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万曙等
页数:10,374页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052104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海内外学者的论文二十篇, 从诸如舞台艺术空间、仪典剧、版本系统、宫廷戏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戏曲史料考、观剧体验等多个角度切入, 尽可能复原清宫演剧的形态和本质, 展现宫廷演剧与民间演剧的交流与融合。
作者简介
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戏曲小说、明清文学。出版著作《明代戏曲评点研究》《徽州戏曲》等,发表论文《明代〈西厢记〉的评点系统》《明代戏曲评点:批评话语的转换》等。
本书特色
朱万曙、商伟、章宏伟主编的《清代戏曲与宫廷文化》为论文集,收入海内外学者的论文二十篇,从诸如舞台艺术空间、仪典剧、版本系统、宫廷戏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戏曲史料考、观剧体验等多个角度切入,尽可能复原清宫演剧的形态和本质,展现宫廷演剧与民间演剧的交流与融合。
目录
序言
论清宫大戏《如意宝册》(朱万曙)
宫廷本《天香庆节》的特点以及对民间戏曲的影响(矶部祜子)
清宫隋唐故事戏的剧目系统考述(程芸柯尊斌)
清内府抄本《乐府考略》探微(郑志良)
清代宫廷戏曲文献新发现举隅(谷曙光)
清代宫廷戏本中的社火赛社场景描写(戴云)
“昆弋腔开团场杂戏题纲”的年代问题及剧目特点(郝成文)
从大阪藏本《昇平宝筏》中的舞台指示看清朝宫廷大戏舞台艺术的某些层面(陆大伟)
清万寿庆典与民间戏曲的勃兴(丁汝芹)
戏曲作品进入清代宫廷后的变化(李玫)
南府热河行:由避暑山庄演剧承应看乾隆对宫廷剧团的管理(陈凯莘)
晚清京剧伶人与戏班人宫演剧活动考论(吴新苗)
论“连台本戏”一词的历史呈现及其内涵(张净秋)
小说戏演:《野叟曝言》与万寿庆典和帝国想象(商伟)
清宫对明代宫廷戏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李真瑜)
17世纪意大利布景设计与乾隆室内戏台的通景画(袁书菲)
清代皇宫室内戏台场景布局探微(张淑娴)
清官月令承应戏礼俗融合的文化意义(张莹)
意大利全景画与18世纪清代北京的视幻画:新的探索与方法论视角(穆柯)
清代宫廷戏曲研究综述(张莹)
后记
论清宫大戏《如意宝册》(朱万曙)
宫廷本《天香庆节》的特点以及对民间戏曲的影响(矶部祜子)
清宫隋唐故事戏的剧目系统考述(程芸柯尊斌)
清内府抄本《乐府考略》探微(郑志良)
清代宫廷戏曲文献新发现举隅(谷曙光)
清代宫廷戏本中的社火赛社场景描写(戴云)
“昆弋腔开团场杂戏题纲”的年代问题及剧目特点(郝成文)
从大阪藏本《昇平宝筏》中的舞台指示看清朝宫廷大戏舞台艺术的某些层面(陆大伟)
清万寿庆典与民间戏曲的勃兴(丁汝芹)
戏曲作品进入清代宫廷后的变化(李玫)
南府热河行:由避暑山庄演剧承应看乾隆对宫廷剧团的管理(陈凯莘)
晚清京剧伶人与戏班人宫演剧活动考论(吴新苗)
论“连台本戏”一词的历史呈现及其内涵(张净秋)
小说戏演:《野叟曝言》与万寿庆典和帝国想象(商伟)
清宫对明代宫廷戏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李真瑜)
17世纪意大利布景设计与乾隆室内戏台的通景画(袁书菲)
清代皇宫室内戏台场景布局探微(张淑娴)
清官月令承应戏礼俗融合的文化意义(张莹)
意大利全景画与18世纪清代北京的视幻画:新的探索与方法论视角(穆柯)
清代宫廷戏曲研究综述(张莹)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