杂乱的历史碎片中厘清和揭示普京治下俄罗斯对外战略的基本脉络和特征。
作者简介
赵鸣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前中国周边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学院兼职教授、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中国中亚友好协会理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研究中心理事,长期从事俄罗斯外交、独联体、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双“重大项目”——“新世纪国际格局与中国外交战略”(批准号为2015MZD065)主要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相继在中国驻摩尔多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使馆常驻,历任一秘、政务参赞、临时代办;先后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或转载百余篇学术论文和时评。
本书特色
赵鸣文著的《第一大外交(面向21世纪的俄罗斯对外战略1999-2017)》主要对第一走向俄罗斯政治权力中枢后的近20年的经历做了梳理,用17章内容详细描述了第一及其治下的俄罗斯外交战略。作者长期在外交一线,特别是对俄罗斯的外交进行长期的观察。本书写作历时十年,资料来源广泛,既有俄罗斯和独联体官方与主流媒体的观点,也有一些独立媒体的信息,很客观。
目录
第一章 打造战略屏障——独联体
第一节 对独联体的经营状况
第二节 对独联体政策
第三节 与西方争夺独联体
第四节 重整独联体前景
第二章 力守战略支点——摩尔多瓦
第一节 颠沛流离的摩尔多瓦
第二节 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的复出
第三节 “德左”问题
第四节 对摩尔多瓦的争夺
第三章 构建“俄白联盟国家”
第一节 “俄白联盟国家”的由来
第二节 “俄白联盟国家”的坎坷历程
第三节 俄白在能源供销上的矛盾
第四节 “俄白联盟国家”好梦难圆
第四章 与美欧争夺乌克兰
第一节 跌宕起伏的俄乌关系
第二节 乌克兰“东西方并重”的对外政策
第三节 俄乌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与纷争
第四节 俄罗斯与西方在争夺乌克兰上的较量
第五章 保持对格鲁吉亚的“高压”政策
第一节 龃龉不断的俄格关系
第二节 俄格关系中的西方因素
第三节 以“南阿”问题牵制格鲁吉亚“西进
第四节 出兵驰援南奥塞梯
第五节 俄格关系发展前景
第六章 高调支持美国打恐
第一节 俄美关系的转圜契机
第二节 普京为美国打恐提供“便利”的考量
第三节 为美军打恐提供中亚“落脚点”的复杂心态
第四节 支持美国打恐的效应
第七章 战略收缩
第一节 俄罗斯日渐衰弱的综合国力
第二节 战略收缩——现实和务实的选择
第三节 战略收缩的特点
第四节 战略收缩的影响
第五节 战略收缩的制约因素
第八章 反对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
第一节 美国将反恐战争扩大到伊拉克
第二节 俄罗斯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及其原因
第三节 俄罗斯反战立场的摇摆
第四节 俄罗斯反战对俄美关系的影响
第九章 守住“中亚后院”
第一节 中亚的地缘战略地位
第二节 俄罗斯与美欧对“中亚后院”的争夺
第三节 俄罗斯与中国在中亚的合作
第四节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前景
第十章 融入欧洲
第一节 未了的欧洲情结
第二节 欧美对俄罗斯“融欧”的立场
第三节 普京治下的俄欧关系
第四节 俄欧关系发展前景
第十一章 应对北约续扩
第一节 北约东扩背景
第二节 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立场
第三节 北约续扩对俄罗斯的影响
第四节 俄罗斯应对北约东扩的对策
第五节 俄罗斯与北约关系前景
第十二章 构建面向21世纪的俄美新关系
第一节 冷战结束后前十年的俄美关系
第二节 俄美关系的转圜契机
第三节 重回俄美对峙态势
第四节 俄美关系走势
第十三章 “梅普组合”的对外战略
第一节 “梅普组合”的意义及特点
第二节 “梅普政府”执政面临的内外环境
第三节 “梅普政府”的对外方针
第四节 绝地反击
……
第十四章 能源兴国战略
第十五章 强军卫国战略
第十六章 搭建上合组织平台
第十七章 加强对华关系
后记
节选
《普京大外交:面向21世纪的俄罗斯对外战略(1999-2017)》: (一)独联体是成员国相互合作的重要平台 首先,前苏单个国家难以应对全球化挑战。虽然成员国普遍对独联体发展前景信心不足,可“它们也清楚,在新世纪单个国家加入世界经济体系是不安全的,而且这种认识越来越清晰”。②特别是“应对新挑战和国家安全与和平威胁问题,靠单枪匹马是解决不了的”。③苏联解体后,前苏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实行过自由化经济改革,可是,其不但没能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反倒在西方民主改造过程中陷入旷日持久的政治和社会动荡,“独联体国家的生活水平都不同程度地在下降”。④沉痛的教训越来越使成员国意识到,只有加强独联体内部联合才能实现本国的经济繁荣。尤其是2003年以来美国等西方势力接连在后苏空间策动“颜色革命”,使成员国对独联体特别是俄罗斯的倚重再次增强。2006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独联体成员国首脑非正式峰会凸显“成员国多半是对独联体存在真感兴趣了”。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呼吁,“独联体所有成员都需要一体化,俄罗斯应当成为这一一体化的发动机”。摩尔多瓦总统沃罗宁表示,“基希讷乌的人们不再想离开苏联集体宿舍的老邻居了”。⑤2014年12月,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强调,独联体成员国没有统一的经济空间是不行的,“世界经验证明,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有所作为,这是客观现实”。⑥ 其次,独联体是调节成员国相互矛盾和冲突的重要机制。独联体执委会的一份报告证实,成员国普遍指望独联体在解决前苏国家间的冲突中扮演重要角色。1992年至1997年的塔吉克斯坦内战即是在独联体框架下经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斡旋才得以停火。俄罗斯还是纳戈尔诺一卡拉巴赫冲突问题的“传统调解人”。1994年,在莫斯科斡旋下,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达成停火协议。2009年以来,除在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框架内积极采取促和措施外,俄罗斯还单独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举行双边或三边会谈调解两国冲突。俄罗斯在外高加索的积极外交和军事政治政策增进了其与亚美尼亚的同盟伙伴关系和阿塞拜疆的战略伙伴关系,也使莫斯科与巴库和埃里温在联合国和欧安组织框架内,以及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合作持续升温。 第三,独联体是成员国维护国家传统安全的重要保障。除俄罗斯外,独联体其他成员国都无法独自确保自身国家的传统安全。在苏联解体后头10年,独联体为制定成员国军事一体化关系标准的法律文件做了大量工作,其讨论的50%左右问题都涉及军事合作。截至2001年,独联体国防部长理事会举行了39次会议,累计通过约400份关于成员国国防和军事建设问题的文件。有10个成员国参加了联合防空系统。虽然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在建立“俄白联盟”过程中出现一些严重分歧,但两国军事将领们在安全合作方面却展示出罕见一致。2003年,两国军队后勤部门在白俄罗斯奥尔沙举行了苏联解体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旨在前苏地区出现美军基地的背景下提高俄白联盟军队确保两国境内石油管道安全运营能力。基于苏联解体以来杜尚别没有足够兵力执行边界守卫任务的情况,俄罗斯一直帮助其看守与阿富汗的边境地带。 第四,成员国在能源供需上互有所求。中亚里海地区是俄罗斯对欧洲转口油气贸易的重要来源地,俄罗斯一直沿用着苏联时期过境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境内管道和码头向欧洲国家输送油气。反过来,俄罗斯也是中亚里海地区油气富集国能源出口必经或主要过境地。独联体能源消费国长期依赖俄罗斯能源进口,苏联解体后其仍希望莫斯科继续提供优惠的内部能源价格。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不仅依赖俄罗斯能源,还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天然气。乌克兰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量只有300万吨和200亿立方米左右,仅能满足本国需求的10%-12%和20%-25%,其进口石油的85%和天然气的95%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的自产油气仅有200万吨和20亿立方米,仅能满足其需求的十分之一。两国的大量能源需求依赖俄罗斯。尽管欧美对亲西方的独联体国家给予各方面支持和援助,但是,由于其本身存在着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供应的“短板”,在能源供应问题上对这些国家也只能“隔空声援”,爱莫能助,成为其与俄罗斯争夺前苏国家的一大“软肋”。何况,包括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独联体能源进口国在从俄罗斯长期提供的优惠油气价格中还能获得巨大实惠。仅2009年,乌克兰从俄罗斯购得廉价油气,相比从国际市场上买的要节省60亿美元,白俄罗斯也从俄罗斯进口原油与本国加工的成品油差价中额外得到大约18亿美元进项。截至2014年,俄罗斯单是对乌克兰的优惠天然气价格即为基辅当局节省逾827亿美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