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无公害大豆安全生产手册

封面

作者:胡国华主编

页数:399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1091224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节选

bsp;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业进步,为人类带来了日益丰富的物
质和文化生活,但正由于工业的发展,对空气、水和土壤等
环境因素造成极大的污染和破坏,直接威胁到人类赖以生存
的粮食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就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粮食安全而
通过认证的安全农产品,具体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
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
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
食用农产品。
    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起
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
之地。无公害大豆的生产直接关系到满足人类对植物蛋白质
和植物油分的需求,如何搞好无公害大豆的生产是摆在大豆
科技、生产和推广人员面前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和攻关课题。
    本书从无公害大豆生产的各个重要环节出发,分析、总
结、研究了无公害大豆生产所需要的条件,为无公害大豆的
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在大豆生产方面,分析整理
了我国乃至世界大豆生产的整体发展现状和对无公害大豆的
需求,并提出了发展无公害大豆生产的环境条件和技术要求。
在大豆栽培方面,总结了我国无公害大豆生产的适宜栽培模
式和土壤耕作技术,在化肥、农药(杀虫剂、杀菌剂和化学
除草剂)等方面的使用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提供了可以使
 用的农药列表,并对大豆灌溉技术和方法加以介绍。在大豆
品种方面,根据我国各个大豆栽培地区特点,提供了该地区
适宜的主栽品种和搭配品种。在转基因大豆生产方面,总结了
国外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情况、安全性,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
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我国对待转基因作物所应采取的策略。
最后,将无公害大豆生产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列于附表,
以利于科研人员和生产者参考。
    本书编写人员及分工如下:主编:胡国华,副主编:陈
庆山、马春梅;编写:陈庆山(东北农业大学)、胡国华(黑
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第一章;胡国华,第二章;马春
梅、龚振平(东北农业大学),第三章;姜振峰(东北农业大
学)、胡国华(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第四章;裴宇
峰、胡国华(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第五章;张立
军、关成宏、王险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植保站),第六章,
第七章;胡国华(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第八章;马
春梅(东北农业大学),第九章;陈庆山(东北农业大学)、
刘春燕(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第十章;马春梅(东
北农业大学)、刘春燕(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孙丽
明(江西省九江市农科所),附录的收集。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难免有偏颇和不足之处,恳请各
界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7年7月19日

无公害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豆病虫害是限制无公害大豆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
一。在世界各地,每年因各种病虫害给大豆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
巨大,因此科学、及时诊断与防治大豆病虫害,对于提高大豆产
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豆生产上发生的病虫害种类较
多,因栽培地区、品种及管理水平不同而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和危
害程度各不相同。
    根据文献统计,世界范围内大豆发生的病害种类多达70余
种,虫害100余种。在中国,已报道的大豆病害有40余种,虫
害有近80种,严重影响了大豆生产。本章就常见的十一种大豆
病害和十三种虫害,对病害的分布与危害、症状、病原、发病规
律和虫害的分布与危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进行了描述,按照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
NY/T391—2000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要求,依据相关文献资料、
农药筛选试验和生产实践,对无公害大豆病虫害防治提供了较为
有效的综合措施和方法。
    一、无公害大豆病害防治技术
    大豆病害主要是大豆根腐病、大豆菌核病、大豆胞囊线虫生
产的影响最大。许多叶部病害在不同年份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大
豆灰斑病曾进行过大面积防治。
   (一)大豆根腐病
  1.病害特点大豆根腐病是大豆苗期根部真菌病害的统称。
我国大豆根腐病菌主要有三种。
    (1)镰刀茵根腐病。东北地区、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都
有发生,是三种根腐病中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幼苗的根及茎基部
产生褐色或红褐色长条不规则病斑。发病轻时,后期可恢复正
常,病重时幼苗枯死。病株侧根及须根不发达,或部分坏死,植
株矮小,下部叶片提早脱落。
    (2)腐霉根腐病。东北及黄、淮海豆区都有发生。多发生在
土壤十分潮湿或有积水的地块。这种根腐病不及镰刀菌根腐病菌
发生普遍,但危害性较大,引起出土前或出土后幼苗猝倒、枯
死,病菌侵染幼苗迅速枯死。
    (3)疫霉根腐病。近几年在黑龙江省少数地区发现。病害发
生在潮湿或有积水的地块,发病面积不大,但危害性很大。病害
除引起出土前后幼苗腐烂外,至分枝期还可为害。茎基部出现水
渍病斑,以后变深褐色,病斑可环绕茎部并向上下蔓延,致使病
株萎蔫,而后枯死。
    三种根腐病的病菌都存在土壤中。镰刀根腐病菌,常年在土
壤中生长,在大豆植株生长不良时侵人为害。后两种根腐菌产生
厚壁的卵孢子,可在土中存活几年。前两种根腐菌的寄主范围很
广,疫霉根腐病菌的寄主范围则很窄小。
    2.防治方法
    (1)轮作。因病菌来自土壤和病残体,必须轮作才能减少病
菌的来源。对于寄主范围狭窄的疫霉根腐病,轮作防治效果很
显著。
    (2)改进耕作栽培方法。提高整地质量,适时播种、中耕,
防止土壤板结,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可大幅度减轻根腐病。
    (3)药剂防治。用含福美双等杀菌剂的种衣剂拌种,其用量
与种子的比例为1:50~1:70,防治镰刀菌根腐病菌的效果可
达70%。用含瑞毒或甲霜灵的种衣剂拌种,防治腐霉根腐病菌
及疫霉根腐病菌效果高达80%~90%。而福美双等防治腐霉、
疫霉的效果很差。多年来,用35%多克福种衣剂防治苗期根腐
病有较好效果,目前防病效果更好的种衣剂是2.5%适乐时加
35%金阿普隆。对大豆根腐病来说,目前为止,还没有彻底防治
全生育期根腐病的种衣剂,只能防治苗期的根腐病。
    (4)抗病品种。大豆品种对根腐病菌的抗性有明显差别,东
北地区的品种中有对疫霉根腐病菌高抗的品种,但对镰刀菌根腐
病菌尚未发现高抗品种。
  (二)大豆菌核病
  1.病害特点大豆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在种
植向日葵、油菜的大豆产区比较普遍。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自
治区东部发病较重,严重地块发病率达100%,减产60%以上。
    病害危害豆的茎秆多从花期开始,先在分枝处或叶节产生褪
绿,形成不规则斑,向上下蔓延并环绕茎部,后变成红褐色,病
部腐烂,潮湿时病斑上长满棉絮状白色菌丝,其中杂有黑色鼠粪
状颗粒,称为菌核。病部以上枝叶枯死,甚至折断。病菌内部也
可充满菌核。后期外部干枯、破裂,呈丝状,并为白色,因此又
称此病为白腐病。病菌也可以危害豆荚及种子,引起腐烂。
    病菌除大豆外,还可以侵染向日葵、油菜、豆类、十字花
科、胡萝卜等多种作物和蔬菜。病菌以菌核在土中及病残体内越
冬,也可混在种子中越冬。菌核的抗逆性很强,在土中可存活
2~3年。夏季气候温暖潮湿时,田间表土层的菌核萌发产生孢
子,再侵染大豆。深埋土中的菌核则不能萌发出土。
    2.防治方法
    (1)轮作。和其他土壤及病残体传播的病害一样,菌核病防
治最基本的措施也是轮作。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无公害大豆安全生产手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