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克定著
页数:207页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173623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了中国戏曲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有关表演和艺术特点的谚语,也是艺术家的智慧结晶。这本《祖言——中国戏曲谚语说要》,谈到戏剧的发展、流变,以及戏剧与生活的关系,作者用深入浅出的笔法,谈来妙趣横生。作者对元、明、清的戏曲论著曾悉心研究,因此,他对戏谚的研究,往往联系历史、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等等其他的方面,多渠道多层面地展开他的论述、诠释、鉴赏。
作者简介
刘克定:中国作协会员,广东作协会员,杂文家,中国戏剧史研究者。著有《哑口而雄辩的沉思》、《响榻集》《辫子》《南风陌上》、《两个广东人》(又名“旧时星”)、《听涛文稿》、《中国成语中的兵器》、《未闲诗话》、《风雪夜归人》等。杂文曽获第26届上海新闻一等奖,27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人民日报金台奖。广播剧《姑娘,望着我》和《星期三的紫罗兰》曽获湖南广播电视优秀节目奖。人物评传《哑口而雄辩的沉思》《终有归时节》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
本书特色
在《祖言——中国戏曲谚语说要》中,谈到戏曲的发展、流变,以及戏曲与生活的关系,刘克定先生能用深入浅出的笔法,谈来妙趣横生,可见他在文化学术领域涉猎颇广,对元、明、清的戏曲论著曾悉心研究,因此,他对戏谚的研究,往往联系历史、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等其他的方面,多渠道多层面地展开他的论述、诠释、鉴赏。人们在浏览此书时多少有一点“曲径通幽处”的感觉吧!
——戏曲史家 蒋星煜
目录
目录
001残
001惭栌镂蛳仿
003病八柯薨穷骨,老来叫化坯”
006病霸谂锒プ隽国丞相,落棚下无钱买豆酱”
008病靶楦曜飨罚真假相宜;虚戈谓戏,弄假成真”
011病氨淇诔为心唱,化歌者为文人”
013病翱聪肺蘖思,去钱又落肉”
015病叭年出个状元,十年出不了个唱戏的”
017病把鄞笪奚瘢庙里泥人”
019病叭人赖幕脸冻死的旦,不热不冷吃丑饭”
022病爸型庑谐匀猓中内行吃粥”
026病安幌癫皇窍罚太像不是艺”
029病般己合繁H耍好汉人保戏”
032病俺师的汤,唱戏的腔”
036病澳穿破,不穿错”
039病疤迫千,宋八百,道不完的三列国”
042病耙想戏路通,全靠少年功”
044病扒戏一腔,白水淡汤”
00沧嫜浴—中国戏曲谚语说要
047病扒Ы锼蛋姿牧匠”
050病耙邋遢的干净,不要干净的邋遢”
052病耙演深,通古今”
055病昂孟钒讶顺醉,糟戏把人唱睡”
058病耙惶ㄎ薅戏”
061病叭分戏品,七分人品”
063病拔杼ǚ秸傻兀一转万重山”
065病叭分前场,七分后场”
068病安孤嵯е瘢花旦惜曲”
070病捌叻致喙娜分戏”
073病把У街羞处,方知艺不高”
076病耙徊慌ぶ冢百不随一”
078病俺∩喜欢汉筇ㄟ纭
080病俺匀獬匀层,看戏看乱弹”
082病拔迥甑母觳彩年的腿,二十年练不好一张嘴”
084病熬瘸∪缇然稹
086病耙磺宥簧三越调,花鼓调子不用靠”
088病澳诹芬豢谄,外练筋骨皮”
090病澳暇┑奖本,人生艺不生”
092病敖巧无大小,配戏不配人”
094病白黾墒见,叠见生厌”
096病安痪一师,不长一艺”
098病耙淮Π菔Γ八方学艺”
100病疤ㄉ瞎垡眨台下观德”
102病耙灰詹痪,误了终生”
104病笆煜芬当三分生,练成再加三分工”
106病叭胂非椋明戏理”
108病耙幌芬恍星唬切勿一道汤”
110病俺雎砻判媵Р还叮进马门三步才收”
112病跋瓤匆徊阶撸再看一张口”
114病扒аР蝗缫豢矗千看不如一练,千练不如一串”
116病澳出大价钱,不雇赖箱官”
119病澳教艺压钱,不教钱压艺”
121病霸绨缛光,晚扮三慌”
123病疤牢渚唬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126病跋惺敝孟录笔庇茫急时抓来不管用”
128病鞍看你个后,唔看你个老”
129病俺戏不动情,看戏不同情”
131病耙荒旯茏佣年笙,十年笛子不中听”
134病耙听秦腔胆,梆子、手锣、二股弦”
136病扒刖更看戏中戏,对影休推身外身”
140病坝锌谖蘅诳诖口,是人非人人舞人”
143蚕非丛谈
145惭枰ヌ皆
155苍杂剧与戏曲史
160补蠢赣胪呱
163病耙衾帧⒏栉柘扔谙非”考
169病绑俾防堵疲以启山林”的中国戏曲
181哺阶
183踩宋
187彩跤
205舶
节选
北京天桥,过去有许多名嘴扎堆,有说相声的、说书的、唱大鼓的……一张嘴,可以把一部三国说得活灵活现,千军万马,血战疆场,人喊马叫,火光冲天,有声有色,紧扣人心。说梁祝,生死相托,欲说还休,十八相送,缠绵缱绻,催人泪下,说得天崩地裂,悲伤欲死。说相声的,三两句话,包袱一甩,让你笑得直不起腰。到得苏州书场,泡一壶茶,找个角落坐下,听听评弹,吴音媚好,轻清柔缓,抑扬顿挫,弦琶琮铮,可以叫你几个时辰不想动弹。……
所以说:“说书的表嘴”。那种语言的艺术,可以使听者如醉如痴。老舍先生曾常去书场,他的小说中优美生动的语言艺术,得助于书场大鼓评弹艺术的熏陶。
与表嘴不同,演员唱戏,靠的是腰腿功夫,如身段、亮相、造型,如对打、腾空翻、旋子等等,使这些技艺美化,主要靠腰腿,不是简单能唱能表演就行。
戏剧演员,不管生末净旦丑,都很注意练腿功,尤其生、净,为了在台上走好台步,睡觉的时候,两腿之间的膝关节部位要夹一个沙包,并在小腿部位用布条将两腿紧紧缠住,天长日久,双腿就稍显盘势,这样走起台步来,才不会夹着双腿,姿势就大,舞台动作就好看。
腰腿功夫练不好,就没法上台演戏。但也并不是说光有好的腰腿,就可以“一招鲜,吃遍天”,没有好的艺术修养、文化修养、道德修养、艺术表现力,也还是演不好戏的。因为技艺不等于艺术。登上艺术巅峰,光有好的腰腿,不一定上得去。同样的道理,说书的光有一张寡嘴,缺乏艺术表现力,缺乏艺术修养,也是难以征服观众的。
为什么欧阳予倩称赞梅兰芳是美的化身?就是因为梅兰芳有高深的艺术造诣,举手投足,无瑕可指。盖叫天演武松,那个造型,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具有美感,这不单身段功夫好,艺术修养也到家。
歌舞比戏曲产生得早,自周开始,歌舞、乐奏已很盛行,所以研究中国戏曲的产生和发展,莫如先研究音乐的起源。
中国古代为什么有遵从音乐的传统?《礼记》说:乐起于人心之感动,故闻乐足以知个人心中之情感;“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那时候的乐,只是表达一种气氛,没有乐谱,没有更多的“音乐语言”。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认为韶乐是平和之音,而武乐则代表战伐,不利于祥和。
孔子认为韶武雅颂是盛世之音,和谐之音,格调中正和平。歌颂了舜帝以揖让得天下,这种让贤与能是孔子所追求的,所以深得孔子的欣赏,“闻韶乐之,三月而不知肉味”。相比之下,歌颂武王伐纣,以征伐得天下的武乐,就为孔子所难苟同,认为武乐尽美而不尽善,稍差于韶。他的“乐正”,是以雅颂为标准。
音乐既反映民风,也是一种教化的方式。“钟鼓之声,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喜而击之则乐。其志变,其声亦变。”(《说苑·修文》)
音乐成为礼制的需要,使礼和乐互相关联,缺一不可。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就是指鲁国当时一些乐残缺失次,周礼难以弘扬。周游考察后返鲁,第一件事就是修订礼乐。
这就告诉我们,礼乐发展,有了音乐歌舞,成为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甚至治病驱邪的原始宗教歌舞,后发展为傩舞和祭祀文化娱乐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