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应用文写作导练/席忍学

封面

作者:席忍学, 主编

页数:232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436408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应用写作导练》是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而编写的大学应用文写作教材,共八章内容,分别为应用文概述、日常事务类应用文写作导练、行政公文类应用文写作导练、经济类应用文写作导练、社交礼仪类应用文写作导练、新闻传播类应用文写作导练、科技学术类应用文写作导练、法律类应用文写作导练。本书不仅适合于用作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的通识教育教材和写作课教材,而且适合、企最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阅读。本教材能够快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也有助于提高、企最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作者简介

席忍学,男,1965年8月出生,商洛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商洛学院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兼职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

目录

第一章 应用文概述
第一节 应用文的性质与特点
第二节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应用文的作用与类别
第四节 应用文的主旨与材料
第五节 应用文的思维与表达
第六节 应用文的结构和语言

第二章 日常事务类应用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书信
第三节 计划、总结
第四节 申请书、倡议书、保证书
第五节 介绍信、求职信、推荐信
第六节 启事、声明
第七节 契据

第三章 行政公文类应用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决议、决定、命令(令)
第三节 公报、公告、通告
第四节 通知、通报
第五节 意见、报告
第六节 请示、批复
第七节 议案、函、纪要

第四章 社交礼仪类应用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请柬、聘书
第三节 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
第四节 贺电、贺信、贺卡
第五节 讣告、悼词、吊唁函
第六节 感谢信、表扬信
第七节 开幕词、闭幕词

第五章 新闻传播类应用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消息
第三节 通讯
第四节 新闻特写

第六章 经济类应用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经济合同
第三节 招标书、投标书
第四节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第七章 科技学甫类应用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科技报告
第三节 学术论文
第四节 科技说明文

第八章 法律类应用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起诉状
第三节 上诉状、申诉状
第四节 答辩状

参考文献
附录一:标点符号用法
附录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附录三: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附录四: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节选

  《应用文写作导练》: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规范和行政工作的日益严谨,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能否正确书写应用文关系到信息沟通的成败与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应用文由来已久,伴随着文字的诞生就出现了应用文写作,且应用文的发展和社会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相辅相成。我国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孕育期(原始社会)、萌芽期(奴隶社会)、成熟期(战国、秦)、发展期(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高峰期(唐、宋)、稳定期(元、明、清)。  一、最早的应用文  原始社会没有文字,人们只能听说,无法书写,相互间的交流主要依靠口耳相传。因此,真正的应用文写作应该是在文字出现以后。应用文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中国文字的产生,二是阶级集团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公务活动和文字同时具备,才是应用文产生的必要条件。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我国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这种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所以称作“甲骨文”。甲骨文的内容包括祭祀、征伐、狩猎、年成等,大都是商王朝各种活动的记录和文告,其文辞几乎都是为了实际应用。因此,甲骨文可以被看作我国最早的应用文。  一、古代社会的应用文  为了适应国家政务管理及人们交往的需要,千百年来,应用文从文种到格式,从内容到风格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一是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文种不断增多,新的形式不断产生,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的形式逐渐被改造或淘汰。二是各种文体越来越完备,要求越来越明确。特别是作为官方使用的公文更是不断趋于完善。不断发展的应用文体系,对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应用文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一)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应用文  随着国家行政制度的强化和社会的发展,应用文逐渐有了分工,形成文种。西周时主要的文种有诰、誓、命等。同时期还产生了一些专业文书,如用于登记土地、财务的账簿文书,用于反映结盟关系的盟约文书,用于记载和约束奴隶的奴籍文书等。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了反映各国兼并和新旧斗争的文书种类,如用于征战号召、揭露敌人、颁布军纪的“檄文”,用于国家间相互往来的“移书”,用于加封晋爵的“玺书”,用于国家间订立盟约的“盟书”,用于向上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意见的“上书”等。应用文由卜问到记言,文种不断增多,使用范围日趋扩大,行文方式也逐步走向规范化。  (二)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一了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包括文书制度,这对应用文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奠定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公文体制基础。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文体增加,二是文体内涵发生变化,三是行文关系开始有了明显的区别。如改“命”为“制”,改“令”为“诏”;在以前文种的基础上,确定了“制”和“诏”两种下行文;确立了一种称为“奏”的上行文。汉承秦制,并有所发展。“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日章,二日奏,三日表,四日议。”(《文心雕龙》)不仅文种增加,而且各种文种的分工和要求也越来越明确,形式也随之越来越完备、规范。在公文发展的同时,民间的契约、书信之类的应用文也随着社会经济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而发展起来。以后历代文种的沿革都是在秦汉文种的基础上有所增换而已。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北周把“制”改为“天制”,“赦”改为“天赦”,还增加了“令”和“符”两种针对不同行文对象的下行文。上行文如三国时期增加的“启”。秦汉时期,应用文,特别是公务文书的格式、用语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反映上下等级森严、职责分明的封建等级制度。首先是区分行文关系,明确规定了上行和下行的文种。其次确立了公文的避讳制度和抬头制度,行文中凡遇到皇帝之名,包括其同音字都要回避,凡遇到本朝代名、帝号或与皇帝言行有关的字,如制、旨等,都要换行顶格书写。先秦用印,不论君王与百官,都可以称“玺”。秦始皇时,“玺”成了皇帝印章的专称,百官之印只能称“印”或“章”。以后的各个朝代都继承和发展了这种制度。大臣在行文时对皇帝的名字及有关字句都要避讳,自称时必须使用谦辞。撰写上行文时,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一般都要有表示谦恭语气的惯用语,如开头称“臣某言”“臣昧死以言”,结尾一般说“稽首上述书恩陈某”“谨奉表以闻,陈某诚惶诚恐”等。  (三)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公文文种名称发生了一些变化,下行文有册书、制书、慰劳制书、发赦、论事赦书、赦牒御礼、诰命等;上行文有奏钞、奏弹、露布、议、表、状等;平行文有移、咨等。此外还有一种君主用以答复臣下奏疏的批,又称“批答”,后世的批复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唐宋时期公文的格式逐渐完善并且比较固定了,惯用的行文方式已经形成。宋代不仅对公文首末用语、避讳等作了严格的规定,并且对书写文字的大小、每行的字数、年月、件数等细节,都作了详细的规定。虽然公文格式日趋严格,但行文表达却越来越铺排烦琐了。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应用文写作导练/席忍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68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