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燕
页数:165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29591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了简要而系统的介绍与分析,以清晰的条理、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中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音乐、民间说唱音乐、民间歌舞音乐、民间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力求在介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博大内容的同时,把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全书立足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注重相关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努力克服以往同类教材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者简介
王燕,陕西人,文学硕士(中国音乐史研究方向)。在高校从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研究以及科研管理工作。在《北京教育》《音乐天地》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如《论汪立三钢琴改编曲二度创作的“想象”过程》《天津时调的音乐特点及其创新发展》《从歌剧浅析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浅谈艺术类院校流行演唱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之教学改革》等。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省级、校级科研课题多项,其中主持的《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科研机制创新研究>>获2017年度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奖。
目录
第一节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导论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内涵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功能与价值
第二节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与音乐体系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
第三节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
一、远古与先秦时期的音乐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三、隋唐时期的民间音乐
四、宋元时期的民间音乐
五、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
六、近代与现代的民间音乐
第二章 中国汉族的民间歌曲
第一节 汉族民间歌曲概述
一、汉族民间歌曲简介
二、民歌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作用
三、我国民歌的发展历史
四、汉民歌的体裁划分
第二节 劳动号子
一、劳动号子概述
二、劳动号子的类别及鉴赏
第三节 山歌
一、山歌概述
二、山歌的类别及鉴赏
第四节 小调
一、小调概述
二、小调的类别及鉴赏
第三章 中国汉族民间歌舞音乐
第一节 汉族民间歌舞音乐概述
一、民间歌舞音乐简介
二、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秧歌
一、秧歌的表演形式与音乐
二、秧歌的代表性种类
第三节 花灯
一、花灯的表演形式与音乐
二、花灯的代表性种类
第四节 采茶
一、采茶的表演形式与音乐
二、采茶的代表性种类
第五节 花鼓
一、花鼓的表演形式与音乐
二、花鼓的代表性种类
第四章 中国汉族说唱音乐
第一节 汉族说唱音乐概述
一、说唱音乐简介
二、汉族说唱音乐的发展历史
三、汉族说唱音乐的分类
第二节 鼓词类说唱音乐
一、代表性曲种——京韵大鼓
二、京韵大鼓的唱词、唱腔与腔调
三、京韵大鼓的流派与名作鉴赏
第三节 弹词类说唱艺术
一、代表性曲种——苏州弹词
二、苏州弹词的表演形式
三、苏州弹词的流派与名作鉴赏
第四节 道情类说唱艺术
一、代表性曲种——河南坠子
二、河南坠子的表演形式
三、河南坠子的流派与名作鉴赏
第五节 牌子曲类说唱艺术
一、代表性曲种——四川清音
二、四川清音的唱腔与名作鉴赏
第六节 杂曲类说唱艺术
一、代表性曲种——天津时调
二、天津时调的曲调与名作鉴赏
第七节 琴书类说唱艺术
一、代表性曲种——四川扬琴
二、四川扬琴的唱腔与名作鉴赏
第八节 走唱类说唱艺术
一、代表性曲种——东北二人转
二、东北二人转的唱词、唱腔与名作鉴赏
第九节 板诵类说唱艺术
一、代表性曲种——四川金钱板
二、四川金钱板的唱腔风格与名作鉴赏
第五章 中国汉族戏曲音乐
第一节 汉族戏曲音乐概述
一、戏曲音乐简介
二、汉族戏曲音乐发展简史
三、汉族戏曲音乐的组成
四、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
第二节 汉族主要声腔及其代表剧种
一、昆腔(昆曲)与昆剧
二、皮黄腔与京剧
三、高腔与川剧
四、梆子腔与豫剧
第三节 汉族戏曲的地方剧种
一、评剧
二、黄梅戏
三、越剧
四、湖南花鼓戏
第六章 中国汉族器乐
第一节 中国汉族器乐概述
一、器乐与民族器乐
二、汉族器乐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独奏乐器类民族器乐
一、吹管乐
二、拉弦乐
三、弹拔乐
四、打击乐
第三节 合奏乐类民族器乐
一、丝竹乐
二、吹打乐
三、鼓吹乐
第七章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第一节 少数民族概况与少数民族音乐
一、少数民族文化与音乐
二、主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
第二节 少数民族民歌与说唱音乐
一、少数民族的民歌
二、少数民族的说唱音乐
第三节 少数民族的歌舞与戏曲音乐
一、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
二、少数民族的戏曲音乐
第四节 少数民族的乐器及器乐
一、少数民族的民族乐器
二、少数民族的民族器乐
参考文献
节选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二、劳动号子的类别及鉴赏 劳动号子依据劳动的不同产生不同种类的号子。依据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劳动号子可以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等几种。 1.搬运号子 搬运号子是指人们在用人力搬运货物时所唱的号子,例如装卸、扛抬、挑担、推车时唱的号子,特别是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情绪、提高效率所唱的号子。这类号子没有固定的唱词,全由领唱者即集体劳动的指挥者根据不同劳动类型即兴编唱。搬运号子的曲调和节奏往往是多次重复,一人领唱略有变化,众人相和部分更多的是应和领唱的衬词、吆喝,或对歌词的简单重复。 搬运号子结构短小,句式规整,节奏鲜明,与搬运劳动的动作配合密切,领唱发生在劳动的准备和间歇时段,众和则发生在集中精力进行劳作的时段。 搬运号子基本上可以分为3类:(1)装卸号,比较闻名的有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地的码头工人装卸号,如起重号、上肩号、扛包号等;(2)推车号,如四川成都的《板车平路哨子》、安徽省的《拉板车号子》以及天津的《推车号》等;(3)挑抬号,包括抬筐号、起肩号、卸包号、装车号、扛棒号等。 搬运号子的实用性很强,歌词大都为劳动呼号,很少实意词。多为领、和形式,少数有单人唱或对唱的形式。 《哈腰挂》是流行于我国东北林区的一种抬木号子,又称“吆号子”。所谓“哈腰挂”,就是弯着腰挂钩的意思。工人搬运木头时,领唱者唱出“哈腰挂呀”预备开始的号令,大家一起弯腰把挂钩挂在木头上,挺腰开始起步,形成相对的脚步,边走边唱,随着歌声的节奏齐步向前迈进。 《哈腰挂》采用交替式的呼应,领唱与相和者交替进行,将搬运号子需要齐心协力的气势呼喊出来。节拍采用混合拍子形式,更多运用强弱对比明显的节奏型,表达搬运劳作时的韵律性。曲调结构为单乐句的多次变化反复,乐句之间的衔接不固定,根据劳动的实际情况结束。 《哈腰挂》的音乐特征是:领腔唱实词,合腔唱衬词,生动地表现了搬运林木时这一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过程。 2.工程号子 工程号子是号子的一种类型,是指从事建筑(造房、修路、开河、修田等)、开采(采石、伐木等)工程等协作性强的劳动中所唱的号子,包括打夯、打硪、打桩、撬石等。 工程号子曲调起伏顿挫,节奏鲜明强烈,旋律富于动感,音乐流动性强,风格爽朗明快,有着极强的鼓舞劳动、活跃劳动情绪的作用。 工程号子主要包括打夯号子、打硪号子、采石号子等。硪,是建筑工程中砸地基或打桩时使用的一种工具,一般为一块圆形石头或铁饼,周围系着几根绳子。打硪时,数人围成一圈,在领唱者的指挥下,统一节奏拉动绳索将硪抛起,然后再顺势将硪重重地砸在地上,不断重复此种动作,逐渐将地基夯实或将桩砸牢。 劳动的强度和速度决定了工程号子节奏的快慢和歌唱性的强弱,劳动强度较小时,号子的曲调潇洒而豪爽,反之,号子的曲调就显得粗犷而沉重,节奏变得快而有力,旋律简单,更注重呼号带来的律动感。这类号子劳动动作统一、律动性强、节奏鲜明,很好地起到了统一劳动节奏和振奋精神的作用。 《打硪号子》是一首传唱于山东利津的工程号子。整首歌曲的结构简单规整,采用2/4拍,歌词由简单的五字加上衬词组成,曲调高亢嘹亮,这首歌曲中更多采用齐唱形式,很好地将力量集中在打硪这种劳动动作中,既有指挥劳动的作用,又能注意调节每个劳动者的情绪,充分调动了打硪者的积极性。 《打硪歌》是流传于湖南常德地区的一首打硪号子,属于打轻硪时歌唱的号子,后经湖南省歌舞团加工演唱而广为流传。由于打硪是协作性特别强的劳动种类,所以打硪号子常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