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传著
页数:231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3258950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史学的形成是在中西学术摩荡融合的情境下发生的,除了西方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外,西方人类学(含民族学)学科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民国时期广东学人的西南研究理论与实践,呈现出将西来的人类学学术新知融入传统史学当中的特点,形成了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与历史学的文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范式。中国传统史学与西方现代人类学之间的互动勾连,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现代史学发展的特质。
作者简介
王传,男,安徽合肥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助理研究员,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学术思想史研究与教学。在《文史哲》《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发表二十余篇学术论文,编校出版《中国史学史未刊讲义四种》《陈啸江史学论文集》。
本书特色
本成果的学术价值大体有下列三方面:一、中国现代史学的形成是在中外学术交流的情境之下发生的,本成果通过考察西学对中学影响的学术背景,观察中国现代史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本成果还探讨了另一个侧面:在中外知识体系接触后,就开始进入到碰撞、解构、调适、重组阶段。在西南的研究实践中,中国传统史学研究中的历史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自然地结合,开创出新的局面。
三、本成果披露了大量前人从未使用过的一手史料,丰富了学界对西南研究诸多面相的认知。诸如史禄国与云南调查,王兴瑞与江应樑的西南社会经济研究等,而此前学界对这些重要问题大多均语焉不详,甚至有误解。本课题无疑对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等诸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章 现代中国西南研究的学思历程
第一节 “从幽谷爬上平地”
第二节 西南研究会与《西南研究》
第三节 西南学的提出
第二章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与现代中国西南研究
第一节 语史所的成立及其工作旨趣
第二节 西南族群社会的田野调查和研究
第三节 西南研究的新风
第三章 岭南大学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与中国西南研究
第一节 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的建置
第二节 田野调查研究的拓展
第三节 学术成就及影响
第四章 史禄国与云南民族调查
第一节 “云南调查事件”中的史禄国与傅斯年
第二节 “反对者”的声音
第三节 被“疏离”的一流学者
第五章 杨成志与中国人类学“南派”
第一节 留欧游美
第二节 缔造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第三节 新学术流派的诞生
第四节 承上启下:梁钊韬与中山大学人类学
第六章 王兴瑞的西南区域社会史和族群社会研究
第一节 西南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南方族群社会的调查与研究
第三节 学术研究特色
第七章 江应棵对西南社会的调查和研究
第一节 西南农村社会的田野调查与成绩
第二节 著述特色
第八章 “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讨论与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第一节 暹罗更名与西南边疆危机
第二节 人情世故与学术歧见
第三节 “国族”构建与“民族”研究
第四节 学术与事功的分合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民国时期广东学人与中国西南研究》: 正是在杨成志的影响之下,学生的学术视野不断得到拓展,在实际的研究中尤看重田野调查对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工具的借鉴。例如,史学部研究生江应樑在其拟定的《西南民族研究计划》中认为:由于古人对于西南民族一贯持有“一个错误的歧视心理”,“此种主观记载怎能据以作研究的立论”?关于民族历史的演变部分,除以历史文献记载作主要资料,亲自访问作副要资料外,他还认为“向西南民族中作实际调查,实为研究本题之唯一方法”。同级研究生王兴瑞也认为其《海南岛黎人研究》“主要材料的来源,非依靠实际考察不可”,“最重要的是基本知识的准备,如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等都非有相当的修养不可”。二人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都运用了体质人类学方法,对研究对象的“体质构造”、“智力及文化”进行测定,此外,他们还拍摄照片,搜集所研究民族之民俗、宗教及有历史价值之古物。研究生王兴瑞在调查期间甚至使用当时少有的摄影器材对苗黎民族活动进行摄影,将影片带回研究所观摩研究。④ 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研究生吕燕华因“抗战的赐予”,随中山大学从云南澄江来到粤北坪石,亲往粤北各瑶排去调查访问,以《粤北瑶族社会研究》作为硕士论文的选题。该文所用的主要资料,系由典籍、史志、瑶民传说、前人报告以及自己调查所得,上篇追述瑶人源流及瑶汉间关系的问题,所用材料以前人报告及本人调查为多,间有牵及历史及原理部分,则运用一般基本理论及史籍,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宗教学、艺术学及其他书籍等。所用方法除采用民族学上一般的进化观、播化观、历史批评观、功能观和普通的演绎及归纳法外,便是历史法、比较法、调查法、统计法及统体法。从历史法分析瑶人文化纵的发展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从比较法分析苗人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异同,并且以之确定其普遍进化的一般原则;从历史比较法去综合其纵横类型,求得其异同特质;从调查法获得其具体真实;从统计法归纳其中心原则;从调查统计法,去发现其一般趋势和特殊路向;从统体法以求得其整体的大综合,建立其最高类型,同时在这一综合因子中,分出其何者为主要因子,何者为次要因子,辨明主从关系,以明整体的组织构造。① 文科研究所历史学组和人类学组②用十几年培养了一批史学和民族学、人类学专业人才,形成一支阵容强大的学术生力军,奠定了中山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在国内学界的地位。据著名史学家严耕望的回忆,在他中学时代,喜欢读人类学、民族学方面的书,希望从人类学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史,而“当时中山大学在人类学、民族学方面表现的成绩比较好”,拟以中山大学历史系作为自己深造的第一目标。③虽然严耕望最后没能去中山大学历史系深造,但我们借此可以从侧面窥见中山大学史学系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在国内的影响力非比一般。1948年历史学研究所人类学组主任杨成志正是以该研究所员生关于“西南民族的调查和研究”的丰硕成果作为向教育部申请开设人类学系的重要依据,并得到了教育部的批准,从而成为国内较早开设人类学系的高等学校之一。④ 综上所述,文史研究所在国内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领域中不仅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治学观点和方法的研究旨趣,同时还构建了一套从本科到研究生完整的学术传承体系,他们的研究风格和成果得到学界同行的一致认可,将其誉为“南派”,以区别与其研究方法和旨趣不同的“北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