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剑主编
页数:201页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404879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篇, 上篇为影视媒介演进与行业创新, 中篇为新媒体影视企业生态和产业链, 下篇为从业人员的核心素养和职业能力, 共九章。
目录
第一章 影视媒介演进与技术发展
第一节 影视传统媒介
第二节 影视新媒介
第二章 影视理念更迭与行业创新
第一节 “互联网+”影视
第二节 “VR+”影视
第三节 “人+”影视
第三章 新媒体影视发展现况与未来趋势
第一节 国际新媒体影视巡览
第二节 国内新媒体影视现况
第三节 影视发展的未来趋势
中篇 新媒体影视企业格局与产制链
第四章 新媒体影视企业格局与架构
第一节 视频分享
第二节 互联网影业
第三节 网络直播
第四节 未来影视
第五章 新媒体影视产品研发与创制
第一节 题材发掘
第二节 用户分析
第三节 项目研发
第四节 影视制作
第六章 新媒体影视产品营销与运营
第一节 产品营销
第二节 项目运营
下篇 从业人才的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
第七章 核心素养
第一节 伦理法规
第二节 国际视野
第三节 用户思维
第四节 信息素养
第八章 知识基础
第一节 影视鉴评
第二节 终端认知
第三节 营销基础
第四节 项目经验
第九章 专业能力
第一节 题材挖掘
第二节 产品研发与创制
第三节 新媒体宣发
第四节 分端传播与互动设计
第五节 影视制作实践
参考文献
节选
《新媒体影视》: (一)技术共享 当前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变革,互联网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影视媒介的融合也随之发展。尽管各终端解码方式有所不同,但由于技术共享,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和网络PC端等观看同样的影视作品。此外,用户通过登录账号,还能够进行跨屏互动、影视资源的云储存等,可以说,技术共享是移动网络时代的基础。 (二)内容共享 不同的传播载体导致不同的传播形式,同时,不同的传播形式又使得传播的内容展现有所不同。由于技术和硬件的融合,在内容的生产制作上就要考虑到媒介融合的特性。近年来兴起的网络电影,由于其传播渠道为互联网,题材更迎合年轻受众需求,篇幅和形式也同传统电影不尽相同。如广受大众喜爱的微电影,时长通常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拥有完整的情节内容,很适合在上班途中的碎片化时间观看。微电影拍摄对设备要求相对较低,适合业余爱好者参与其中。 (三)受众共享 由于媒介融合,同一部作品可以在不同载体上进行传播,在不同终端上进行播放,很多用户会根据不同环境和需要,选择更合适的方式,不同媒介的受众融合度自然升高。尽管中老年人更习惯于通过传统媒体来观看电视剧,但由于电视等媒介有播出时间和内容的限制,不少观众在观看电视之余,还会通过网络来获取已播内容或者花絮、预告等,进行剧情回顾或相关资讯获取,以满足其更多需求。 (四)终端共享 经历了前期的发展,生产制作的内容和受众等都进行了融合,不少运营商为了拓宽业务领域而推动终端共享。如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都推出了手机客户端、电视盒子等不同终端产品,使用户在不同终端都可以享受到同一个平台的影视资源,增强了用户黏性。同时,也为用户通过同一账号进行影视资源的跨屏管理等提供了便利。 在影视作品的生产、运营、接收三个环节都进行了融合后,最终达成整个产业的融合。产业融合不仅使得行业各部分进行对接,增加合作,也给一些公司打造内部完整的产品生产链打下了基础,同时,还为进一步地加深行业内的相互合作提供了可能。 二、系统完备的全产业链 中国的新媒体影视由于有了“互联网+”的作用,与传统影视相比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投资、制作、发行、放映、营销、衍生品等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在进行重新整合布局。宏观来说,新媒体影视产业链主要涉及三个主体:源头的影视内容提供商(包括影视制作公司或个人等)、中间的视频运营商(如各视频网站)和终端观看视频的用户,此外还涉及广告商、技术公司、投资公司、监管部门等外围主体。如果换个角度,通常我们所探讨的产业链则分为四个部分:制作、宣传发行、播出放映以及衍生。 (一)制作 近些年来,由于以网络文学为来源的大IP剧的走红,国内新媒体影视的产业链得以迅速发展和完备。相比从前,如今电视剧从题材到剧本都有专业团队进行创作。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在电视剧内容的来源有了变化。许多电视剧都是热门网络文学作品、网络游戏等的影视化改编,即所谓的IP剧。编剧被淡化,热门IP则越来越抢手。近年大热的电视剧如《琅琊榜》《花千骨》《锦绣未央》等,都是网络热门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专业性的题材选择和剧本创作逐渐具有了互联网大众化的元素。 不止电视剧,电影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院线电影有着巨大的票房压力,为了以防万一,投资商都会选择符合大众口味、商业化较强的内容进行投资,这就导致了一些小众题材、文艺电影失去了进入院线的机会,而且作品数量的减少也使得这些电影更难出精品。但互联网的出现使这种情况有所改变。由于互联网用户众多,不论是如何小众的题材都能够找到一定数量的观众和爱好者,并且由于互联网使用者的年轻化,其对新事物、独特另类的风格接受度也更高。因此小众电影通过网络进行制作和放送,不仅避免了票房压力,也可以使更多的爱好者自由观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