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文化亲昵

封面

作者:[美]迈克尔·赫兹菲尔德著纳日碧力戈

页数:28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327785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近些年来,人类学对国家和民族主义有了迟到的聚焦和浓厚的兴趣。迄今为止,人类学者大都把国家作为在本地社会生活中具有敌意和侵犯性的东西而加以回避,同时把民族主义看作是本学科令人难堪的表兄妹,后者极容易表达过度的本质主义和概念的物化倾向。现在他们终于开始做他们胜任的事情,把兴趣转向国民和公职人员的经验而非正式机构的问题。即便如此,他们似乎常把官方意识形态,当作有关民族国家的真实而准确的表述。这很奇怪,因为以这种方式谈论“国家”,就是在复制大多数人予以怒斥的本质主义。对于这种奇怪的自相矛盾,几乎无人可以完全幸免。实际上,多数人类学学者最终发现,一些国民会比其他人更少愿意接受官方核准的文化和法律规范。即便在更加和平的时代,似乎国家通常会依赖由共同对国家本身表达不敬与藐视而产生的团结感。所以,我在本书中明确指出,当下人类学所面临的挑战,是透过民族一致性的表面看问题,以便探讨创造性异议的诸多可能和限度。不要再把民族国家和本质主义全都看作日常经验中遥不可及的敌人,而是视为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方面。?

作者简介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Michael Herzfeld),国际著名人类学家,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

本书特色

《文化亲昵》是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迈克尔·赫兹菲尔德对于人类学理论和田野实践贡献最大的一部作品。作者通过对他在希腊和其他南欧边缘地区的多年的田野工作的反思,在理论层面提出了在其他语境中从事研究的人类学者经常会遭遇的有关“文化亲密”的问题:处于极权或专制之下的国民会在言行中对于那种自上而下的文化和法制理念时有抵触,讽刺和反感,但同时在危机时刻,尤其是在与“外人”的交往之时,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又成为了官方“国民文化”模式的忠实捍卫者。他探讨这种“文化亲密”对于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关系以及写作民族志的影响,以及对于理解全球化进程中的地方性抵制力量的重要意义。

目录

前言和致谢
第一章 文化亲昵导引
第二章 文化亲昵的地缘政治新反思
第三章 定义和边界
第四章 有说服力的相似性
第五章 隐喻的危险: 从波涛汹涌到热血沸腾
第六章 文化亲昵与欧洲的意义
第七章 结构性怀旧: 克里特山村的时间和誓言
第八章 社会诗性的理论与实践: 常规人与非常规实践
第九章 刻板化运作
后记 面向激进中间立场?
参考资料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文化亲昵》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4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