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邱云美著
页数:286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83277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和边疆地区,由此,以往国内有关民族文化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而对东部总体经济发达背景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很少给予关注。文化变迁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不同的民族地区由于所处环境差异,以及经济社会背景与发展机遇不同,因而各种社会文化变迁过程各有差异。特别是东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处于周围发达经济和强势文化的包围中,影响其民族传统文化变迁的因素会更复杂,强度也会更大,民族文化保护也就显得更紧迫。正是基于此背景,笔者以总体经济发达的我国东部地区浙西南畲族文融人较多,文化的本真性相对较低;由村集体主导开发的畲族文化元素得到较充分挖掘,社区居民参与程度较高,畲族文化与村民的生产生活关系更密切,畲族文化变迁的本真性保持较好;由村民自主开发的主要以经营农家乐和民宿为主,畲族文化挖掘不够充分,缺少畲族文化旅游项目。 在本课题研究接近尾声时,我国进入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发展阶段,民族文化将会在民族地区的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实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将会引起更多的关注。
作者简介
邱云美,浙江莲都人,丽水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开发、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浙江省高校本科旅游管理类教指委委员,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和丽水市“138”人才,丽水市政府生态旅游首席专家。主持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和浙江省计科规划项目,主持十余项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规划和景区规划,发表论文50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3部,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10多项。
目录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三节 研究视角和基本理论
第二章 千年“山哈”的历史和文化
第一节 千年迁徙的山居民族
第二节 畲族传统文化特征
第三节 与旅游相关的主要畲族传统文化
第三章 畲族文化的凤凰涅槃
第一节 原生期的畲族文化发掘、整理
第二节 制度整合期的畲族文化
第三节 品牌塑造期的畲族文化
第四节 外力援助期的涅槃阶段
第四章 从传统畲族民间歌舞到《印象山哈》
第一节 传统畲族歌舞
第二节 旅游语境中的畲族歌舞
第三节 旅游语境中畲族歌舞的商品化过程
第四节 商品化对畲族歌舞变迁的影响
第五章 从畲族“三月三”到畲乡“嘉年华”
第一节 畲族“三月三”发展历程
第二节 畲族“三月三”变迁
第三节 旅游对畲族“三月三”的影响
第六章 畲族服饰变迁
第一节 传统畲族服饰特征
第二节 旅游语境中畲族服饰的功能
第三节 畲族服饰的现代变迁
第四节 畲族服饰变迁的影响因素
第七章 浙西南畲族文化变迁机制
第一节 多因素影响的畲族文化变迁
第二节 重构是畲族文化变迁的主要形式
第三节 畲族文化创新
第四节 畲族文化变迁的区域差异
第八章 畲族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开发利用是畲族文化传承保护的最好方式
第二节 构建畲族文化保护体系
第三节 保护畲族文化的整体性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凤凰涅槃:旅游语境中的浙西南畲族文化变迁》: 一、畲族传统民间音乐 畲族传统民间音乐包括民歌和器乐。民歌体现了本民族特色,器乐则主要是学习汉族的结果。民歌是以口头歌唱形式流传和保存的传统韵文。民歌一般由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加工成篇幅短小随口而唱的浅近之歌,其内容以抒情为主,通俗简易、真情朴素。畲族虽然没有本民族文字,但民间文学很发达,而民歌是畲族民间文学的主要载体,也是畲族音乐的主要形式,是畲族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艺术,正如畲歌所唱:“水连云来云连天,畲家唱歌几千年”“歌是山哈传家宝,千古万年世上轮”“山上山歌何其多,山客山歌上万箩(山客,畲族人民自称)”。畲族有“肚中歌饱人相敬,肚中无歌出门难“的说法,唱山歌在畲乡成了乡风。优秀的民歌手受人敬重,畲族婚嫁时的“赤郎”一般都由最优秀的歌手担任。畲族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历史传说歌、风俗歌、情歌、生活歌、劳动歌、故事歌、杂歌及时代歌等多种,反映了畲族人民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风土人情和与其他民族的关系。畲族山歌曲调一般固定,其音阶一般只有1、3、5、6四个,装饰音较少,纯朴而真挚。歌词的基本格律为七言绝句,除特定内容和一些特定场合外.歌词一般现编现唱,比兴、夸张、排比等手法应用较为普遍。对歌形式多样,有独唱、对唱、齐唱和独特的“双条落”二声部盘唱形式,以对唱为多。演唱方法有假声、真声和真假声结合三种,其中假声的唱法最有民族特色。传统发声法用的是“假嗓”,音尖高而能远送,这与畲族传统山居耕猎生活有关。 传统畲族民歌传承方式主要有活动传承、家庭传承和媒介传承。畲族民歌的歌场主要是节庆活动和仪式活动。“三月三”是畲族传统的歌会,节庆期间,十里八乡畲族自发集聚,全民参与对歌、赛歌,互相学习,使畲歌代代相传。除“三月三”外,歌会也是福建畲民在“二月二”“招兵节”的主要活动内容。在畲族的祭祖、传师学师和婚嫁等仪式中,对歌也是主要活动内容。“浙江括苍畲族保留着一种古老的结婚仪式,淳朴、简单,富于诗意。在婚礼中,对唱山歌是十分重要的活动,可说是贯穿始终。结婚那天,新郎打扮得漂漂亮亮,步行到女家迎亲……开始时桌子上空无一物,大家静等新郎唱山歌,要什么唱什么。如要筷子,则唱《筷子歌》;要酒,则唱《酒歌》。每样东西都有它的歌……新郎唱一首,厨师和一首,一唱一和,新郎所要的东西就应声而来,摆满一桌,这叫作‘调新郎’,又称为‘答歌’;吃完酒饭,新郎又得一首一首地唱,把桌上的东西一件一件地唱回去。厨师也唱这歌来收席……一路上,新郎、新娘还不停地对唱山歌,以歌当话,互相对答,或抒发感情,或互相倾诉爱慕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