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福生
页数:380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068061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本书特色
毛泽东、贺龙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敬重的伟大人物,他们的丰功伟业是人们所熟知的。本书作者通过广泛地参阅各种文献、资料,力图将毛泽东与贺龙之间的关系,较为详尽、完整、纪实性地展示给广大读者,让人们较全面地了解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与贺龙在革命生涯中的情感世界。
节选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在这块华夏大地上,炎黄子
孙曾以“文明古国”和象征着科学技术进步的“四大发明”
自豪过,也曾以“盛唐”经济文化繁荣挺过腰杆子。马克思
在《经济学手稿》中曾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
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
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
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
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①举世闻名的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也曾在他的《谁将继承西方在世界的
<节选内容>=主导地位》一文中说:中国文化如果不能取代西方成为人类的主
导,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就是可悲的。“人有知学,则有力矣”①的
提出,长安太学的创建;浩若烟海的文史典籍,灿若繁星的教育家、
文学家,以及纺织、建筑、天文等,在整个欧洲尚处于中世纪黑暗时
代时,中国就举起了文明火炬,走到了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发展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史至清朝,中外文化交流开始断裂。尤其晚清,当叶赫
那拉氏炮制了“禁海令”、“迁海令”,关闭了中国大门,过着无心修
明政治、玩忽官纪国法、追求“青春长在”的时候,中国由盛转衰,
终于酿成侵略者以炮舰政策敲开中国大门的奇耻大辱。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达近百年的蹂躏,使中国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正是强人生出疾患,成为“东亚病夫”,才给
侵略者造成接踵而来、乘虚而入的契机。
为拯救中华民族,太平天国、义和团的领袖们曾揭竿而起,奋
勇反抗过;孙中山以其“三民主义”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完成
了一次伟大的历史变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然而,
中国仍然四分五裂,孙中山临终时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
须努力”的遗言。
20世纪初,无数仁人志士,在找出路中斗争,在斗争中找出
路,终于在十月革命的炮声中,在孙中山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
上,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随着革命的发展,毛泽
东,这个象征着现代中国的名字,响彻在九州大地上,并深深地镌
<节选内容>=刻在千千万万中国人的脑海中。
毛泽东的一生,“无论是胜利和失败、贡献和错误、理论和实
践,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都关联着现代中国的演变
与发展,关系着中国人的悲欢祸福。
作为一位历史伟人,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是一个多侧面、多
阶段构成的复杂而系统的整体。在这个整体里,又无不蕴涵着他
和他的同事、他和他的战友们几十年的艰苦寻求、实践和斗争。贺
龙,一个由旧军人出身的国民革命军的将军,正是在这种追求和探
索的实践中,与毛泽东走到一起,成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成为久
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和人民军队的创始人之
一0
贺龙对毛泽东仰慕、追随、忠诚;毛泽东对贺龙敬重、信任,不
断委以重任。这种密切关系的建立,在实践中相辅相成作用的发
挥,并非某种个人感情的相同、性格的融洽,也不是天生的、偶然的
结合。毛泽东与贺龙的密切关系,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种必然,正是他们顺应历史的发展,个人执著追求的目标与社会
总发展趋势相吻合,才形成的渊源和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