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关注孩子到18岁-家庭教育必读书

封面

作者:邓代玉

页数:220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8022151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教育必须从探索孩子的兴趣和习惯开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本书特色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教育必须从探索孩子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目录

第一章 婴儿期l 0—1岁)——孩子意识初形成阶段
 婴儿期孩子心理发育特点
 懂得表达你对孩子的爱
 关注孩子最初的语言
 对孩子进行幽默感训练
 鼓励孩子的智慧动作
 呵护孩子的断乳期
 关注孩子的l岁打人事件
 tips如何对待占有欲强烈的孩子
第二章 幼儿期(1—3岁)——孩子习惯初培养阶段
 幼儿期孩子心理发育特点
 如何教育“左撇子”的孩子
 如何纠正孩子的嫉妒之心
 教育说“脏”话的孩子
 培养孩子按时入睡的好习惯
 不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个小皇帝
 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做
 tips教育幼儿期孩子礼貌待客
第三章 学前期(3—6岁)——孩子社交初奠定阶段
 学前期孩子心理发育特征
 学前期女孩的教育方式
 学前期男孩的教育方式
 教育喜欢撒谎的孩子
 让孩子从小树立理财意识
 tips学前期孩子的特殊教育
第四章 小学期(6-12岁)——孩子学习能力初训练阶段
 小学期孩子心理发育特点
 小学期孩子常见的课堂问题行为
 培养孩子爱动脑子的习惯
 让孩子自己寻找学习动机
 和孩子一起寻找学习方法
 培养孩子早起的好习惯
 不要让孩子养成攻击他人的性格
 如何教育爱打小报告的孩子
 tips不要让上小学的孩子养成爱磨蹭的习惯
第五章 初中期(12—15岁)——孩子叛逆期初形成阶段
 初中期孩子心理发育特点
 中学期孩子追星行为心理解读
 理解中学期孩子常见的叛逆心理
 懂得中学期孩子常见的异性朦胧感
 给孩子一个独自选择的机会
 如何面对孩子的喋喋不休
……
第六章 高中期(15-18岁)——孩子目标初建立阶段
第七章 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节选

家庭教育的重大意义
    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但是却不懂得从小培养
孩子的高尚品德和修养。更多的父母将孩子寄托于学校,希望学校能为自己
“打造”出优秀的孩子。
    当大多数父母把孩子不好的习惯,不良的行为,以及不满意的成绩归罪于
学校和社会的时候,做父母的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
    事实上,孩子的很多习惯,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父母影响的!都
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
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孩子的港湾和
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
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
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
    很多父母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
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于是,很多家长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中华
妇女联合会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有严重偏
颇,只有不过1/4的家庭教育比较科学。很多专家呼吁家长们不要以为教育孩
子可以无师自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有些父母虽懂得家庭教育的重大意义,却简单地将家庭教育概括为家教,
同时又把家教等同于辅导孩子学业.,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更本末倒置的
是,家长没有做好,就想把子女教育好;家长的素养没有提升,就想提升孩子的
素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都认识到: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教育好教师。那么,
要教育好孩子,也一样首先要教育好家长。现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监护人缺乏科学教育方法,特别是近几十年内,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的社会
 自然现状、家庭教育指导者身份混杂、没有专门的家庭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等,
若不从现在加以引导和规范,必将给未来的国民教育留下隐患。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孩子综合
能力培养的基地,孩子的整体素质应从孩子一出生就有意培养。对孩子的教育
和培养,不仅仅表现在作业辅导上,更重要的是随时随地都要重视培养孩子的
良好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热情豁达,勇敢顽强,乐于助人,开拓进取
的个性,以及适应环境,自我控制的能力,密切配合学校促进孩子德、智、体全面
发展,教会孩子怎样做人,从做人的根本学起,真正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
用人才。
    因此,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性教育的基石,而且还主导着其他的教育,是任
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不可代替的。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
的道德品行、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引导、现代技术支持
以及法律化,能对家庭教育起到提升和导向作用,保障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平
稳、和谐、持续健康地发展。
    邓代玉
2007年11月23日

第五童
初中期(1 2~1 5岁)——孩子叛逆期
初形成阶段
    随着孩子走进初中校园,大多数的父母会
随着孩子的成长而紧张起来l上了初中的孩子
和上小学的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有
了自己的小“秘密”,很多事情开始不愿意告诉
父母。他们开始出现了叛逆的行为,原来当父
母给他们买新衣服的时候还很开心,现在突然
对父母买的新衣服抱怨样式老套了。
    上了初中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偶像,而这
些偶像都是当红明星!初中时期,孩子的性格
开始发生了变化,他们喜欢寻找一个安静的地
方独自呆着,他们开始喜欢喋喋不休地唠叨个
没完,他们喜欢和父母顶嘴,他们做错事后不
道歉……
    总之,上了初中的孩子身上有太多的毛病
和问题了!对于这些问题,很多父母伤透了脑
筋,不知道该如何教育他们,他们才能听话。
  专家告诉我们,初中孩子的所有变化都是
其心理和生理变化引起的,都是正常的现象,
父母要做的就是如何发现孩子的问题,针对孩
子的心理特征,做出有引导性的教育,帮助孩
子走过叛逆的初中期,培养起孩子的多种兴趣
和爱好。
     随着孩子不断成长,到了12~15岁的时候,也就是初中时期,孩子
在生理方面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种情况也给孩子心理方面带来了巨大的
影响,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著特点。面对这些变化,父母往往
束手无策。其实,孩子的初中期、也正是孩子的叛逆期初形成的阶段,如
果父母不能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并进行及时的关注,孩子就会
出现很多心理障碍。而这些障碍在日后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如心理承受能
力极差等,使孩子很容易走极端或犯错误。比如性困惑,诱发犯罪行为
等。那么孩子这个阶段的心理发育情况有哪些特点呢?
  一、性心理上的变化
  初中期孩子对身体发育上的巨大变化,缺乏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生理卫
生知识,当看着自己的身体一天天发生变化时,他们既欣喜又恐惧。一方
面感觉自己长大了,想做出点成绩来证实自己;另一方面又不知道如何辨
别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对于自己身体的发育,孩子希望明白这方面的知识,却又找不到正当
的途径;同时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又不愿意对父母说出自己的困惑。如
此,矛盾交错,加上此年龄阶段孩子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使他们
很容易误人歧途。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因为很正常的现象而产生不良的情绪,比如他们
对一些很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性梦、月经等,感到非常惶恐不安,就会出
现一些忧虑。例如,女孩子来了月经生怕别人知道,对自己发育的胸部总
是想办法隐藏起来;和经常在一起的异性同学或邻居,也变得彼此疏远起
来;把对异性的渴求当成是自己“心理邪恶”等等。
二、比较关注自我形象
    随着孩子生理的发展,外观形象的变化,孩子开始比较强烈地关注自
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孩子会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形象上的评价,或
过分地陶醉于自己的形象,或过分贬低自己的形象。有新闻曾经报道,一
个原本成绩优异的女孩因听到同学议论她长相丑陋而几乎自杀。其实,这
就是孩子关注自我形象的一个表现。
    当孩子认为自己的形象不够好时,就会产生要改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
形象的迫切需求,倾向于维护自己良好的自我形象,并据此确定自己的行
动目标和方式。孩子的内心世界因此而越发丰富了起来,在日常生活和学
习中,会更多地思考自己该以何种姿态出现在别人的面前,会担忧“别人
喜欢我,还是讨厌我”等一系列关于自己的形象问题。
    在孩子维护自己形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因为某些想法及行为不
能被成人所接受,而屡遭挫折,于是偏激地认为自己的行动障碍来自成
人,产生反抗心理。
  三、半成熟状态
  孩子身体外形上的变化,使孩子感到自己已长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
自己,希望别人肯定自己,同时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听不进
别人的意见。但由于不成熟,因而容易固执和偏激,出现种种种矛盾的情
况。主要表现在:
  1.反抗与依赖并存
  孩子的成人感使孩子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
愿听取父母等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父母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在这
种情况下,越发感到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加上自己的某些愿望及要
求可能被父母所阻止和干涉,因此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更为疏远。但
是,在孩子的内心里仍然希望能得到来自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
护,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因此,怎样才能争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如何才能将父母和自己的关系恢复到以前的那种亲密的程度……这些问题
也是孩子所经常思考的。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关注孩子到18岁-家庭教育必读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