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车秀珍,邢诒,陈晓丹主编
页数:21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33142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从党的十七大开始,中国逐步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大会更是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深圳作为改革开发的排头兵和试验田,改革创新是其历史使命和强大动力,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高瞻远瞩,不断开展实践探索,早在2007年,就旗帜鲜明地提出“生态立市”的战略方针,2008年被环保部选定为首批生态文明试点地区,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尝试,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蓬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深圳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以“五位一体”为脉络,理论探讨结合实践探索,系统梳理了深圳的生态文明战略选择,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总结生态文明领域的主要经验,并展望了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新定位和关键路径,对于国内其他地区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车秀珍,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任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规划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开展环境战略、政策与规划、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重大研究。 邢诒,教授级高工,任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精通生态环境科研、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评、环境工程、环境管理与制度等领域。 陈晓丹,高级工程师,就职于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规划与政策研究所,主要从事环境规划、生态文明、规划环评、环境政策等方面研究。
目录
第一章 深圳经济特区生态文明道路选择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引领文明的一种发展模式
第二节 国外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节 深圳生态文明改革进程回顾
第四节 深圳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战略的树立
第二章 融人经济建设改革创新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第二节 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融人经济建设主要做法
第三节 改革创新典型实践
第三章 融人政治建设改革创新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
第二节 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主要做法
第三节 改革创新典型探索
第四章 融人文化建设改革创新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第二节 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融人文化建设主要做法
第三节 改革创新典型探索
第五章 融入社会建设改革创新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
第二节 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主要做法
第三节 改革创新典型探索
第六章 深圳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创新
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第二节 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主要做法
第三节 改革创新典型探索
第七章 深圳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建设情况
第一节 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区建设
第二节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试点
第八章 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新定位
第二节 深圳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第三节 率先实现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深圳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四 优化发展与生态文明阶段(2008年至今) 城市发展定位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地位,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2007年修编后的城市总体规划对深圳的性质定位为:创新型综合经济特区,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城市。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是: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的优势,担当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经济发达、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文化繁荣、生态宜居、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性城市和社会主义示范市;依托华南,立足珠江三角洲,加强深港合作,共同构建世界级都市区。 随着科学发展观在全国全面落实和生态文明的提出,深圳市也开始了绿色发展的进程。2010年5月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对于未来5年工作做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个目标”“一条主线”“四个导向”“六个协调”“五大原则”“八大举措”。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一条主线”,就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四个导向”,就是以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为导向;“六个协调”,就是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五大原则”,就是要坚持追求“好”、力争“快”、坚持“特”、突出“新”和立足“干”。2011年初,深圳市市长许勤在其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大篇幅论述“十二五”期间深圳由“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跨越的基本思路,并提出以“深圳质量”新理念引领发展,以新标杆指引方向。这一时期,深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深圳,围绕创造“深圳质量”,努力做到“六个着力”: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以改善公共服务为重点,着力提升社会发展质量;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着力提升生态发展质量;以推进特区一体化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着力深化改革创新,为创造“深圳质量”提供制度保障;着力扩大区域合作,为创造“深圳质量”拓展空间。 2008年,由于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效,深圳市被环保部选定为首批生态文明试点地区,全市印发生态文明“1980”文件,生态文明建设如火如荼。2009年,深圳市委市政府突破传统框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相融合,组建了具有“大部制”“大环境”“大服务”鲜明特色的人居环境委员会(简称“人居委”),启动了人居环境工作。人居环境委的职责包括:综合运用环保、水务、建设、住宅、气象管理等手段,发挥整体优势,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与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加强与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海洋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促进经济社会、城市建设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人居环境规划、政策、标准的导向作用,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效约束。机构改革要求充分发挥人居环境委“大部门”的作用,建立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促进人居环境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了厘清人居环境的内涵、外延和工作边界,为统筹指导全市人居环境工作提供纲领性文件,市政府印发实施《深圳市人居环境工作纲要》,明确了人居环境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环境保护工作从此全面上升到人居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新阶段,这为人居环境工作的发展跨越解除了体制束缚,释放出强大推动力,也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新支点和新方向,环境保护工作从此全面上升到人居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新阶段。深圳环保机构从1979年成立的仅有5人的市革委会环保办开始,实现了“办一局一委”三大跨越,管理网络覆盖到全市各街道,队伍壮大近千人。全市大环保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多部门统筹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环保工作全面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