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协商与对话:信息化时代中国治理变革的新路向

封面

作者:陈玉霞

页数:22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3347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共识是一个社会保持秩序与稳定的重要心理基础,是社会团结的精神纽带,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相当程度和一定范围的共识为基础。在人类化解冲突和建构社会秩序的过程中,主要有三种建构方式:政治制度、市场机制与思想意识,其中思想意识的一致是社会维持统一、团结与稳定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但是,差异始终存在,有差异就会有分歧、冲突和分裂。如何避免社会的分歧、冲突与分裂,如何获得并维系共识,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的团结、统一与稳定,是人类社会不断遇到且不懈探寻的问题。传统社会中的政治统治者主要通过实施强制性的权力与法律调控、沿袭传统的习俗、加强意识形态的宣传、灌输或道德教化等形塑社会成员的共同信念和普遍观念,从而将利益分化和观念分歧限定在可容忍或可控制的程度。现代社会初期,受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思潮的激发,西方国家的政治统治者和民众相信可以在普遍理性的基础上建构一个全新的自由民主的社会与政治秩序,可以在普遍权利的框架下解决多样化的利益与价值纷争。但是,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不断出现的社会运动,使人们意识到通过纯粹的单一的理性来化解价值与文化的冲突是不现实的。特别是随着20世纪后半期以来,社会多元化与异质性进一步发展,在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不断增强的时代,人们更加强调个性自由与价值多元。在这样的环境下,共识的领域正在日益缩减,基本上只有在政治与法律的领域尤其是宪法层面才有共识,而其他领域的共识正日益消失。这样的状况对社会团结、秩序与统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管理者通过高压和强制塑造共识的传统方式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逐渐失去了效力。如何重新建立起有效的政治合作与稳定的社会生活秩序,或者说在何种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民主社会政治秩序,是当前世界各国的管理者与理论家亟须面对和探讨的问题。

作者简介

  陈玉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新媒体中心主任,副研究员,四川大学硕士论文院外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大数据与政府治理等领域的研究,共有30多篇论文发表,论文《新媒体与中国民主政治》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先后主持和参与各级各类课题20多项。还参与了《四川文化产业蓝皮书》《传播学关键术语释读》《中国发展新闻学概论》《传媒与民族地区发展一一甘孜藏区新闻事业研究》等多部专著的写作。

目录

第一篇 新型城镇化下的网络舆论危机
第一章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的总体特征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面临的矛盾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易引发网络舆论危机的原因
第二章 中国政府网络舆论治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对四川网络舆论治理的调查
第二节 调查问卷分析与问题梳理
第三节 网络舆论危机的影响与危害
第三章 网络舆论治理的世界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国外网络舆论的治理手段与措施
第二节 国外网络舆论治理的启示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下政府网络舆论治理的优劣势分析及其体系构建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下政府网络舆论治理的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下中国网络舆论治理体系建设策略

第二篇 社交媒体时代的信任缺失
第一章 媒体传播权的让渡
第一节 “全景监狱”下的信息垄断
第二节 “共景监狱”下的传播权让渡
第三节 “共景监狱”对治理的挑战
第二章 四处肆虐的虚假信息
第一节 真相衰退的出现
第二节 真相衰退的后果
第三节 虚假信息的驱动因素
第三章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
第一节 信息安全的内涵与发展历史
第二节 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
第三节 信息安全问题带来的危害
第四章 如何重建信息时代的信任
第一节 推动制度建设与文化引导
第二节 利用科技的力量增加信息的透明度
第三节 用能打动人们心灵和思想的方式来传达事实
第四节 建立多种查验机制
第五节 提升受众的素养
……

第三篇 新技术挑战下的政府应急决策制度
第四篇 在协商对话中解决社会治理危机

节选

  《协商与对话:信息化时代中国社会治理变革的新路向》:  网络舆论危机是网络时代政府经常遭遇的一种危机,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又是矛盾多发的过程,政府更容易面临舆论的监督。如果政府在日常工作中不重视网络舆论,网络舆论发生时又处理不当,政府就会陷入网络舆论危机。  一损害党委政府形象  政府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府客观实在的认知和评价。它既包括政府本身的执政能力、整体素质、办事效率等,也包括社会公众对政府执政的理念、水平以及公共政策制定等行政行为的认知与评价。所以,政府形象不仅仅是政府本身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公众对于政府的所作所为感到满意。  由政府主导的新型城镇化,规模庞大,涉及的人口众多,会面临着诸多问题和矛盾。首先,城镇化是教育程度较低,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的落后地区农民向城市迁徙的过程,在这个迁徙过程中,如何让大量的农民能够在他们就业的城市安居下来将是政府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  其次,城镇化也是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转向以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为核心,社会结构从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演进过程。在前30年的城镇化过程中,四川每年有几十上百万人口迁移进城,而这些迁移人口并没有享受到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他们没有享受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就会形成长期的两地就业和居住的行为,把大量的消费行为转到农村,内需带动不起来。同时,他们这样一种钟摆式的流动,对交通的压力、对社会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今后20年,四川城镇化率仍有可能每年提高1个多百分点,这就意味着每年将有80万左右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大背景下,人口、产业向城市的高度集聚,必然会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贫民窟”显现等“城市病”。这些城市病将给城市居民带来不少的困扰,也给政府的管理带来极大的压力。  因此,四川的各级党委政府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既要解决过去城镇化人口数量型增长遗留的种种问题,还要面临新型城镇化质量型增长的各种压力和矛盾。如果党委政府不能科学统筹地做好规划,不能行之有效地解决好城镇化中的这些矛盾,在网络社会里,网民必然会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对党委政府的行为进行负面评价。而一些地方政府不仅执政能力比较薄弱,危机处理能力也不强。平时对舆论不关注、不关心,危机发生时,又不知如何应对,只知道采取删帖、屏蔽等传统压制手段。在传播渠道众多的即时网络时代,“堵”是堵不住的,反而会加剧网络谣言、小道消息等在社交平台的广泛传播,严重损害党委政府形象。  二造成公共决策失误  近年来,许多公共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都是网络率先发难,然后传统媒体跟进,形成强大的舆论态势,进而影响政府行为和公共决策。的确,网络舆论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也使得一些久未解决的问题迅速得到了满意的解决。但是,网络舆论对政府的公共决策也有负面作用。由于网络的快捷性和匿名性以及网民的非理性,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会使网络舆论产生偏差,影响公众认识和政府决策。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协商与对话:信息化时代中国治理变革的新路向》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0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