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佺新肖其凤编
页数:272
出版社:贵州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412209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贾师”是指苗族中传承重要文化遗产“贾理”的民间老艺人。该书稿是将贾师传承贾理的酸甜苦辣记录下来,把贾师的精彩人生展示给世人,通过贾师的传承和使用贾理的过程,了解贾理在历目前的社会功用。
目录
潘兴儒
熊光玉
万文均
杨故银
龙秀国
评传
潘正云
王启荣
唐炳武
龙安昌
龙安珍
杨胜尧
潘里荣
韦炳清
王永福
王凤刚
自述
吴九保
吴通胜
附录
苗族文化的历史结晶——贾师与贾理关系综述
历史关照下的苗族传统理性制度
——贾师与贾词综述
多元语境下传承苗族社会传统习惯法的思考
——贾师与贾理传承关系评述
贾师名录
后记
节选
《贾师传》: 要杀一个公鸡,作为敬祭创始者定拉神的牺牲,公鸡头部朝大门口摆放,表示告知定拉神举办传习的地点。然后煮熟切成块,放在收口的一个坛子里。坛子比较深,坛里是黑的,从坛口看不清里面。参加学习的学员用筷子去夹里面的鸡肉,夹到不同部位表示不同意思。夹到头部学得快,夹到尾部表示学得慢,夹到中间部位处于中游,夹到翅膀的学员基本上学不精(只能懂得常识不会用贾),夹到鸡翘(屁股)更难学会,学会了也容易忘记。 夹完鸡肉后,师父开始念词敬祭祖先和贾理创始者定拉神。主要内容是定拉神来把他们教会,并把学徒的名字报给他。念完才开始喝酒吃饭,酒只能喝少许不能喝醉,喝醉不仅亵渎创始者定拉神的神圣性,也会得罪祖先的神灵,大家都学不会,吃饭喝酒过后才开始教。现在参加学习的学员们的服装不讲究,最好是穿着苗族的民族服装,据说以前师父还有专门的教习服饰。 学完一节内容后,休息之前需要消夜,举行一个简短的送行仪式。师父先念词并烧几炷香和几张纸,然后才能吃饭喝酒。表示给创始者神灵和祖先吃了东西,也表示把创始者送回去。送行仪式每天晚上都要举行,不饿也要吃才是对神灵的尊敬。师父念词的时候,还要报上学员的名字,说明他们自始至终都在认真的学习.很尊重贾理,以后才学得会。每晚学习前,要点香烧纸念词,并且还要念到学员的名字,然后才开始学习。 熊光玉学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才掌握一整套贾理。他想让学员在较快的时间内把基本知识掌握,所以非常认真地教,每晚传教的时间也比传统教学时要长一些,有时候要教到半夜三更才休息。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快了,事情也多了,大部分人除了农田,还要做其他生产或者生意,以此增加收入。他非常理解学员,所以也要求学员要认真对待。熊光玉说:“要念完完整的贾理要一天时间,还要教他们怎么用贾,要让他们记住贾词就相当难。要教会基本的贾词和基本的用法,他们才算是完成最基本的任务。” 传统学习班要40多个晚上才可以教完基本的贾理,现在要在只有这一半的时间里学完贾理知识,需要从多方面想办法才能完成基本的学业。除了课堂教学之外,熊光玉要求学员在白天多想贾词,不仅在心头默念,甚至还要自己开口念诵贾词,根据自己学习的经验,多念才能增强记忆。不清楚的问题到晚上学习的时候再问,反复几次就可以巩固,以致终身不会忘记。以后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有什么不清楚的,都可以随时来问,在用中学,学用结合,这样才能巩固贾理知识成为贾师。 学习贾理必须有贾片,学员在接受贾理知识培训之前必须备有贾片。在开办学习班之前,熊光玉集中学员一起做贾片。集中学生在一起做贾片,是一个仪式,在门口放一碗米,在米里插几根香,烧几张纸。每个学员杀只黄色的鸭子,师父念完词后,把鸭血淋在贾片上,贾片就具有灵性,做贾事时才能成功。其实做贾片不一定集中在一起做,熊光玉这样做主要是让学员感受到学习的气氛,同时增加相互了解,以便以后学习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黄色在苗族观念中表示宽心,杀黄色鸭子做贾片,大家才宽心才记得住,用贾才会顺利成功。做贾片的竹子,用根部做贾片的横木。做完贾片和仪式后再授课,整个过程一次完成,给学员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弯寨的贾片共七根,具体的含义没人说清楚,但熊光玉说,这是祖先留下来的规矩,所以不能改。每根贾片长度一样,长度不超过一尺五寸,其中有一根是弯曲的。弯曲的贾片主要是学习之用,把勾给学习者,使之容易记得牢。鸭子血淋贾片表示,鸭子神灵黏附在上面,苗族传说鸭子教会人。贾片淋了鸭子血,学员学到的贾理才不会跑掉,学习的人才容易记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