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伟国,高文书主编
页数:22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3375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丛书,拟系统梳理劳动经济学40年来在我国的学科历程与学术创新。靠前章,总论:中国劳动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第二章,就业理论;第三章,失业研究;第四章,工资与收入分配研究;第五章,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第六章,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发展与创新;第七章,就业能力研究;第八章,宏观经济与劳动力市场发展研究;第九章,中国农民工流动研究;第十章,中国妇女就业研究;第十一章,中国青年就业研究;第十二章,中国童工研究;第十三章,中国劳动力市场测量研究;第十四章,劳动力市场政策评估研究;第十五章,中国实验劳动经济学研究;第十六章,中国劳动计量经济学研究;第十七章,职业发展经济学研究;第十八章,人事管理经济学研究;第十九章,劳动与雇佣法经济学研究;第二十章,中国劳动经济学的未来发展与创新。
作者简介
杨伟国,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经济学博士、劳动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力资本审计研究所所长,苏州高新区人力资源产业研究院院长,德国劳工研究所(IZA)研究员。从事劳动经济理论与政策、战略人力资源审计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先后任职于商务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曾留学访问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等。著有《战略人力资源审计》《转型中的中国就业政策》等。曾获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奖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教育部重大攻关等各类科研项目超过50项。
高文书,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人力资源分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就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发表论文约10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最组部、人社部、卫生部、财政部、外国专家局等课题20余项。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丛书”之一,整理了40年间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经济学研究成果。以中国劳动经济发展的实践为主线,从就业与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工资决定、工资差距、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市场运行等方面,综述改革开放40年以来学术界对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描述相关研究的进展、创新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就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就业优先战略的确立和发展
第二节 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性的探讨
第三节 关于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讨论
第四节 对延迟退休和生育政策调整就业效应的关注
第五节 新经济对中国就业影响的研究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弹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就业弹性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就业弹性测算及其变动趋势的研究
第三节 关于就业变动和经济增长关系的争论
第四节 就业弹性的影响因素体现了经济发展的阶段特色
第五节 就业弹性估算方法的不断完善
第六节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三章 中国灵活就业问题研究进展
第一节 灵活就业概念的探讨
第二节 灵活就业形成机理的分析
第三节 灵活就业的统计与测度
第四节 灵活就业工资和收入差距的研究
第五节 灵活就业管理与政策的研究
第六节 未来研究方向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流动研究
第一节 中国劳动力流动基本历程
第二节 中国人口流动与人口空间分布
第三节 中国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
第四节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动
第五节 中国人口流动的新趋势
第五章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研究
第一节 在改革开放中走出的中国特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道路
第二节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的演进及特点
第三节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研究成果
第六章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工资决定机制的研究
第一节 工资决定机制内涵的研究
第二节 国有企业工资形成的研究
第三节 非国有企业工资形成的研究
第四节 农民工工资形成的研究
第五节 关于工资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和完善建议
第七章 中国工资差距研究40年综述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工资差距的测量方法
第三节 中国工资差距的测量与成因分析
第四节 中国工资差距研究的评价和展望
第八章 中国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教育决策与回报
第三节 教育质量与教育发展
第九章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培训研究的演进和嬗变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初期至1992年的职业培训研究
第二节 1993年以来职业培训研究的演进及重点
第三节 改革开放40年来职业培训研究的嬗变特征
第四节 简评和展望
第十章 改革开放40年来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和测量方法
第二节 关于性别歧视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关于户籍歧视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关于相貌歧视的相关研究
第五节 总结
后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