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2005年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封面

页数:648 页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5010224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目录

马世长 学术会议的筹备与启示(代序)
  马世长 大足北山佛湾176与177窟–一个奇特题材组合的案例
  陈玉女 大足石刻北山摩利支天女像的雕凿时局
  王惠民 北山245窟的图像与源流
  李志荣 大足北山佛湾245龛观无量寿佛经变相石刻建筑的调查
  崔圣银 对大足石窟北山晚唐雕刻的考察
  陈明光 大足多宝塔外部造像勘查简报
  温玉成 大足宝顶石窟真相解读
  龙晦 《柳本尊行化图》研究之二
  古正美 大足佛教孝经经变的佛教源流
  胡国庆 大足《释迦行孝、修行图》中的外道人物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李静杰 黎方银大足安岳宋代石窟柳本尊十炼图像解析
  李裕群 大足宝顶山广大宝楼阁图像考
  张总 大足石刻地狱–轮回图像丛考
  王天祥 建构、转述与重释–赵智凤形象考释
  郭相颖 心心心更有何心–谈宝顶山摩崖造像心法要旨
  陈清香 大足石窟中的华严思想提要
  侯冲 宋代的信仰性佛教及其特点–以大足宝顶山石刻的解读为中心
  胡良学 大足石刻”孝”文化研究
  景安宁 三清古洞的主神位次与皇家祭祖神位
  李巳生 川密造像艺术初探
  亨利克·H·索伦森著 唐仲明译密教与四川大足石刻艺术
  苏默然著 唐仲明译密宗佛教和宋代大足雕刻艺术中的女神
  霍巍 西藏西部石窟艺术中的曼荼罗图像研究
  颜娟英 大足石窟宋代复数大悲观音像初探
  姚崇新 对大足北山晚唐五代千手千眼观音造像的初步考察
  刘建华 唐代证圣元年千手千眼大悲菩萨石雕立像
  胡昭曦 遂州希昼与”宋初九僧”希昼–大足石刻宋碑《书(严逊记)》辨析
  黄夏年 大足石刻《临济正宗记》碑研究
  陈灼 大足石刻辨疑六题
  肥田路美 关于四川地区的地藏、观音并列像
  李琛妍 四川大佛之道–以乐山、安岳卧佛院大佛等为中心
  李玉珉 四川菩提瑞像窟龛研究
  胡昌健 浅议唐宋巴渝佛教
  李崇峰 安岳圆觉洞窟群调查记
  雷玉华 巴中石窟兴盛的背景
  王剑平 广元皇泽寺28号窟时代续考–兼论其造像艺术风格及源流
  姜熺静 安岳卧佛沟第45号窟千手观音像与印度的观音像
  王玉 重庆三峡库区出土佛教金铜像比较研究
  裴珍达 试论军威三尊石窟–关于触地印佛坐像之图像意义
  陈明光 杨家骆“乙酉考”大足石刻史话–书在大足石刻首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乙酉考”60周年纪念之际
  未辑论文存目
  后记

节选

    在中国大型佛教石窟群中,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被学
术界了解、关注和研究,几乎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新疆境内库车、拜城一带的古龟兹石窟和吐鲁
番境内的石窟群,被外国探险家调查、劫掠,至今也同样过去了一百年的岁月。这些著名的佛教
艺术宝库,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和永靖炳灵寺石窟,20世纪40年代由冯国瑞先生进行考察,刊布调查资
料,始引起学术界的注意。而四川境内的佛教石窟,学术界关注较晚。1945年以杨家骆先生为首
的学术团体,第一次对大足石刻作了学术性的科学考察以后,大足石刻的丰富内涵和学术价值,
逐渐被世人所知。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同仁们,几十年来始终秉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做好石刻保护工
作的同时,一直坚持不断地搜集、整理大足石刻基础资料。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敬业精神,令
人感动。
    敦煌莫高窟第一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不
失时机地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石窟环境的整治,准备申报文本,并顺利通过检查、验收,成为中
国石窟中的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后来居上的结果,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
    大足石刻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同仁们,并没有止步不前,他们不断
思考如何把大足石刻的研究工作深入下去,再提高一步。他们注意到,2005年适逢大足第一次科
学考察60周年,拟议举办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用以纪念学术界前辈的开创贡献,并推动水足石
刻的学术研究工作。2003年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邀请北京大学共同策划筹备学术研讨会。北京大
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研究同意,并决定要我参与具体工作。
    在拟定会议的目标和原则时,共同提出以下几点:参会学者人数规模适度,便于充分交流和
接待;尽量邀请国际范围内宗教考古、艺术史、宗教史等学科的一流学者参会;在控制总人数之
前提下,适当扩大研讨会的国际性;大足和中国学者应该提交多篇有较高水准的论文,以展示大
足石刻近年研究的新成果。
    当时商定: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组织业务人员,进行北山第237~249窟考古报告的测图与文
 字记录工作,在学术会议上拿出阶段性成果。同时邀请十位中国佛教考古、佛教艺术史、佛教史
等方面的中青年学者,赴大足进行专题考察,为会议撰写并提交有深度、有新意的学术论文。这
些工作,逐项按计划落实。
    经过近三年的积极准备,2005年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足石刻首次科学考察
60周年纪念会,于2005年8月18~22日在重庆希尔顿酒店举行。
    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荷兰、丹麦、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
及香港、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200人参加了会议,其中正式代表近100人。据统计,博士生导师、
教授53人。参会的正式代表,大都是该国或地区的一流学者,显示出此次会议具有相当高的学术
水平。
    会议期间,除了大小会进行学术交流外,还为代表们安排了参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及考察
大足石刻具有代表性的主要遗迹——宝顶、北山、南山和石门山。
    2005年的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大足石刻60年前正式科学考察以来,第一次具有相当
规模的国际学术研讨、交流活动。
    由于会议的准备工作充分、细致,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学者们的积极参与,精彩的演讲和
发言,热烈的争辩、讨论,与会者都会受到会议浓郁学术气氛感染。学者们对会议的成功,交口
称赞。
    回顾起来,此次学术会议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会议的学术主题明确。筹备会议时,为使学术交流问题集中,避免发表论文时各吹各的
号,各唱各的调。特别拟定了四个主题:
    1.回顾与展望
    希望通过对大足石刻调查、研究史的回顾,研究现状的评价,探讨大足石刻研究的发展方向,
规划大足石刻未来研究的课题。
    2.大足石刻与中国唐、宋石窟
    大足石刻的主体遗存,集中于唐后期至五代和宋,而这一时期也正是四川石窟发展的极盛时
期,大足石刻与四川石窟的渊源关系,极为密切。无疑这是大足石刻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理应
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次会议发表的多篇论文,都与四川石窟有关。这也表明学者们近年开始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2005年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