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病理生理学-第3版

封面

作者:肖献忠主编

页数:28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04037260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精选了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除经典内容之外,编入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循证医学”、“疾病模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胃肠功能障碍”、“肝纤维化”、“脑功能障碍”等热点问题,使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同时,在防治原则中注意引入循证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使之更加体现“桥梁课”的特点。全书除绪论外分为19章,每章起始处附简短内容提要,章末附主要参考文献。并有配套的《病理生理学试题集》即将出版。本教材适用于基础、临床、预防、麻醉、口腔、检验、精神卫生等医学专业本科生,亦可作为长学制医学生、研究生、临床医务人员及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特色

根据病理生理学的学科特点,《病理生理学(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口腔检验药学等专业用第3版)》首次将病理生理学定位为既是基础医学课程,又是临床医学课程。为体现病理生理学的学科特色,首次尝试邀请相关临床专家与病理生理学教师共同编写,对病理生理学各章知识点进行了认真梳理,删减了部分重复、与临床脱节、对临床实用价值不大的内容,在防治原则中全面引进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使之更加符合当前临床防治指南和临床诊疗实际,强化了病理生理学与临床的结合。本教材由肖献忠主编。

目录

绪论
一、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
二、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三、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现状与展望
第一章疾病概念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一、健康
二、疾病
三、亚健康
四、衰老
第二节病因学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第三节发病学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康复与死亡
一、康复
二、死亡
第五节疾病模型
一、疾病模型的分类
二、疾病模型制备的基本方法
三、疾病模型制备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正常水、钠代谢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二、体液的渗透压
三、水、钠平衡及调节
第二节水、钠代谢紊乱
一、体液容量减少——脱水
二、体液容量增多
第三节钾代谢紊乱
一、钾的正常代谢
二、低钾血症
三、高钾血症
第四节镁代谢紊乱
一、镁平衡及其调节
二、低镁血症
三、高镁血症
第五节钙磷代谢障碍
一、钙、磷的生理功能、平衡和调节
二、钙、磷代谢异常
第三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酸碱的自稳态
一、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反映酸碱平衡常用指标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一、pH和H+浓度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三、实际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
四、缓冲碱
五、碱过剩
六、阴离子间隙
七、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
第三节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一、代谢性酸中毒
二、呼吸性酸中毒
三、代谢性碱中毒
四、呼吸性碱中毒
第四节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一、双重酸碱平衡紊乱
二、三重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节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缺氧
第一节概述
常用的血氧指标
第二节缺氧的原因、分类和血氧变化特点
一、乏氧性缺氧
二、血液性缺氧
三、循环性缺氧
四、组织性缺氧
第三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第四节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五节氧疗和氧中毒
一、氧疗
二、氧中毒
第五章发热
第一节概念
第二节发热的病因和机制
一、发热激活物
二、内生性致热原
三、体温升高的机制
第三节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一、体温上升期
二、高温持续期
三、体温下降期
第四节发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一、物质代谢的变化
二、生理功能的变化
三、其他
第五节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一、生物学意义
二、处理原则
第八章应激
第一节概述
一、应激的概念
二、应激原
三、应激的分类
第二节应激的发生机制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二、急性期反应
三、细胞反应
第三节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一、代谢变化
二、功能变化
第四节应激与疾病
一、应激性溃疡
二、心身疾病
三、应激性心理、精神障碍
第五节病理性应激的临床处理原则
一、排除应激原
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三、补充营养
四、综合治疗
第七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一节概念与病因学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
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条件
第二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一、活性氧的损伤作用
二、钙超载
三、白细胞损伤作用
第三节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三、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四、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六、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四节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一、消除缺血原因,尽早恢复血流
二、控制再灌注条件
三、改善缺血组织的能量代谢
四、清除活性氧
五、减轻细胞内钙超载
六、抗白细胞疗法
七、启动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
第八章细胞凋亡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二、形态学改变
三、生理性细胞凋亡与病理性细胞凋亡
四、诱导因素与抑制因素
五、分期
第二节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一、主要信号转导通路
二、重要酶学变化
三、主要相关基因
第三节凋亡细胞的转归
第四节细胞凋亡与疾病
一、细胞凋亡不足
二、细胞凋亡过度
三、细胞凋亡不足与过度并存
第五节细胞凋亡的防治原则
一、合理利用凋亡相关因素
二、干预凋亡信号转导
三、调节凋亡相关基因
四、控制凋亡相关的酶
五、防止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
第九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一节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平衡
一、凝血系统
二、抗凝血系统
三、血小板
四、纤溶系统
五、凝血与抗凝血平衡调节
第二节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
一、血栓形成
二、止/凝血功能降低
第三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DIC的病因和诱因
二、DIC的发病机制
三、DIC的分型
四、DIC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五、DIC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第十章休克
第一节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
第十一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十二章肿瘤
第十三章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
第十四章心功能不全
第十五章呼吸功能不全
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
第十七章胃肠功能障碍
第十八章肾功能不全
第十九章脑功能不全
参考文献
专业术语中英对照及索引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病理生理学-第3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4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