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黑白·刍议

封面

作者:林达

页数:314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219187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一百多年前的珍稀录音失而复得 ; 当人类遇上肖邦练习曲 ; 褒贬不一的“戈氏肖练” ; 肖帮练习曲 —— 在全集之外, 听稀古之音等。

作者简介

  林达,1985年生于上海,早年师从上海百乐学院林华教授,学习钢琴。2001年至今长期坚持研究钢琴艺术、学派、风恪,以及对珍稀录音,乐谱的收藏,对于不同时代的钢琴家都有其独特的见解。2006年,林达就开始为各类古典音乐杂志撰写音乐评论,在《国家大剧院》杂志上设有专栏,并多次在广播频道录制古典音乐节目。采访过包括普列特涅夫、白建宇、佐尔坦·科切什、艾利索·维萨拉兹、安德索夫斯基等国际著名钢琴家。林达的音乐评论文章,大部分以钢琴音乐、钢琴家为主,注重表达音乐及演奏感知的过程,文字内容具有其独特的个性。目前,林达也投身于音乐教育,为孩子们参与策划过多场大型演出。

目录

黑白·刍议

1 一百多年前的珍稀录音失而复得

2 当人类遇上肖邦练习曲

3 褒贬不一的“戈氏肖练”

4 肖邦练习曲

——在全集之外,听稀古之音

5 学派之念

——谈肖邦叙事曲的录音版本

6 听“b小调”,忘却《浮士德》

7 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

——一部旷世大作几多演释

8 柴科夫斯基:不仅仅只有“柴一”

9 访斯克里亚宾博物馆

10 我的俄罗斯之旅

11 在世界尽头的弗拉基米尔·霍洛维兹

12 尼力·阿科比扬一塔玛丽纳

——俄罗斯钢琴学派的隐藏人物

13 杂谈钢琴家演奏的斯特拉文斯基

14 普列特涅夫的独奏会,我们等了好久!

15 尤利安娜·阿芙蒂耶娃

——期待五年后的脱胎换骨

16 320美元拍下的一本节目册

17 独臂之鼎

18 法国钢琴家的儿童乐园

——纪念法国音乐家阿希尔一克洛德·德彪西诞辰150周年

19 叶费姆·布朗夫曼:真大师

20 杰罗姆·罗斯:绝学未失传

21 尼尔森·弗莱雷

——拒绝世俗

22 凡·克莱本:传奇在莫斯科

23 那些取消音乐会的钢琴家们

24 让不正经变优雅

——一代喜剧音乐大师,维克托·伯厄

25 黑白年华八十载

26 辛亥革命下的黑白键

27 《保卫黄河》

——一部旷世钢琴协奏曲的几多演绎

28 纪念顾圣婴

——写于顾圣婴冥诞40周年

29 钢琴比赛众神之念

30 肖邦!在吉隆坡

——记第四届东南亚(国际)肖邦钢琴比赛

31 永不停息的“汤拜车”

……

音乐会

唱片

访谈

后记

节选

《黑白·刍议》:  次日清晨,我们抵达莫斯科。相比于圣彼得堡,俄罗斯的首都就没有那么漂亮,建筑物的布局甚至显得有些矛盾,矮矮的老建筑与高楼混在一起,就像北京的胡同与大厦搅和起来一样,有点儿令人失望。当然,红场的壮观依然令人记忆犹新,只是华丽的宫殿成为了奢侈品商店,商业味道比较浓,圣彼得堡可见不到这样。  按照行程,7月14日我们去了著名的新圣女公墓,它坐落于莫斯科西南的新圣女修道院内。当我们赶到那里时已经是傍晚6时,公墓大门紧闭,显然已经过了对外开放的时间。正扫兴、失望着准备打道回府,同行的俄罗斯女孩Luida突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敲了几下大门。门开了,是一大汉,Luida与他攀谈了起来,其内容我们全然不知,不过好消息是得知等公墓经理离开后可以偷偷放我们进去。我们欣喜若狂,感觉“得救了”。半小时后,大门再次打开,我们已经站在了新圣女公墓内,还给了大汉三百卢布作酬劳。  与巴黎的“拉雪兹”相比,“新圣女”规模小些,但依然像是一个艺术公园,各种墓碑雕刻精美,造型亦迥然不同。门口空地上有一块指示牌,上前一看便傻了眼——全俄语,一个字也不认识,小卖部也早已打烊,无英语地图。幸好,我们有Luida带路,她英语好,更重要的是她懂音乐,能准确地找到新圣女公墓中的音乐家,这当然也是我们来这里所期盼的。我们开始寻找那一个个伟大的名字:斯克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尼古拉·鲁宾斯坦、索夫罗尼茨基、涅高兹、里赫特、吉利尔斯、奥伊斯特拉赫、夏里亚宾、罗斯特罗波维奇等。  其中,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的墓碑最为“高调”:全身像的石雕摆出了轻松优雅的姿态,充满了艺术魅力,几缕阳光照射在雕像上,这光线仿佛就是为夏里亚宾所准备的。相对而言,被俄罗斯人盛赞为“上帝”的钢琴家索夫罗尼茨基明显低调了许多,只有一块普通的石碑镶埋在花草中,上面摆放着几枝崇拜者的鲜花。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离这位钢琴巨人如此近,却只能注视着墓碑上的十字架,脑海里想起他演奏斯克里亚宾《第四钢琴奏鸣曲》最精彩的那些部分。  不光是索夫罗尼茨基,涅高兹以及弟子里赫特、吉利尔斯,他们都是俄罗斯钢琴学派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墓碑却都显得格外低调。尤其是里赫特,我们苦寻很久,终于发现那两块大石头竟然是他的安息之处。没有半点浮夸,这真是符合他的性格。相比而言,新圣女公墓中,那些已故的将军、政治首脑更被视为是“达官贵人”。浮雕四起,威严地耸立在那,就连斯克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等苏联重要的作曲家,也逊色了不少,显得比较低调,也无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感。要说有,也就是夏里亚宾、奥伊斯特拉赫有属于自己的雕塑。  我突然意识到,在一个由前苏维埃政权领导的强硬体制下,音乐家再如何伟大,也无法与政权抗衡;他们在政客面前,依然示软。除非他们像霍洛维兹、米尔斯坦等人那样选择离开,去当时被认为是“自由”的美国。但令人欣慰的是,他们留了下来,甚至有一些音乐家一生没有踏出过苏联国门,否则俄派与其艺术也早就不复存在了。想起冯页的一句玩笑话:“如果有种药能让这些音乐家复活,然后开个音乐学院,绝对是世界最佳,没有之一!”那自然是。可惜他们已经不在,而俄派的辉煌能否延续,依然取决于社会体制的大方向。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黑白·刍议》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5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