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民间伦理共同体研究

封面

作者:余文武

页数:274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0719982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 研究借助民间伦理共同体所内涵的诸多事象, 来探究贵州的穴塘坎、平家寨和石门坎三个典型地的民间伦理实情, 从中发现其道德教育实施、道德知识谱系和伦理文化传承的要秘, 从而为乡村道德建设的现代转换提供可堪借鉴的范例。该研究对于时下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余文武,1970年生,贵州湄潭人,贵阳学院教育研究所所长,三级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博士、中山大学法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美国芝加哥交换学者;贵阳学院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教育学)、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民族伦理的现代境遇及教育研究》《德育原理》《儿童哲学》(译著)。

目录

导论 并非想象的民间伦理共同体

第一章 研究概述

节 问题提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二、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

第四节 重要发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穴塘坎:家族文化濡化的样本

节 功名仕进的心灵投射

一、穴塘坎盛名的由来

二、误读的贵州博士寨

附录一 余庆出了个“博士寨”――马氏一门八博士

附录二 被误读的贵州“博士寨”

三、想象的伦理共同体

第二节 耕读传家的教育传统

一、私塾兴学:家族发迹的缘起

二、族中谱牒:道德教化的范本

三、识礼知书:睦族治乡的秘密

四、文化底色:教育展开的根据

第三节 马家上行流动的实践

一、马秉卿:承上启下的家族精英

二、马印秦:力争上游的家族女子

三、马光煌:书香人家的教育异数

四、马龄:千磨百折的乡村教师

五、马费成:学业成就的集大成者

第四节 乡村突围的优化设计

一、濡化与涵化:相互依存的机制

二、小传统:植根民间的伦理规范

三、书香社会:蓬赖麻直的成德环境

第五节 小结

附录 穴塘坎马氏家族及姻亲学子名录

第三章 平家寨:村落美德伦理的例案

节 平家寨仡家的美德故事

一、道德评价的民间渊源

二、保护红军的瑰意琦行

第二节 仡乡游子的道德逆传递

一、感念乡亲的反哺之情

二、莘莘学子的励志榜样

第三节 民间砥行立名的急先锋

一、矫世励俗的头面人物

二、敢勇当先的现代愚公

第四节 道德评议会的虚功实做

一、以德立村的自治组织

二、仡家儿女的轨物范世

第五节 平家寨脱贫致富的进路

一、贫困落后的归因分析

二、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三、扶贫帮困的保障措施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石门坎:民族教育兴邦的范型

节 共同体圆成之三因素

一、苗族精英的整躬率物

二、基础德目的通行效能

三、忠驱义感的公共精神

第二节 平民教育运动之始末

一、知识精英的苦心积虑

二、平民教育运动的发端

三、编撰边区平民千字课

四、圣贤之书的声威余响

第三节 重识石门坎教育系统

一、教会资助的名实不符

二、办学主体的历史确认

第四节 苗族领袖的道德感召

一、医学博士的嘉言懿行

二、苗家圣人的道德故事

第五节 苗文创制的误读误解

一、苗族符号的源远流长

二、苗文创制的正本清源

第六节 小结

附录 朱焕章墓志铭(张坦撰)

第五章 民间伦理共同体的重建

节 关于伦理共同体的概念分析

一、民间的特定含义

二、共同体的伦理内涵

三、伦理共同体的范式

第二节 民间伦理共同体的构成要素

一、利益的共同性

二、伦理道德共识

三、认同与归属感

第三节 民间伦理共同体的主要功能

一、教育功能

二、凝聚功能

三、治理功能

第四节 民间伦理共同体的重构进路

一、精英的培育

二、传统的接续

三、共识的达成

结语 从伦理共同体到自由人联合体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民间伦理共同体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81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