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鲁迅卷-志愿者文化丛书

封面

作者:钱理群

页数:168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1080617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钱理群先生2004年从北大退休前对北大学子提出了一个期待:“目光向下——要立足于中国的大地,沉入民间,更关注人民的真实生活,自己也要做一个真实的普通人。”退休后至2013年期间,钱理群先生躬身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及时总结现实的志愿者运动的经验,为中国志愿者活动作了理论提升工作的同时,努力地为中国的志愿者运动寻求更广泛、开阔的理论资源。

2013年开始,钱先生以主要的精力作了“志愿者文化丛书”的编写工作。这是对钱先生2004年所作的一篇雄文《中国知识分子“到农村去”运动的历史回顾》的继续和深入。“志愿者文化丛书”共六册,一册是《论志愿者文化》,由钱先生参与多种志愿者活动中的讲演和为与志愿者相关的图书所做的序言构成,包含大量事例,密切关联现实,语言浅显生动,有很强的可读性。另五册是精选的语录,一册介绍现代文化的先驱鲁迅关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改造”的思想;另四册主要是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卢作孚的历史经验的一个全面总结。钱先生通过卷轶浩繁的文献精选了这些先贤的语录,并为每段语录起了标题,给每本书写了长篇导读。钱理群先生这套“志愿者文化丛书”为中国志愿者运动、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寻求本土资源提供了“志愿”的学术支持,构建中国自己的志愿者文化的基本的理论。

作者简介

钱理群,1939年1月30日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杭州。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代表作有《心灵的探寻》《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周作人论》《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1948:天地玄黄》等。
退休后,更多关注语文教育、西部农村教育、地方文化研究和青年志愿者运动,同时从事中国当代民众思想现象研究。

本书特色

“志愿者”是 21 世纪以来出现的、以青年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群体,按中国的传统,称为“义工”。志愿者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所公民大学堂。志愿者将在这个自主、自由、多元、开放的群体中,学会参与和独立创造,学会对话、合作和互助,学会平等、公平和互惠,学会宽容、妥协、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这样的新理想、新思想、新伦理、新价值、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构成了全新的“志愿者文化”。
其中《论志愿者文化》一书,系钱理群先生长时间关注、参与志愿者活动,研究志愿者文化,本书是他多年研究和实践的成果。全书由“历史篇”“理论篇”和“实践篇”构成,系统地回顾了20世纪以来中国的历代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改造和志愿者活动的历史过程,深度阐发了相关的理论问题,并对“志愿者运动”“乡村建设”“农村教育”“乡村文化重建”“打工子弟教育”“平民教育”等实践领域的具体问题展开了独到的分析和总结,是我国目前最部系统阐述“志愿者文化”的著作。“志愿者”是 21 世纪以来出现的、以青年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群体,按中国的传统,称为“义工”。志愿者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所公民大学堂。志愿者将在这个自主、自由、多元、开放的群体中,学会参与和独立创造,学会对话、合作和互助,学会平等、公平和互惠,学会宽容、妥协、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这样的新理想、新思想、新伦理、新价值、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构成了全新的“志愿者文化”。

其中《论志愿者文化》一书,系钱理群先生长时间关注、参与志愿者活动,研究志愿者文化,本书是他多年研究和实践的成果。全书由“历史篇”“理论篇”和“实践篇”构成,系统地回顾了20世纪以来中国的历代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改造和志愿者活动的历史过程,深度阐发了相关的理论问题,并对“志愿者运动”“乡村建设”“农村教育”“乡村文化重建”“打工子弟教育”“平民教育”等实践领域的具体问题展开了独到的分析和总结,是我国目前最部系统阐述“志愿者文化”的著作。

《鲁迅卷》、《梁漱溟卷》、《晏阳初卷》、《陶行知卷》、《卢作孚卷》系钱理群对中国本土的志愿者文化资源进行一次发掘、整理与研究。首先推出的是现代资源,介绍了现代文化的先驱鲁迅关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改造”的思想。重点推出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建设的四大先驱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卢作孚的理论与实践。

为了便于年轻的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朋友的阅读与学习,钱理群先生从先驱者浩繁的著作里,精心选编了相关的语录,附有部分原文,并有详尽的“导读”。我们期待,这套丛书能成为志愿者公益组织思想建设和社会工作者教育的阅读文本,有助于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朋友,走进先驱者的精神世界,和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

目录

导读   

鲁迅论中国人和社会的改造与发展(语录)  

(一)目标篇(上)  

首在立人  

生存、温饱、发展 :人的三大权利  

走出奴隶时代  

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簇新的社会制度  

(二)目标篇(下)  

理想的人性  

自他两利  

. 人各有己,群之大觉近矣  

. 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 自他两利的道德观  

致人性于全  

. 经济是最要紧的  

. 人的本能欲望并非罪恶,并非不净  

. 物质能尽人生之本吗?  

. 精神现象实人类生活之极巅  

. 科学乃人性之光  

. 警惕科学崇拜  

. 致人性于全  

人非信无以立  

. 人非信无以立  

. 伪士当去,迷信可存  

. 革新者心里有理想的光  

. 警惕“做戏的虚无党”  

. 主张的变化无线索可寻,可称之为流氓  

真的猛士  

. 敢于正视,大胆看取人生 

. 发出较真的声音  

. 瞒和骗的大泽  

. 宣传和做戏  

诚与爱  

. 灌输诚爱二字,甚当  

. 以离绝了交换关系、利害关系的天性的爱为纲  

.“幼者本位”的父母之爱  

. 用无我的爱牺牲于后起新人  

.“弱者本位”的爱,关心平民的疾苦  

. 生命被毁得太滥了  

. 叫出没有爱的悲哀  

(三)道路篇  

改革之路  

. 唯一的救济方法是革新  

. 中国改变之不可缓  

. 倘不彻底改革,就要从“世界人”中挤出  

.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永远需要改革  

. 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 

. 必须先改造了自己  

. 中国太难改革了  

. 改革的动力和阻力  

. 无物之阵 

. 中国是个大染缸  

. 反复和羼杂 :中国改革的曲折性  

. 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开放之道  

. 比较既周,爰生自觉 

. 放开度量,大胆地尽量吸取新文明 

. 遥想汉人多少闳放 

. 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 向仇敌学习 

. 质疑“言非西方之理弗道”  

. 警惕“爱国的自大”“爱亡国者”和 “兽性爱国主义” 

. 警惕“一致对外”口号下的勾当 

(四)精神篇  

硬骨头精神  

. 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  

. 中国的脊梁  

. 摩罗诗人  

. 精神界战士  

. 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 

韧性精神  

1. 非韧不可 

2. 一代、二代……奋斗下去  

. 慢而不息,锲而不舍  

. 壕堑战  

. 反对“赤膊上阵”  

泥土精神  

. 泥土比天才更切近 

. 要不怕做小事情 

. 中国需要做苦工的人  

. 认真做事 

. 要留有余地  

. 执着现在,执着地上  

. 实地经验更确凿  

寄语青年  

文本选读  

灯下漫笔  

导师  

这个和那个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鲁迅卷-志愿者文化丛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0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