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自然课/吉布鹰升著

封面

作者:吉布鹰升

页数:288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2151177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自然课》是彝族有名作家吉布鹰升十几年来独自行走,体验自然山林里的生态文学随笔集,精选了发表于《随笔》《儿童文学》《湖南文学》《创作与评论》《绿叶》《文艺报》等刊物的作品,有的被选入江苏南京市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现代文阅读题。该书语言清新,自然气息浓郁,读来宛如置身于山林里,实现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景,体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的生态文明思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充满独特的、诗意的善和美。

作者简介

(中国)吉布鹰升

《自然课》是彝族著名作家吉布鹰升十几年来独自行走,体验自然山林里的生态文学随笔集,精选了发表于《随笔》《儿童文学》《湖南文学》《创作与评论》《绿叶》《文艺报》等刊物的作品,有的被选入江苏南京市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现代文阅读题。该书语言清新,自然气息浓郁,读来宛如置身于山林里,实现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景,体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的生态文明思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充满独特的、诗意的善和美。

本书特色

1.“中国的梭罗”吉布鹰升,用《自然课》书写中华民族自己的生态文学

梭罗在《瓦尔登湖》和其他作品中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张,那就是“回归自然”,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而吉布鹰升的散文集直接命名为《自然课》,讲述中华民族自己的生态之美,讲述自己的家乡大凉山的自然之美。这种根植于本土的文字,更纯净,更深情,更值得我们去感受,去欣赏。

2.继承朱自清《荷塘月色》、老舍《济南的春天》等优秀写景散文的优点,更像纳兰容若一样“自然”

王国维评纳兰容若“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吉布鹰升也是如此,“以自然之眼观自然万物,以自然之情体味自然,以自然之笔写自然之美”,吉布鹰升在继承了朱自清、老舍等优秀散文作家的优点之外,更保持着自己民族特有的纯净与自然。

3.六大“生态文学”作家齐发力,共书“绿水青山”,表达“我喜欢人间本来的样子”

“改革先锋”蒋子龙《厚道》领衔,“中国的梭罗”吉布鹰升《自然课》+“鲁迅文学奖”得主郑彦英《乡野》+生态文学作家胡冬林《山林》+“孙犁文学奖”得主赵丰《河流记》+“下一个李娟”杨素筠《原乡》鼎力加盟。

“我喜欢人间本来的样子”,就是绿水青山,就是中国人民生于斯、长于斯的美丽家园。

4.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孕育出王小丫、吉克隽逸、莫西子诗等人的地方

一个地区,4种气候,孕育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地方风俗,这里有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有多个国家著名景点,是四川省发展旅游的重要基地。

这里走出过众多明星如王小丫、吉克隽逸、莫西子诗、吉杰等,但是除了娱乐明星,这里更需要走出能为文化代言的作家,希望吉布鹰升的文字,让你也能更了解大凉山,喜欢大凉山。

目录

春初临?/ 002

雾凇寒?/ 006

隐?者?/ 012

鹊?鸲?/ 018

鸟儿归来?/ 021

大自然的语言?/ 026

高地孤旅?/ 031

牧人屋?/ 042

从朽木上长出的树?/ 046

为飞鸟留下湖泊?/ 049

山谷里?/ 053

大地黄昏曲?/ 057

去看一棵树?/ 062

山林里?/ 068

安?静?/ 075

莫获山观海?/ 082

荒野杜鹃?/ 093

丛林狼?/ 097

最后的山?/ 101

草木月令?/ 108

细雨里?/ 119

去看花?/ 123

放牧白鹭?/ 129

麦浪金灿灿的时节?/ 134

草木熏?/ 138

五月的凉山?/ 143

森林里的乐曲?/ 147

低吟的风吹过石墙?/ 151

八?月?/ 158

夏将终?/ 160

绝版的夏日?/ 164

听见云彩?/ 168

宜牧地的秋日?/ 175

藤?树?/ 178

则普洛觉的两棵古树?/ 181

穿越山林?/ 185

秋日的山冈?/ 191

风过稻田?/ 195

向?晚?/ 200

落日时分?/ 202

晚?牧?/ 206

月?出?/ 210

鸟儿飞过?/ 213

绿蜘蛛?/ 217

秋风落叶?/ 220

晚?秋?/ 225

秋天的日出?/ 230

隐?居?/ 236

河?畔?/ 242

流?云?/ 247

山?冈?/ 250

羊?群?/ 252

牧?人?/ 254

大凉山的夕阳?/ 259

听?雪?/ 263

雪山的秘密?/ 268

雪?夜?/ 275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自然课/吉布鹰升著》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3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