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战略概论

封面

作者:宋光明

页数:154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11811653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装备维修保障是信息化战争作战体系的重要支撑,是保持和恢复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主要抓手。《装备维修保障发展战略概论》着眼与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战略形势相适应,瞄准增强装备维修保障对军队战斗力的体系贡献率,力求解决装备维修保障“为什么发展、在什么基础上发展、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到什么目标、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等战略性问题,为我军装备维修保障跨越式新发展提供理论牵引。《装备维修保障发展战略概论》读者对象主要为全军装备维修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机关业务工作人员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战略概念
第二节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战略的地位作用
第四节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战略的研究程式与方法

第二章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战略的依据
第一节 战争形态演变
第二节 军队发展战略
第三节 装备发展战略
第四节 国家科技水平
第五节 军队体制编制

第三章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战略的构成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战略目标
第四节 战略任务
第五节 战略措施

第四章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战略的制订与实施
第一节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战略的制订
第二节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五章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的战略需求
第一节 信息化战争的牵引
第二节 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
第三节 军队调整改革的需求
第四节 武器装备发展的需求
第五节 军民融合发展的推动

第六章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的战略瓶颈
第一节 维修体制编制瓶颈
第二节 维修保障力量瓶颈
第三节 维修器材储备瓶颈
第四节 维修保障手段瓶颈
第五节 军民融合维修保障瓶颈

第七章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的战略指导
第一节 坚持作战需求的根本牵引
第二节 坚持信息主导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坚持军民融合的总体路径
第四节 坚持体系建设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 坚持实战维修的效果目标
第六节 坚持人才优先的战略支撑
第七节 坚持技术推动的动力机制

第八章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一节 一体化
第二节 可视化
第三节 快反化
第四节 精确化

第九章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的战略重点
第一节 优化装备维修保障体制编制
第二节 调整装备维修保障整体布局
第三节 夯实装备维修保障支撑条件
第四节 加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培养
第五节 实现装备维修保障军民深度融合

第十章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的战略步骤
第一节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近期任务
第二节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中期任务
第三节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远期任务

第十一章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的战略举措
第一节 深化装备维修保障理论研究
第二节 优化装备维修保障资源配置
第三节 创新装备维修保障发展运行机制

第十二章 外军装备维修保障发展借鉴
第一节 美军装备维修保障发展借鉴
第二节 俄军装备维修保障发展借鉴
第三节 日本自卫队装备维修保障发展借鉴
第四节 印军装备维修保障发展借鉴

参考文献

节选

  《装备维修保障发展战略概论》:  第四节 国家科技水平  国家科技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科技的发展程度,装备维修保障技术水平反映了国家科技水平,也受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制订装备维修保障发展战略必须依据国家科技水平的发展,既不能脱离,也不能超越。一、影响装备维修保障手段建设保障手段发展战略的首要依据就是国家科技水平,因为保障手段的建设脱离不了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大环境。发展保障手段所需要的技术根植于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大环境中。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本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服务的对象不同。由于认识上差异,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国防科技发展和民用科技发展人为割裂开来,国防科技发展水平长期领先于民用科技的发展水平,比如,早期军工制造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都领先于民用相应产品。但即使这样,很多装备维修手段的技术还是借鉴和参考了民用科学技术。随着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民用科技获得飞速的发展,并在很多方面逐渐超越了国防科技,这时国防科技的发展对民用科技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的确立,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的界限已逐渐模糊,将民用技术嫁接至国防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军费使用效率,如集成电路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很多装备维修保障手段正是依赖于这些技术制造出来的。不仅如此,很多装备维修保障设备就是直接采购于地方企业,如一些通信、气象装备的维修保障设备等。未来我国的军民融合式发展将会有很大的进步,装备维修保障手段的建设与发展将越来越依赖国家科技水平。  二、影响军民维修力量规模结构  军民维修力量规模是指军队建制的装备维修保障力量和民用的装备维修保障力量的规模与结构,而国家科技水平直接决定了军民保障规模结构。首先,决定军民保障规模。决定军民保障规模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科技水平,在科技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装备维修保障往往只能靠数量取胜。比如,早期重型装备的维修,如大口径火炮、坦克装甲车等,对于重型零部件的更换都需要班组进行操作,因此编配的装备保障人员从数量上看较多。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装备维修手段的不断提高,机器代替人的现象越来越多,使得装备维修保障人员的规模大为缩小,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军队,大量自动化维修保障手段的出现,有效减少了同专业的装备维修保障人员,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某些单个专业维修保障力量规模会相对缩小。其次,决定军民保障人员的结构。也就是军队维修保障人员与地方维修保障人员的比例,就我军的情况来看,随着国家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军民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地方维修保障人员的比例在不断增大,一些高技术武器装备主要依赖地方的保障人员保障,如一些航天装备、大型侦察雷达、预警飞机等装备的维修保障主要依靠地方的保障力量。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深入发展,民用保障力量的比例将会不断增大。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装备维修保障发展战略概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