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页数:185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92102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大纲与说明》,收录了教师资格统考近六次考试的真题,并精心编写了十套标准预测试卷。本书力求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所考查的知识点全部呈现出来,是一本专门针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专用复习教材。整套试卷紧扣考试大纲,全面覆盖真题考点,每道试题均由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的专家和数百位一线师资精心编写解析,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知识要点。
作者简介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是中公教育旗下专门研究教师资格考试的部门,汇聚了数十位知名的辅导与研究者,本着“学员第一”的理念坚持紧扣考试自主研发。
本书特色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9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初级中学)》汇集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的研发团队,仔细研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全面整合历年考点,细致剖析考试重难点,严格按照真题的考查形式和内容编写10套标准预测试卷,帮助考生适应考试答题节奏,掌握解题思路,从容应对考试。
本书还配有中公移动自习室,其中的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丰富视频资料任考生根据需要观看。相信这些线上助考资料能够开阔考生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目录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卷(一)~(十)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十)
节选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图1所示的是关于微信传播的报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微信是私人的空间,不应干预
B.微信是朋友间交流,不应干预
C.微信传播应该遵守国家法律,否则违法必究
D.信息只在个人微信圈中传播,属于个人隐私
2.从图2所示的搜索引擎界面可以看出,该搜索引擎属于(??)。
图2
A.元搜索引擎
B.目录搜索引擎
C.全文搜索引擎
D.门户搜索引擎
3.将某视频文件进行格式转换时部分界面如图3所示,据此可以确定的是(??)。
图3
A.该视频的比特率为512KB/sB.视频转换前的格式为FLV
C.原视频文件的帧频为18帧/秒D.该视频采用的是16∶9的纵横比
4.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基础资源部分数据生成的图表见图4。该图表类型为(??)。
图4
A.面积图B.棱锥图
C.圆锥图D.曲面图
5.使用微信时,长按接收到的语音消息可将其自动转换为文字,如图5所示。此功能主要应用的技术是(??)。
图5
A.语音识别B.字符识别
C.指纹识别D.机器翻译
6.某Word文档的打印设置如图6所示,在正常打印情况下需要消耗的纸张数是(??)。
图6
A.2B.4
C.7D.14
7.图7是某PowerPoint文件编辑界面的部分截图,据此可以确定的是(??)。
图7
A.第1页幻灯片的自动切换时间为7分钟
B.该演示文稿当前视图方式为“幻灯片浏览”视图
C.幻灯片2、3、5、6页面中的所有对象均设置有动画效果
D.图7所示模式下可以方便调整某页幻灯片中对象的位置
8.Excel工作表的编辑界面部分截图如图8所示,要求在C2单元格中显示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初中教师”,则在C2单元格应该输入的公式为(??)。
图8
A.=A2&B2&教师
B.=A2+B2+教师
C.=A2+B2+“教师”
D.=A2&B2&“教师”
9.某多媒体作品大赛的主办单位通过一个数据管理系统来管理比赛的信息。其中“学生作品获奖情况”与“学生作品类型”两个数据表的关系如图9所示,据此可以确定的是(??)。
图9
A.两个表中类型编号的记录数相同
B.“学生作品获奖情况”表的主键是“姓名”
C.“学生作品类型”表和“学生作品获奖情况”表是多对多的关系
D.“学生作品类型”表和“学生作品获奖情况”表是一对多的关系
10.图10所示的算法流程图在①处有缺失,若执行该算法流程图时测得S的值为-1,则在①处填入的条件语句恰当的是(??)。
图10
A.X=0B.X>=0
C.X>-1D.X>=-1
11.李明同学在制作Flash遮罩动画时的时间轴如图11所示,发现图层1不能实现对图层2的遮罩,原因是(??)。
图11
A.图层1中放置的对象不能实现遮罩效果
B.图层2没有制作动画,所以不能实现遮罩效果
C.图层2已被设置为引导层,引导层不能被遮罩
D.图层1的图层属性设置错误,没有设置为遮罩层
12.IPv6解决了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将IP地址空间扩展到(??)。
A.32位B.64位
C.128位D.256位
13.图12是用某音频编辑软件打开“五星红旗.mp3”音频文件时的界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12
A.五星红旗.mp3是单声道音频
B.五星红旗.mp3的采样频率为44100Hz
C.五星红旗.mp3的音频总长度约为2:47
D.五星红旗.mp3被选中部分音频的时长约为1:22
14.二进制数1101和1001进行逻辑“或”运算的结果是(??)。
A.1001B.1011
C.1101D.1111
15.如图13所示的灰度模式图像,要在Photoshop中将其调整为如图14所示的效果,可选择的操作是(??)。
图13图14
A.“图像>调整>反相”
B.“图像>调整>色调均化”
C.“图像>调整>阈值”,调整阈值色阶数值
D.在位图对话框中选择“方法>使用>50%阈值”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请说出图15所示计算机设备的名称,并简要回答三个接口的名称。(10分)
图15
17.请阅读下面素材,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其中体现出信息的哪些特征。(10分)
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命撤席,诸将辞出。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暗读之。书略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覆。”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1遂将书暗藏于衣内。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1干勉强应之。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操贼之首-…”及干问之,瑜又睡着。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声1便唤:“子翼”,蒋干只装睡着。瑜潜出帐。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少顷,瑜入帐,又唤:“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瑜亦解衣就寝。
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睡至五更,干起唤周瑜;瑜却睡着。干戴上巾帻,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军士问:“先生那里去?”干曰:“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军士亦不阻当。干下船,飞棹回见曹操。操问:“子翼干事若何?”干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操怒曰:“事又不济,反为所笑!”干曰:“虽不能说周瑜,却与丞相打听得一件事。乞退左右。”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操曰:“我欲使汝二人进兵。”瑁曰:“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操怒曰:“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斩之。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计矣!”后人有诗叹曰:“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入问其故。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乃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众皆嗟呀不已。
——节选自《三国演义》
18.请简要回答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具备的学科教学能力。(10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19.案例:
下面是何老师教学“Excel公式计算”一课时的课堂小结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今天学了什么吗?
生:我们学习了求和、求平均数!
师:非常好,那么在Excel中如何求和、求平均数呢?谁来说一说?
小明:可以通过公式来处理。
师:非常准确,那么能不能简要描述下求和、求平均数的操作步骤呢?
小红:首先,……
师:(课堂小结)嗯,太棒了!下面我们一起看表1,本节课我们完成了某超市各月份销量合计、奶制品销量合计、各月份平均销量的计算。那么,如何把各月份的销量总额排序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Excel排序功能。
表1?饮料销量统计
课后,何老师照例撰写了当天的教学日志。下面是何老师的教学日志摘录:
授课时间:2016年3月28日星期一,第四节
授课地点:初一(4)班
授课题目:Excel公式计算
今天的课是“Excel公式计算”,同学们都很努力,其中求和、求平均数等技能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三点:
一、讲授时间控制较适当,给学生的练习时间比较充分;
二、事先录制的微视频节省了大量巡视时间;
三、课堂小结也不错,主要是……
不足之处就是对于求和、求平均数的实际应用引导不够,下次课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求和、求平均数的技能应用于生活当中。
问题:
(1)请分析何老师的课堂小结对学生学习起到的作用。(10分)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教学日志对何老师的教学有哪些作用。(10分)
20.案例:
钱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提交作品的同时提交一份“作品日志”。日志需要反映三个方面的内容:(1)作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2)作品制作中使用了哪些技术?(3)在制作作品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在作品提交后,钱老师会展开“同伴互评”和“教师点评”环节。“同伴互评”通过网络平台由同学们点赞完成,“教师点评”则由教师对照作品评价量规通过平台完成。
暑期,钱老师参加了“信息技术表现性评价”专题培训。学习后,钱老师发现“作品日志”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同伴们对作品的相互点赞也缺乏相应的指导。为此,他对学生作品评价主要做了以下调整:
(一)在“作品日志”环节,增加了3个写作提示:(1)你是通过哪些素材反映这个主题的?这些素材是否充分表达了主题?(2)这些素材的来源可靠吗?你注意过版权问题吗?(3)你考虑过作品会产生负面影响吗?
(二)在“同伴互评”环节,要求学生在为其他同学点赞的同时,还要在平台的“回复/评论”中写下点赞理由:你认为同学的作品中值得借鉴的是创意、技术还是艺术?具体说明。
问题:
(1)钱老师在“作品日志”中增加的3条提示分别对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有什么帮助?(10分)
(2)请分析钱老师要求同学们在“同伴互评”环节撰写点赞理由的意图。(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