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社智库中国绿色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8)

封面

作者:孙伟平,曾刚主编

页数:13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3331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扼要梳理了靠前外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的历程,深入讨论了绿色智慧城市的内涵与外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智慧城市的量化指标体系。基于这一指标体系,建立了模型,广泛收集数据,对中国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状况进行了统计、排名。依据排名,对各城市(群)的具体建设状况进行分析,指出了建设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建设侧重点提出了建议。很后,根据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和中国城市发展现状,提出了系统推进中国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简介

  孙伟平,哲学博士。上海大学特聘教授,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社会职务有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及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及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韩国成均馆大学等校客座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刚,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协协会副理事长暨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    石庆玲,华东师范大学晨晖学者,城市发展研究院讲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

目录

导论 绿色智慧城市: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 绿色智慧城市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第一节 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绿色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节 绿色智慧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绿色智慧城市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绿色智慧城市的定义
第二节 绿色智慧城市的内在要求
第三节 绿色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绿色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第一节 相关指标体系的考察
第二节 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节 指标解释

第四章 指数结果分析
第一节 指数分析方法与计算过程
第二节 绿色智慧城市排行榜
第三节 绿色智慧城市分指数排行榜
第四节 绿色智慧城市群排行榜
第五节 绿色智慧城市群分指数排行榜
第六节 绿色智慧城市的空间关系分析

第五章 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问题导向
第二节 目标导向
第三节 工程导向

附录一 中国绿色智慧城市建设大事记
附录二 中国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中国绿色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8)》:  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一方面要落实市民的城市主人翁地位,调动市民参与的积极性,建设“以市民为中心”的健康、宜居城市;另一方面要尊重城市历史,保护文化多样性,解决“千城一面”的问题。中国过去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乃至建筑风格都过于雷同;在今天的生态城市建设中,做法也是大同小异,缺乏城市个性、城市特色。需要因地制宜,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发掘每个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有个性、有特色的现代人文城市。  除了建设绿色生态的宜居环境,让居民能体会到智慧和绿色带来的生活便利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外,绿色智慧城市还应提供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安全的社会环境,使城市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注重社会环境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公平。同时,绿色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深入人心,让绿色智慧的思想观念贯彻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二)生态化——绿色发展  生态化,即绿色发展是绿色智慧城市的显著特征,绿色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求遵循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城市理念。建立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从生态和能耗的角度对城市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更高要求,其中,绿色城市建设,包括绿色能源、绿色建筑、循环经济产业、绿色消费、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绿色城市建设要求提升绿色建筑比率、绿地率、绿色交通比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土地集约利用率、材料和废弃物回用比例、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等。早在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其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中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2)》中将生态城市定义为“基于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运用生态科学原理规划设计的,社会和谐、经济高效、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居形式,是自然、城市和人融为有机整体的互惠共生结构”。当前,生态化城市依然是城市发展必须遵循的理念,需坚持集约高效、低碳环保、生态和谐、绿色宜居的原则。  绿色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在战略上应以绿色为重,推行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经济运行模式,建设功能齐全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立快捷便利和清洁的城市交通系统,建立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建设环境优美、服务配套和高品质环境质量的生态居住区,开发和研制对环境有利的技术支撑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观。  此外,绿色智慧城市具有深刻的生态内涵,其生态化不仅意味着城市通信、信息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更是指在整个信息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贯彻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不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换句话说,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不仅着眼于生态环境等外在形象,更注重城市的绿色经济内涵。绿色智慧城市的智能化为生态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为生态化的实现赋予了更多的可能。除了智慧智能技术的支持,绿色智慧城市在社会观念形态上也在推动绿色智慧理念的贯彻执行,要求建立节能环保、生态和谐的社会文化。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社智库中国绿色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8)》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5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