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溢出改进路径研究

封面

作者:沈飞著

页数:206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1320337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很好管理论丛”之一,本书主要通过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之间的创新发展程度关联、KIBS的创新溢出程度和溢出能力开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层级网络的评估,并利用了KIBS创新生产网络在创新主体作为网络节点和整个网络形成的创新联结层级,进行对策关联和创新溢出效益异质性的验证分析,以凝练适于既有生产、创新协作关联及组织管理的改进创新路径与对策体系。

作者简介

  沈飞,1982年1月生,浙江绍兴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讲师,系副主任,教科室、教研室主任,硕士,营销师、商务英语翻译师。绍兴市社科新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优秀讲师、优秀教师,绍兴市企业科技指导员,兼任绍兴市华亚纺织品有限公司低能耗创新项目负责人及绍兴市咸亨食品有限公司制造投入服务化创新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绍兴市农研中心创新培训主讲师、新和成集团创新管理讲师,2013年绍兴市教科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获得者。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与技术创新研究,近年来主持并结项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研究项目、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横向项目及多项市教科规划项目,曾在The Open Cybernetics&Systemics Journal、《科技进步与对策》、《技术经济》、《工业技术经济》、《科技管理研究》、《对外经贸实务》EI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等学术刊物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本书特色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溢出改进路径研究》综合考察了知识转移、创新绩效与溢出能力、创新溢出与KIBS网络结构、创新节点、创新网络层级等方面对于KIBS创新溢出路径的改进。一方面,力争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结合实证与规范研究,剖析并探究上述渠道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溢出改进路径依赖的可行性及效应贡献。另一方面,争取在既有研究理论以及经验研究方面提炼出具有一定系统性的对策探索。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第二节 相关研究及不足之处
第三节 贡献与创新

第二章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溢出与创新网络结构理论来源
第一节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及其创新溢出概念特征
第二节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溢出改进机制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知识转移及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知识转移及其特征
第四节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知识转移效应实现机制
第五节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知识转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节 结论与对策
第七节 小结

第四章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溢出与溢出效应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溢出及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
第四节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溢出与溢出效应的提升
第五节 结论与对策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集群网络结构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推动下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推动创新发展的影响机制剖析
第四节 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影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推动创新发展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对策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创新网络节点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溢出提升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基于网络节点提升创新溢出的原理
第四节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基于网络节点提升创新溢出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对策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 层级网络创新水平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推动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创新层级网络及创新水平相关理论基础
第四节 创新层级网络与创新水平改进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推动关联实证
第五节 结论与对策
第六节 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节选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溢出改进路径研究》:  对于参与网络协同和创新的主体而言,网络的规模、网络中成员及竞争对手数量,网络中竞争一方的优势,以及基于主体间关系联结的网络密度都是构成整个网络不同作用机制的关键因素。在不同的作用要素下形成的成员主体可能存在线性的作用机制或一个类似于曲线的相互作用规律机制,网络内部成员的相互作用机制在成员间相互联结中有着不同的作用程度,因此表现出不同的网络关联密度,即低密度网络和高密度网络,对于具备高度自适应网络的成员主体而言,其相互作用与效率形成主体的自适应优势,但同时存在作用持续相对不足的缺陷;而对于低度自适应网络的成员主体而言,其相互作用与效率形成需要组织成员之外的推动力,但同时这种网络的稳定性相对较高。因此,社会网络理论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网络的解析,具有框架适应意义。社会网络主要通过社会网络理论开展相关研究,这种研究着重于个体间关联,以及这种关联在网络中的相对关系、上述关联对整个网络群体结构的影响。其中一种是面向心理学引用的小群体计量研究,另一种是在结合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博特(Burt)等人理论基础上的社会网络的个体行为规律探究。结合《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溢出改进路径研究》研究的方向与目标,研究选用第二种研发方法。  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而言,对其所服务产业的应用渗透是参与主体(点)、创新联结(线)、创新网络(面)等形态组织的多重复合体系。社会网络适用核心理论主要有:①弱连带优势理论和镶嵌理论,前者主要探究社会网络中构成要素变动对整个社会网络的影响作用机制;后者主要通过交易成本等角度探讨成员间互动关联。②结构洞理论,主要突出了成员之间对于资源控制以及相对控制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如何进一步影响网络组织结构。③以资源视角探究求职过程的社会资本及相互关联关系。  弱连带优势理论把网络内部主体的行动关联看作是主体关于交互作用、关联维系、合作频次以及互动收益等方面要素判断后的进一步行动决定,而上述行动对于不同主体之间的制约,主要建立在主体之间潜在的关联机制之上,这种关联有别于前述四类判别因素的显化,而相对弱化的作用机制往往存在于网络内部主体之间;正是基于上述关联,网络与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作用机制是明显高于前者弱关联的一种强作用关系。因此在适用性上,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行为的网络弱关联具备创新信息与资源的传递功能,强关联则可以传递联结过程中的信任与情感。与此同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创新过程中形成的互动联结对于外部信息的搜寻和共享具有特殊的价值,即按照不同的效率配置机制,可以分化出整个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网络中的创新“领衔”主体、“配合”主体以及配合机制,而在这一过程中的各个主体间关联对于KIBS推进创新程度的强弱存在影响可能。更为复杂的关联作用机制与关联网络脉络,形成的是围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进一步创新的关键作用节点,而从弱关联向强关联的变动会依照上述结构特性,即从强稳定性向弱稳定性变迁,实现新一轮的组织结构网络变动。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关联在不同结构中形成的作用主体差异,使得整个KIBS创新关联关系以及产业组织结构具备特定的组织结构差异机制,这推动了不同的创新主体在整个创新网络中以不同的创新网络节点身份发挥作用机制。这种机制有可能是从网络“核心”走向“成员”的创新联结弱化,也有可能是从原先的“成员”演变为创新绩效输出核心的升级,而主体之间在整个网络内的相对位置改变,也带动主体间构成的整个网络的结构变动(李力,王宏起,武建龙,2014)①。另外,在上述迁移变化中,不同的组织结构主体身份在生产协作之外的联系变得丰富,特别是基于同一个生产或创新目标的协同实现,使生产效益之外的合作情感加强,表现在社会网络架构逻辑上,即为两类主体之间关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的联合协同所获得的创新效率改进,这种关联表现在不同区域之间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协同生产与绩效获取的差异上,也包含于知识生产要素构成的集群网络内部的要素流转加工过程中,例如对创新信息、新知识及其他新资源机会的成功把握,有助于提升创新绩效。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溢出改进路径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4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