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存彦
页数:218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30573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改革已箭在弦上,而改革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明确界定政府会计主体的权责。从我国当前的财政管理体制来看,各级地方政府、政府各单位还不是权责明确的经济主体,而这是作为会计主体的基本前提。如何界定政府单位的权责以确立政府会计主体?实践对理论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然而学术界目前尚无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这是本书的立题依据所在。本书共包含九章,分为四大部分。按照“导论——理论基础——美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路径——我国政府主体权责问题溯源、现状与问题、原因分析和改革思路”的研究路径展开。本书研究努力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学术成果。
目录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第二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二章 会计主体理论与主体思想的变迁第一节 会计主体的概念及主体的权责第二节 会计主体及其权责思想的产生第三节 会计主体及其权责思想的形成第四节 会计主体及其权责思想的拓展第五节 小结第三章 美国的州和地方政府会计主体理论第一节 美国的州和地方政府第二节 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会计改革历程第三节 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记账主体第四节 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第五节 小结第四章 财政分权理论与美国政府间权责的分配第一节 政府分权理论第二节 美国联邦制下政府间的权责分配第三节 美国的州和地方政府负债的控制第四节 美国地方政府的破产第五节 小结第五章 分税制前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回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的统收统支阶段(1949-1978年)第二节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前的财政包干阶段(1978-1993年)第三节 小结第六章 分税制改革及财政支出的经济建设倾向第一节 分税制改革(自1994年至今)第二节 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主体身份强化第三节 分税制后地方财政向经济建设支出的倾斜及其原因分析第四节 小结第七章 分税制下各级政府权责的混乱及其后果第一节 中西部县乡财政困难所导致的常规性负债第二节 东部地区的土地财政第三节 小结第八章 政府预算会计的改革回顾第一节 我国预算会计的建立和发展第二节 政府预算会计制度的不足第三节 小结第九章 政府会计主体身份的确定及权责界定第一节 政府主体存在的意义及其双重主体特征第二节 我国政府主体权责混乱的原因分析第三节 政府主体权责界定的路径分析第四节 小结参考文献后记
第二章 会计主体理论与主体思想的变迁第一节 会计主体的概念及主体的权责第二节 会计主体及其权责思想的产生第三节 会计主体及其权责思想的形成第四节 会计主体及其权责思想的拓展第五节 小结第三章 美国的州和地方政府会计主体理论第一节 美国的州和地方政府第二节 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会计改革历程第三节 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记账主体第四节 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第五节 小结第四章 财政分权理论与美国政府间权责的分配第一节 政府分权理论第二节 美国联邦制下政府间的权责分配第三节 美国的州和地方政府负债的控制第四节 美国地方政府的破产第五节 小结第五章 分税制前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回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的统收统支阶段(1949-1978年)第二节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前的财政包干阶段(1978-1993年)第三节 小结第六章 分税制改革及财政支出的经济建设倾向第一节 分税制改革(自1994年至今)第二节 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主体身份强化第三节 分税制后地方财政向经济建设支出的倾斜及其原因分析第四节 小结第七章 分税制下各级政府权责的混乱及其后果第一节 中西部县乡财政困难所导致的常规性负债第二节 东部地区的土地财政第三节 小结第八章 政府预算会计的改革回顾第一节 我国预算会计的建立和发展第二节 政府预算会计制度的不足第三节 小结第九章 政府会计主体身份的确定及权责界定第一节 政府主体存在的意义及其双重主体特征第二节 我国政府主体权责混乱的原因分析第三节 政府主体权责界定的路径分析第四节 小结参考文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