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庄周、任思源
页数:440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13337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其中,内篇为庄子思想的核心,有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大道、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标准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内容广博而不散杂,自始至终都围绕一套哲学观点来阐述自然、生命、政治和社会。作为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一起并称为“老庄思想”。和儒家、墨家形成鼎足之势,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
本书特色
体例科学:《庄子》行文瑰丽奇美,富于幻想,即便是描写平凡小事,也能写出排山倒海的气势。我们本着历久弥新的精神,力图把它打造成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文化性作品。《庄子(超值白金版)》不仅对原著进行了准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还结合现实对重点句子、段落进行了深入解读,以帮助读者方便快捷地掌握原著精华。
图文全解:好读好看600余幅精美图片,与缥缈奇变的文章、精妙奇巧的寓言故事完美交融,将阅读变成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带领读者轻松进入《庄子》的丰饶世界,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图文互注的编排形式、新颖独特的版式设计,让读者更加直观地领悟《庄子》的思想内涵。
理想读本:佳藏书科学简明的体例、充满哲思的文字、精美珍贵的图片、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要素有机结合,打造出一个丰富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本书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品读传世经典,汲取圣贤智慧,本书是值得您一生收藏、品读的珍品,也是馈赠亲朋的佳品。
目录
卷一 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卷二 外篇
骈拇
马蹄
胠箧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刻意
缮性
秋水
至乐
达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卷三 杂篇
庚桑楚
徐无鬼
则阳
外物
寓言
让王
盗跖
说剑
渔父
列御寇
天下
节选
德充符 【题解】 本篇是讨论道德问题的,所谓“德充符”,是指道德的充实完美。文中先后写了王骀、叔山无趾、申徒嘉、支离无脤、瓮大瘿等形体残缺而道德充实完美的人,说明人的外形的残与完整都是次要的,只要人内在的道德充实完美,即使形体残缺丑陋,也是有价值的,有吸引力的,人们要忘掉形骸而求取道德。这是其一。其二,庄子进而提出了“恶用德”的观点。他认为全德之人对外物要因顺,德并不依赖于外形而存在,而圣人不需要一切人为的东西。所以“恶用德”,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有人之形,无人之情”,即不让任何人为的东西侵入心灵,“常因自然”而已。这是庄子无为无己的哲学思想在道德问题上的体现。 【分节导读】 此节通过常季和孔子关于得道者王骀的讨论阐述了以道观物的观点。以道观物,超越了物本身的层面,便不会被物体之间的差异迷惑。王骀并未因缺少一只脚不同于常人而自觉有所丧失,这是得道的结果。而道不仅可以让人不再怨得怨失,还会让人散发出超凡的魅力,身体残疾的王骀虽“立不教,坐不议”,无意为人之师,却仍吸引来大量求学求问之人,连孔子都“将以为师”。 【原文】 鲁有兀者王骀a,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b:“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c。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d?是何人也?” 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e!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f,其与庸亦远 矣g。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h。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i,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j。” 常季曰:“何谓也?” 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k,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常季曰:“彼为己l,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m,物何为最之哉n?” 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o。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p,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q,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r。将求名而能自要者s,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t,直寓六骸u,象耳目v,一知之所知w,而心未尝死者乎x!彼且择日而登假y,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注释】 a兀:断足。王骀:庄子虚拟的人名。骀,即“驽”,含有大智若愚的意思。b常季:传说为孔子弟子。 c中分鲁:意谓鲁国的学生一半跟孔子,一半跟王骀。中分,对半分。d无形而心成:无形之中心有所获,潜移默化之功。e奚假:何止。f王:胜,超过。g庸:常人,普通人。h不与之遗:不会随着遗落。i审:明辨。无假:无所假借,无所待。j命物之化而守其宗:顺任事物的变化却执守事物的根本。k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把万物看成一体,则不感到有什么丧失。l彼:指王骀。为己:指修养自身。m常心:原始本然之心。此心无分别好恶的作用。n最:聚,归依。o唯止能止众止:唯有静止的水面才能留住众人停下来去照鉴。p正生:使自己的心性纯正。生,通“性”。q保始之征:保全本始的特征。r九军:天子六军,诸侯三军,通称九军,一军是一万二千五百人。此处泛指军队多。s自要:自己要求自己,自求上进。t官天地,府万物:主宰天地,包藏万物。u直寓六骸:把六骸视为寄寓的旅馆。寓,寄托。六骸,头、身、四肢,指人体。v象耳目:把耳目视为表象。w一知之所知:天赋的智慧所能知道的领域。x心未尝死者:心中未尝有死生变化的观念的人,即得常心的人。y登假:升到高远。假,通“遐”,高远。 【译文】 鲁国有个断足之人叫王骀,跟从他游学的人和跟从孔子学习的人相当。常季问孔子道:“王骀是断足之人,跟从他游学的人和先生的弟子在鲁国各占一半。他立不施教,坐不议论,向他游学的人脑中空空而去,回来却满载而归。果真有不言之教,在无形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这位先生,他是个圣人,我也落在后面还没来得及去请教他。我将拜他为师,何况不如我的人呢!何止鲁国,我将要引导天下的人去跟从他学习。” 常季说:“他是个断足之人,而能胜过先生您,他超出普通人也一定深远得多了。如果是这样,他运用起心智来将是怎样的呢?” 孔子说:“死生是极大的事,却不能影响到他,即使天地翻覆,他也不会随之遗落毁灭。他洞悉无所凭借的道理而不随外物的变化而变化,顺任万物的变化而固守万物的根本。” 常季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从万物相异的角度看,肝和胆就像楚国和越国相距那样远。从万物相同的角度看,万物都是同一的。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关心耳目适宜什么样的声音和颜色的问题,只求心畅游于德的和谐境地。万物只见其同一而不见其有什么丧失,看到断去一足就像丢掉一块泥土一样。” 常季说:“他是修养自身罢了,用他的智慧获得明理之心,用明理之心获得无所分别的平常心,那么众人为何会聚在他周围呢?” 孔子说:“人不会在流动的水面照自己的影子,而是在静止的水面照自己的影子,只有静止的水才能使众人停下来照自己的影子。植物从大地获得生命,唯有松柏禀自然之正,冬夏常青;众人从上天获得生命,唯有尧舜得自然之正,在万物之中为首领。幸而他们能自正心性,才能引导众生端正。保全本始的特征,具有无所畏惧的本质。即便是独自一人,也敢入千军万马之中。为了求名而能自己要求自己的人,尚且能这样,何况主宰天地,包藏万物,以身体六骸为寓所,以耳目为表象,天赋的智慧能观照所能知道的领域,心中未尝有死生变化的观念的人呢!他将指日达到高远的境界,这样的人,人们都愿意追从他。而他哪里肯把能吸引众人当回事呢?” 【分节导读】 在此节中作者用一段对话表达了“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观点。申屠嘉是受刑残废之人,子产是有名望的贵族,站在世俗的立场上前者卑而后者尊。而作者故意通过这种对比强烈的设置说明得道者未必是世俗意义上的达官显贵。子产羞于与社会地位低于自己的申屠嘉同进同出,斤斤计较形骸之外的高低之别,不能以平等之心待人,远远没有得道。而申屠嘉虽遭刑罚却不以为辱,顺安天命,终获心灵之平静,淡泊安然。人不能以地位尊卑来判断人的德行,也不能以形骸是否完备来衡量一个人的境界高低,得道之人早已对形骸之外的千差万别视若无睹。 【原文】 申徒嘉a,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b。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c,子齐执政乎?” 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d?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e,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 子产曰:“子既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f,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g。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h。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i?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j:“子无乃称k!” 【注释】 a申徒嘉:姓申徒,名嘉,郑国贤者。b郑子产:郑国大夫,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曾任国相。伯昏无人:庄子虚拟人名。c执政:宰相。子产是郑国执政大臣,故自称执政。违:回避。d说:同“悦”。后人:瞧不起人。e鉴:镜子。f状:申辩。不当亡:不应当残形。g羿:上古时的射箭能手。彀中:射程之中。 h废然:怒气消除的样子。i洗我以善:用善道来教导我。j蹴然:惭愧不安的样子。k子无乃称:你不要再说了。 【译文】 申徒嘉是个断了脚的人,他和郑子产同是伯昏无人的弟子。子产对申徒嘉说:“我先出去,你就留下来;你先出去,我就留下来。”到第二天,子产和申徒嘉又共堂同席坐在一起。子产对申徒嘉说:我先出去,你就留下;你先出去,我就留下。现在我要出去,你可以稍留一会儿吗?还是不能呢?你见到执政大臣而不知道回避,你要把自己当成执政大臣和我平起平坐吗?” 申徒嘉说:“在老师门下,有这样的执政大臣吗?你炫耀你的执政身份而瞧不起别人吗?听过这样的话:‘镜子明亮就不留下灰尘,留下灰尘镜子就不明亮。长久和贤人相处就没有过失。’现在你来先生这里是想求学修德,还说出这样的话,不是太过分吗?” 子产说:“你已经是这样了,还要和尧争善。估量一下你的德行,还不够你自我反省吗?” 申徒嘉说:“自己申辩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应当断足残形的人众多,不为自己的过错辩说认为自己不应当存足全形的人很少。知道事情的无可奈何而能安然接受自然的命运,唯有有德的人能做到。正如我们走进羿的射程之中,那中央的地方,是箭矢必中的地方;然而也有没被射中的,那是命运。人们因自己双脚齐全而嘲笑我脚不全的很多,我听了很愤怒;等到了老师这里,我的怒气全消了。这不是先生用善来洗净了我的心吗?我跟随老师游学了十九年,从未感觉到我是断了脚的人。现在你和我交往于道德的修养之中,但你却从形貌上来衡量我,不也是过错吗?” 子产惭愧不安,改变了态度说:“请你不要再说了!” ……






![庄子-[线装中华国粹]-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15/20150221/B6721887.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