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以江西为例-革命老区农垦改革与实践

封面

作者:张明林,周荣华,黄山著

页数:161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096612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农垦是江西省农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革命老区农垦改革与实践:以江西为例》总结了新时期的农垦改革思想和改革路径,采用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分析了推进农垦改革的理论基础。经过60年的实践与探索,江西农垦已经建设成为以农业为基础,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发展的经济社会系统,在统筹城乡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秀美乡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期,农垦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农垦改革与革命老区扶贫相互促进。《革命老区农垦改革与实践:以江西为例》认为农垦发展应该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六大绿色生态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旅游强垦新路、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七个方面努力。江西农垦的典型模式是”稻田+”模式,《革命老区农垦改革与实践:以江西为例》以广丰、大茅山、云山等7个农场为例,总结了各地在农垦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农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张明林,1972年生,江西省丰城市人。教授,管理学博士,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Nelson Marlborough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美国西乔治亚大学(Uruversity of West Georgia)访问学者,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民建江西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委,民建中央农业农村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师范大学区域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主要讲授的课程有“创业管理”“管理学”“产业经济学”等。指导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辅导大学生创业团队,南昌市创业培训专家、SYB讲师、KAB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创新与创业管理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16项:发表学术论文60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教材3部。    周荣华,1988年生,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教师,2010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和创新创业管理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苏州市厅级项目7项,参与横向课题3项;发表论文11篇,其中外文论文7篇,以作者发表核心论文3篇。     黄山,1993年生,就职于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获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货币与银行专业硕士学位,南昌大学金融学学士学位。

本书特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农垦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经历了创建、快速发展、曲折前行、改革探索、全面推进、发展升级等一列过程。张明林、周荣华、黄山著的《革命老区农垦改革与实践–以江西为例/苏区振兴智库》分理论篇、时间篇、案例篇,全方位多层次论述了革命老区江西农垦改革与实践,全方位多层次地论述了江西农垦的发展以及现状,并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录

理论篇
第一章 农垦企业发展与改革历程
第一节 农垦基本概况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农垦发展与改革
第三节 农垦在国家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第二章 推进农垦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农垦改革必须解决的三个经济学问题
第二节 农垦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新时代农垦企业改革路径与战略
第一节 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第二节 深化农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
第三节 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第四章 革命老区(江西)农垦发展与改革
第一节 革命老区介绍
第二节 革命老区(江西)农垦发展与改革的历程
第三节 江西农垦发展与改革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第五章 新时代农垦改革思想与改革思路
第一节 新时代农垦改革思想
第二节 新时代农垦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三节 新时代农垦改革的保障措施
第六章 农垦改革对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影响
第一节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第二节 农垦改革对促进乡村振兴的意义
第三节 农垦改革对革命老区扶贫的相互促进作用

实践篇
第一章 六十年来江西农垦实践与探索
第一节 江西农垦精神及其形成
第二节 江西农垦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
第三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农垦改革的关键”战役
第四节 新时代江西农垦改革新思路
第二章 新时代江西农垦改革战略与实施
第一节 新时代江西农垦改革的总体要求
第二节 新时代江西农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第三节 新时代江西农垦改革的路径
第四节 新时代江西农垦发展保障措施
第三章 江西农垦发展“稻田+”模式
第一节 “稻田+”模式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江西农垦“稻渔共生”模式
第三节 江西农垦发展“稻田+草菇”模式
第四节 促进“稻田+”模式发展的对策
……
案例篇
参考文献

节选

  《革命老区农垦改革与实践:以江西为例》:  二、改革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  坚持社企分开改革方向,推进国有农场生产经营企业化和社会管理属地化。用3年左右时间,将国有农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归由地方政府统一管理,妥善解决其机构编制、人员安置、所需经费等问题,确保工作有序衔接、职能履行到位。总结推广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经验,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补助。积极推进国有农场公检法、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等办社会职能一次性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暂不具备条件的要在一定过渡期内分步、分项移交。远离中心城镇等不具备社会职能移交条件的国有农场,探索推进办社会职能内部分开、管办分离,地方政府可采取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赋予相应管理权限和提供公共服务,同时加强工作指导。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形成的债务进行甄别,凡属于政府应当偿还的债务纳入政府债务统一管理,符合呆坏账核销条件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三、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  坚持和完善以职工家庭经营为基础、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国有农场农业统一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农场与职工间合理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机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股份制、公司制等农业经营形式,既要防止土地碎片化,又要防止土地过度集中。构建权利义务关系清晰的国有土地经营制度,改革完善职工承包租赁经营管理制度,建立经营面积、收费标准、承包租赁期限等与职工身份相适应的衔接机制。职工承包租赁期限不得超过其退休年限,防止简单固化承包租赁关系。职工退休时,在同等条件下其承包租赁的土地可由其在农场务农的子女优先租赁经营。对租赁经营国有农场土地的职工,要严格依照合同法规范管理。加强承包和租赁收费管理,全面推行收支公开,强化审计监督。  四、构建新型劳动用工制度  健全职工招录、培训和考核体系,逐步建立以劳动合同制为核心的市场化用工制度。除已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外,对长期在农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职工子女、外来落户人员等从业人员,结合国有农场改革发展进程,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鼓励和引导职工子女扎根农场务农兴业。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展就业渠道。对符合条件的农垦企业失业人员及时进行失业登记.并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农垦企业人员,按规定纳入就业援助范围。  五、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农垦职工和垦区居民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与国有农场签订劳动合同的农业从业人员,可以执行当地统一的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政策,也可以实行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参保缴费办法。强化农垦企业及其职工按时足额缴费义务和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将未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或中途断保的职工,按规定纳入参保范围。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支持落实好农垦职工和垦区居民的社会保障政策。统筹研究中央直属垦区养老保险缺口问题。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以江西为例-革命老区农垦改革与实践》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9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