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增蕴编
页数:107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1220158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本书特色
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充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
——李嘉诚
节选
br />
人人都希望有一个成功的人生,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渴望
迈入成功的道路。我们编撰这套德育丛书,就是利用职业教
育的特点,把德育的主题和内容作为人生实践,让每个学习
者感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对人生的帮助。
依据国家和社会对职业学校“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与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能够适应社会各种岗
位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技术人才”的总体目标和要
求,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专门的知识和职业技
能外,还应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应有的基本的职业意识和敬业
精神,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的社会
能力,在学习型社会中继续学习、促进个体职业生涯不断发
展的方法和能力。在此,把这些基本能力概括为综合职业
能力。
如何帮助学生在职业学校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起综
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足鼎立的能
力框架,使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比较快地成长为能够为社会
所用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不仅对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要,
自主、自信地走上岗位并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
意义,也对在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教育改革中,加强
学生德育的有效性的实践探索,具有十分明显的研究价值。
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们一直在研究职业学校德
育如何依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途
径,寻找将德育的基本内容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育相融合的
载体,探索将深层的思想教育和外显的行为习惯培养相结合
的德育方法。这套丛书的编写和实践,就是我们探索和研究
的一个方面。
这是一套为职业学校学生量身定做的、以综合职业能力
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实践教材。这套教材具有非常鲜明的
特色。
1将理论知识讲解和学生实践活动1:2配置。突出了
学生学习的实践和体验过程。在每个学习模块后,都提供具
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实践建议方案,并配备相应的拓展知识内
容。每个学习模块都比较系统地完成德育“知、情、意、
行”的完整学习过程。
2.设计的学生实践指导,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通过
情景、参与、互动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实践形式,形成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还发展个人能力、个人素质、兴趣和态度。
3从编排形式上,每个模块都从案例分析导入基本知
识,选择的案例贴近职业学校学生生活实际,语言表达生动
活泼,图文并茂,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适合学生身心发展
水平和认识特点。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索的共鸣。
.本丛书分为五个独立的分册。各分册有独立的主题,司
灵活运用。学生和教师可在实践中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有
选择地学习和应用。它既可作为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教
材,也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手册。
第一分册《夯实人格塑造的基石——诚信篇》
围绕社会关注的诚信问题,从十个不同角度对诚信在社
会生活和个人人格培养中的地位作用、诚信的本质以及如何
培养诚信习惯、如何建立和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
专题探讨。使学生能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将
个人道德品质的修炼和人格的完善,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第二分册《法伴我行,把握人生方向盘——法纪篇》
内容涉及学生生活中相关的刑事法律、民事法律、治安
管理条例、行政法律法规及劳动法、青少年保护法的相关条
例等,通过以案说法,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法律规范,如何
理解法律规范,以及违反法律规范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通
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并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
纪守法的习惯。
第三分册《垒好职业大厦第一砖——职业篇》
本书通过对当代中职生从业的具体案例点评,将课堂上
的职业指导与职业道德的理论化为生动具体的实践和耐人寻
味的事件,让中职生了解当下最新的职业动态,拓宽中职生
岗位成才的思路,从而更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
第四分册《情感架起心灵的桥梁——心理、情感篇》
分十个章节介绍了悦纳自我、情绪自控、爱情与性教
育、人际交往、感恩亲情、敬畏生命、善待挫折等学生感兴
趣的话题,提供给同学一些帮助和指导,供教师和学生共同
学习、探讨与实践。
第五分册《送你一柄人生的手杖——礼仪篇》
具体翔实地讲解了学生日常行为礼仪的基本常识、礼仪
修行的培养途径和具体方法。提供给学生具体实用的礼仪
指导。
这套丛书试图探索中职德育教育模式的职业化。实现了
德育教育的两个转变,即“德育”到“育德”的转变和从
“理论讲授”到“实践活动”的转变。促使教育内容从传统
的强调书本知识体系到关注学生内心需求和发展需要,体现
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符合时代特征。也为实
现“全员育人”的德育理念提供了工具书和教与学的实践操
作平台。
职业学校的德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衷心希望这套丛
书的出版,对职业学校教师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技术人
才的探索和实施德育实践化、体验化的旅程中有所启迪和帮
助;对职业学校学生在培养综合职业能力、适应将来的就业
竞争和发展职业生涯有切实的指导。同时也希望广大教育工
作者和同行在使用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邬宪伟
2007年10月
务实人格塑造的基石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
业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
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
各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
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掌握,而且更要把诚信意识和敬业精神的
培养以及完善人格的塑造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
落实。
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专门用于职业学校学生诚信教育
的学习指导书。同时它亦可作为学生工作者在进行诚信主题
教育和指导学生开展诚信实践活动时工具书。
全书分为十个篇章,从不同角度对如何“夯实人格塑造
的基石”进行专题探讨,探讨诚信的本质、诚信在人格培养
中的地位作用、诚信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如何从学校生活
中培养诚信意识、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建立诚信保障体制等
等。在编写体例上采用案例引导、观点讨论、实践操作、延
伸阅读等形式,为教与学提供了丰富的开拓空间。尤其突出
了现实中两难问题的讨论,力求引导同学们在学习和探索中。
引发深层思考与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认识加强个人诚信品质
塑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通过大量的实践
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为职业学校实现
“全员育人”的德育理念提供了教与学的实践操作平台。
在学习和使用本书时,要始终把握两个基本方法:一是
要立足在诚信人格的自我塑造、道德自我完善的角度去学
习、思考和实践。在学习理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自
己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通过举一反
三,逐步培养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二是在运用
此书时,要结合课题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以
及相关行为规范的养成训I练,力求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最
终落实在“怎么做”上,培养学生“知行统一”的实践
能力。
本书由朱增蕴编写,张海燕教授主审,在编写过程中得
到了张海燕教授和许多职教界领导、前辈、同行的指教,在
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个人水平所限,本书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或者需要
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真诚地希望各位读者和同行提出宝贵的
批评与建议。
编 者
2007年11月
第四篇
八无信不立,社县无信则无序
——从免费的“午餐”
你敢不敢吃谈起
据有关新闻媒体报道:2006年的五一节期间,北京市
某出租汽车公司为了回报社会进行了“献爱心”活动,让
10名“文明标兵”开着出租车在北京四环以内免费接送举
人,并打出了“回报社会,全天免费”的横幅。但让主办
单位感到尴尬的是,无论“标兵们”怎么吆喝,许多行人
却宁肯花钱坐别的出租车,也不愿坐“免费的士”。对寸
”免费的士”之举,亦有不少人提出异议:这样的活动是否
出于献爱心的本意?是否有标榜自己、炒作自己公司的
嫌疑?
无独有偶,也是在2006年,有一位西安青年农民龚德
银,为了将捡到的装有万余元现金和其他东西的皮包交还
失主,“行千里路还万元款”。这样的举动,却遭来了一些
扒的猜测和疑虑,把他的这个举动看作是一种“新闻灿
作”,甚至南方某报竟公开发表了题为《睁大你的眼睛》一
文,对龚德银的义举公开表示怀疑,怀疑他这样做是“钓
鱼抛饵”、别有用心。
如今社会上坑蒙拐骗的事情太多了,因贪图小便宜而
上当受骗的事情也时有所闻。人们或者被告诫不要在旅途
中吃别人的东西,或者被告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耳濡目
染之下,突然从天上掉下“打的不要钱”的“馅饼”,谁敢
去接受呢?人们遇到“免费的士”,恐怕在心里暗自掂量这
是不是个“套”?看到“行千里路还万元款”这样的报道,
也许心中不由嘀咕,这是不是“有偿新闻”?从这些真实的
故事里可以看到:在社会诚信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事物
会陷入“假做真时真亦假”的怪圈,一件本来是很正常的
善举,也被人们质疑,正常的人际交往法在这里也无章可
循、无序可行。
事实上,“免费的士”并不是所谓的炒作,而是真正的
献爱心活动,但这样的善举、义举非但没能获得本该获得
的欢迎和赞扬,反而招来无数怀疑的目光,这是不正常的。
为什么原本淳朴善良的老百姓个个变得如此多疑,这个社
会怎么了?不管是“免费的士”遭遇的尴尬,还是龚德银
“千里还款”的事迹受到怀疑,都反映出这个社会正经历着
严重的“信任危机”。正因为人与人普遍处于相互怀疑、相
互提防甚至相互敌视的状态,才使得人们一边警惕着假丑
恶,一边怀疑着真善美,以看待假丑恶的眼光去审视真善
美。人们为什么变得如此多疑?人们为什么习惯于寻找这
类事情背后所谓的“疑点’’?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们之间的
信任危机?结论只有一个,人无信不立,社会无信则无序。
这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法则。
一千多年前的圣人孔子曾讲,“人无信而不立”,“始吾
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自《论语.公冶长》)孔子从“人无信而不立”到“听
其言而观其行”,既说明了诚信品质对于个人立足社会的重
要性,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出了做一个诚信的人的具体要
求。那就是把“诚信立人”作为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既说诚信话,又做诚信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如今,人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诚信有序的环境中,希
望人与人之间诚信相待,让世界充满信任和美好。那么社
会诚信的环境建立,靠谁来主宰?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
为社会是由你,由我,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建设诚信环境
是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