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渭生著
页数:328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325902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杨渭生《南宋理学一代宗师——杨时研究》全面论证了杨时对道学理论(包括道统论)的阐扬和发展,对道学的传授、伊洛之学南传和福建闽学道学化所作的杰出贡献,此书的出版将进一步促进宋史、宋代思想史的研究。
作者简介
杨渭生,1932年生,福建南安人。1957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今四校合并为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历任杭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研究生导师、宋史研究室副主任,《杭州大学学报》文科版负责人(主编),杭州大学华侨联谊会副主席,杭州大学韩国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侧重宋史)、中国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侧重唐宋时期中韩关系)等。著有《宋丽关系史研究》、《两宋文化史研究》《十至十四世纪中韩关系史料汇编》(上、下册)《西湖通史•北宋编》等。
本书特色
杨渭生《南宋理学一代宗师——杨时研究》全面论证了杨时对道学理论(包括道统论)的阐扬和发展,对道学的传授、伊洛之学南传和福建闽学道学化所作的杰出贡献,此书的出版将进一步促进宋史、宋代思想史的研究。
目录
保护南宋皇城遗址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代序) -(1)
序言 -徐规(1)
序 朱瑞熙- 1 –
杨龟山先生画像暨像赞 -(1)
引 言 – 2 –
第一章 龟山家世与生平事迹 – 3 –
第一节 时代背景 – 3 –
第二节 龟山生平的三个时期 – 5 –
一、早年时期 – 6 –
二、中年时期 – 6 –
三、晚年时期 – 8 –
第二章 倡道东南的历史功绩 – 15 –
第一节 二程洛学 – 15 –
第二节 拜师程门皈依道学 – 17 –
第三节 传授道学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 20 –
一、力排“新学”以倡道 – 20 –
二、著书立说以明道 – 23 –
三、收徒讲学以传道 – 27 –
第四节 道南理窟的开山祖师 – 28 –
第三章 推广师说发展理论的诸多贡献 – 33 –
第一节 传承二程道学的基本理论 – 33 –
一、关于“道统论” – 33 –
二、关于“天理”论 – 35 –
三、关于“格物致知”认识论 – 36 –
四、关于人性论 – 38 –
第二节 推广师说的突出贡献 – 40 –
一、编订《二程粹言》 – 40 –
二、校正《伊川易传》 – 41 –
三、关于《西铭》的讨论与“理一分殊”的阐发 – 42 –
四、对儒家经典《四书》的诠释及其理论发展 – 44 –
第四章 安邦治国的政治思想 – 47 –
第一节 政治与学术背景 – 47 –
第二节 政治思想的四个要点 – 48 –
一、社稷为重,民为邦本 – 48 –
二、重视人才,知人善任 – 49 –
三、正心诚意,格君心之非 – 51 –
四、捍边卫国,坚持抗金 – 55 –
第五章 承上启下的闽学奠基人 – 57 –
第一节 古灵四先生与闽学 – 57 –
第二节 从洛学到闽学 – 60 –
一、二程洛学 – 60 –
二、从洛学到闽学的关键环节——奠基阶段 – 60 –
第六章 富有特色的教育思想 – 63 –
第一节 教育宗旨 – 63 –
第二节 教育内容 – 64 –
一、强调“正心诚意”的德育观 – 65 –
二、注重经典,探求义理精粹 – 65 –
三、重视“经世致用”的实学教育 – 65 –
第三节 教学方法 – 66 –
第七章 寓理于诗文、温厚自然的文学成就 – 69 –
第一节 众多诗文创作成就 – 69 –
第二节 文思卓越的文学思想 – 73 –
第三节 诗文辑佚简目 – 75 –
第八章 宏富的著述概况 – 77 –
第一节 著述编年 – 77 –
第二节 论著特点 – 83 –
一、传道解惑,立言以明道 – 83 –
二、宣扬道统,昌明道学 – 84 –
三、倡纳《学》、《庸》、《语》、《孟》四书要旨于道学轨辙
——对道学理论的发展 – 86 –
第三节 传世文集 – 89 –
第九章 杨龟山先生年表简编 – 93 –
第十章 杨时(龟山)研究资料 – 106 –
第一节 书刊资料(选辑) – 106 –
一、杨龟山先生全集篇名综录 – 106 –
二、杨龟山先生年谱选目 – 131 –
三、报刊资料索引 – 132 –
第二节 有关传记资料索引 – 137 –
一、宋人传记资料索引(节录)•杨时条 – 137 –
二、宋人传记资料索引补编(节录)•杨时条 – 139 –
三、现存宋人著述总录(节录)•杨时著述 – 139 –
四、现存宋人别集版本目录(节录)•杨时著述 – 140 –
五、宋史人名索引(节录)•杨时条 – 142 –
附录 – 144 –
一、《二程粹言》 – 144 –
二、杨文靖公墓志铭(龟山志铭辩等) – 216 –
三、行状略 – 223 –
四、(杨文靖公)遗事九条 – 225 –
五、宋史•杨时本传 – 228 –
六、宋史•罗从彦本传 – 232 –
七、宋史•李侗本传 – 234 –
八、宋元学案•龟山学案(节录) – 237 –
九、四库全书总目•二程粹言提要 – 247 –
一O、四库全书总目•龟山集提要 – 248 –
一一、道南释名 – 249 –
后记 – 252 –
序言 -徐规(1)
序 朱瑞熙- 1 –
杨龟山先生画像暨像赞 -(1)
引 言 – 2 –
第一章 龟山家世与生平事迹 – 3 –
第一节 时代背景 – 3 –
第二节 龟山生平的三个时期 – 5 –
一、早年时期 – 6 –
二、中年时期 – 6 –
三、晚年时期 – 8 –
第二章 倡道东南的历史功绩 – 15 –
第一节 二程洛学 – 15 –
第二节 拜师程门皈依道学 – 17 –
第三节 传授道学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 20 –
一、力排“新学”以倡道 – 20 –
二、著书立说以明道 – 23 –
三、收徒讲学以传道 – 27 –
第四节 道南理窟的开山祖师 – 28 –
第三章 推广师说发展理论的诸多贡献 – 33 –
第一节 传承二程道学的基本理论 – 33 –
一、关于“道统论” – 33 –
二、关于“天理”论 – 35 –
三、关于“格物致知”认识论 – 36 –
四、关于人性论 – 38 –
第二节 推广师说的突出贡献 – 40 –
一、编订《二程粹言》 – 40 –
二、校正《伊川易传》 – 41 –
三、关于《西铭》的讨论与“理一分殊”的阐发 – 42 –
四、对儒家经典《四书》的诠释及其理论发展 – 44 –
第四章 安邦治国的政治思想 – 47 –
第一节 政治与学术背景 – 47 –
第二节 政治思想的四个要点 – 48 –
一、社稷为重,民为邦本 – 48 –
二、重视人才,知人善任 – 49 –
三、正心诚意,格君心之非 – 51 –
四、捍边卫国,坚持抗金 – 55 –
第五章 承上启下的闽学奠基人 – 57 –
第一节 古灵四先生与闽学 – 57 –
第二节 从洛学到闽学 – 60 –
一、二程洛学 – 60 –
二、从洛学到闽学的关键环节——奠基阶段 – 60 –
第六章 富有特色的教育思想 – 63 –
第一节 教育宗旨 – 63 –
第二节 教育内容 – 64 –
一、强调“正心诚意”的德育观 – 65 –
二、注重经典,探求义理精粹 – 65 –
三、重视“经世致用”的实学教育 – 65 –
第三节 教学方法 – 66 –
第七章 寓理于诗文、温厚自然的文学成就 – 69 –
第一节 众多诗文创作成就 – 69 –
第二节 文思卓越的文学思想 – 73 –
第三节 诗文辑佚简目 – 75 –
第八章 宏富的著述概况 – 77 –
第一节 著述编年 – 77 –
第二节 论著特点 – 83 –
一、传道解惑,立言以明道 – 83 –
二、宣扬道统,昌明道学 – 84 –
三、倡纳《学》、《庸》、《语》、《孟》四书要旨于道学轨辙
——对道学理论的发展 – 86 –
第三节 传世文集 – 89 –
第九章 杨龟山先生年表简编 – 93 –
第十章 杨时(龟山)研究资料 – 106 –
第一节 书刊资料(选辑) – 106 –
一、杨龟山先生全集篇名综录 – 106 –
二、杨龟山先生年谱选目 – 131 –
三、报刊资料索引 – 132 –
第二节 有关传记资料索引 – 137 –
一、宋人传记资料索引(节录)•杨时条 – 137 –
二、宋人传记资料索引补编(节录)•杨时条 – 139 –
三、现存宋人著述总录(节录)•杨时著述 – 139 –
四、现存宋人别集版本目录(节录)•杨时著述 – 140 –
五、宋史人名索引(节录)•杨时条 – 142 –
附录 – 144 –
一、《二程粹言》 – 144 –
二、杨文靖公墓志铭(龟山志铭辩等) – 216 –
三、行状略 – 223 –
四、(杨文靖公)遗事九条 – 225 –
五、宋史•杨时本传 – 228 –
六、宋史•罗从彦本传 – 232 –
七、宋史•李侗本传 – 234 –
八、宋元学案•龟山学案(节录) – 237 –
九、四库全书总目•二程粹言提要 – 247 –
一O、四库全书总目•龟山集提要 – 248 –
一一、道南释名 – 249 –
后记 – 2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