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克斯·韦伯
页数:272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2140113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由于《儒教与道教》的研究而被西方汉学界誉为中国学研究的“伟大的外行”。在《儒教与道教》中,韦伯对世界各主要文化的经济伦理原则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个主要方面,并将它们与西欧及其他社会中的类似方面进行比较,同时从“物质”和“观念”因素方面论述了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理性”精神的原因。本书是海外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必引的名著之一。
作者简介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也是当代西方有影响的社会科学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印度宗教》、《古代犹太教》、《经济与社会》、《社会科学方法论》、《普通经济史》等。
本书特色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儒教与道教》是马克斯·韦伯即研究基督教文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后的第二部宗教社会学著作,书中以儒家伦理为核心,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去论证儒家伦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与西方的新教相比较,试图去寻找中国在各种条件都好于西方的情况下,资本主义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的原因。
目录
第一篇 社会学的基础
第一章 城市、诸侯与神明
一、货币制度
二、城市与行会
三、诸侯的行政与神的观念:与中东相比较
四、中央君主的具有神性的祭司地位
第二章 封建的与俸禄的国家
一、采邑制度的世袭神性的特性
二、统一的官僚体制国家之恢复
三、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吏
四、公共的负担:徭役国家与租税国家
五、官吏阶层与按配额征收的赋税
第三章 管理与农业制度
一、封建制度与财政制度
二、军队组织与王安石的改革尝试
三、国库对农民的保护及其对农业状况所造成的结果
第四章 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依存关系之缺乏
二、氏族组织
三、中国村落的自治
四、氏族对经济关系的羁绊
五、家产制法律结构
第二篇 正 统
第五章 士人阶层
一、中国人文主义的仪式主义的和以管理技术为取向的性质向和平主义的转变
二、孔子
三、考试制度的发展
四、儒家教育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五、士人阶层的等级性质——贵族与贡生的荣誉
六、君子理想
七、官吏的威望
八、经济政策的见解
九、士人阶层的政敌——苏丹制与宦官
第六章 儒教的生活取向
一、官僚政治与僧侣统治
二、缺乏自然法与形式的法逻辑
三、自然科学思维之欠缺
四、儒教的本质
五、形而上学的摆脱与儒教的入世的本质
六、“礼”的中心概念
七、孝
八、经济思想与对专家的排斥
九、君子理想
十、经典作家的意义
十一、正统教义的历史发展
十二、早期儒教的激越
十三、儒教的和平主义性质
第一章 城市、诸侯与神明
一、货币制度
二、城市与行会
三、诸侯的行政与神的观念:与中东相比较
四、中央君主的具有神性的祭司地位
第二章 封建的与俸禄的国家
一、采邑制度的世袭神性的特性
二、统一的官僚体制国家之恢复
三、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吏
四、公共的负担:徭役国家与租税国家
五、官吏阶层与按配额征收的赋税
第三章 管理与农业制度
一、封建制度与财政制度
二、军队组织与王安石的改革尝试
三、国库对农民的保护及其对农业状况所造成的结果
第四章 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依存关系之缺乏
二、氏族组织
三、中国村落的自治
四、氏族对经济关系的羁绊
五、家产制法律结构
第二篇 正 统
第五章 士人阶层
一、中国人文主义的仪式主义的和以管理技术为取向的性质向和平主义的转变
二、孔子
三、考试制度的发展
四、儒家教育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五、士人阶层的等级性质——贵族与贡生的荣誉
六、君子理想
七、官吏的威望
八、经济政策的见解
九、士人阶层的政敌——苏丹制与宦官
第六章 儒教的生活取向
一、官僚政治与僧侣统治
二、缺乏自然法与形式的法逻辑
三、自然科学思维之欠缺
四、儒教的本质
五、形而上学的摆脱与儒教的入世的本质
六、“礼”的中心概念
七、孝
八、经济思想与对专家的排斥
九、君子理想
十、经典作家的意义
十一、正统教义的历史发展
十二、早期儒教的激越
十三、儒教的和平主义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