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海底科学与技术丛书区域海底构造(下册)

封面

作者:李三忠等

页数:38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305929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是介于海洋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地史学之间的一门针对区域海底构造演化史的交叉学科。本书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从大洋盆地演化和洋底多圈层相互作用出发,条理化、凝练性介绍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四个主大洋的构造单元划分、典型构造分析及洋盆演化过程,并介绍了大火成岩省与深海深部演化过程的关联,继而拓展到古大洋演化的板块重建和古洋陆格局恢复,探讨了特提斯洋、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变迁,以及超大洋与超大陆的演化历史。下册侧重北冰洋板块系统演化、大火成岩省、历史大洋变迁、超大洋与超大陆。

本书特色

区域海底构造是介于海洋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地史学之间的一门针对海底构造演化史的交叉学科。本书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首先重点介绍板块构造理论中的威尔逊旋回,进而拓展至超大陆旋回,再从系统论的角度,由表及里,遵循读者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讲授海底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本既有基础知识,又有研究前沿成果的教科书。本书从大洋盆地演化和洋底多圈层相互作用出发,条理化、凝练性介绍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构造单元划分、典型构造分析及洋盆演化过程。

目录

第1章 特提斯洋演化
1.1 原特提斯演化
1.1.1 全球早古生代造山带:碰撞型造山
1.1.2 全球早古生代造山带:俯冲一增生型造山
1.1.3 全球早古生代造山带:华南陆内造山
1.2 古特提斯演化
1.2.1 古特提斯与缝合线
1.2.2 古特提斯与多岛洋
1.2.3 古特提斯与青藏演化
1.2.4 古特提斯与匈奴地体群
1.2.5 古特提斯与潘吉亚超大陆聚合
1.2.6 Pangea聚散动力机制与构造一气候模式
1.3 新特提斯演化
1.3.1 新特提斯域的构造单元划分
1.3.2 新特提斯洋的板块重建与构造演化
1.3.3 特提斯构造带的油气聚集与矿产资源
1.3.4 争论与前沿科学问题
第2章 古亚洲洋演化
2.1 古亚洲洋构造域地质单元划分
2.1.1 哈萨克斯坦构造域
2.1.2 图瓦一蒙古构造域
2.1.3 塔里木一华北北缘构造域
2.2 古亚洲洋构造域微板块、地块的构造亲缘性
2.2.1 图瓦一蒙古构造域
2.2.2 哈萨克斯坦构造域
2.3 古亚洲洋构造域缝合线
2.3.1 额尔齐斯一达拉布特一北天山缝合带
2.3.2 索伦—西拉木伦一长春一延吉缝合带
2.3.3 贺根山一黑河一谢列姆扎河缝合带
2.4 古亚洲洋演化历史
2.4.1 古亚洲洋的最早打开一中元古代
2.4.2 古亚洲洋新元古代一古生代演化
2.4.3 古亚洲洋的剪刀式闭合
第3章 古太平洋演化
3.1 依泽奈崎板块
3.2 法拉隆板块
3.3 库拉板块
3.4 纳兹卡和科科斯板块
3.5 菲尼克斯板块
3.6 全球板块重建
第4章 超大洋与超大陆
4.1 Columbia(哥伦比亚)
4.1.1 Columbia超大陆的提出
4.1.2 华北两条陆陆碰撞造山带的厘定
4.1.3 Columbia超大陆重建
4.2 Rodinia(罗迪尼亚)
4.2.1 Rodinia形成
4.2.2 Rodinia裂解
4.2.3 雪球地球与生物大爆发
4.3 Proto—Pangea(原潘吉亚)
4.3.1 早古生代主要造山带的全球分布
4.3.2 早古生代造山事件群
4.3.3 原潘吉亚超大陆:南美和北美板块拼合
4.4 Pangea(潘吉亚)和Panthalassa(泛大洋)
4.4.1 Pangea的提出
4.4.2 Pangea的形成
4.4.3 Pangea的裂解
4.5 Amasia(亚美)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海底科学与技术丛书区域海底构造(下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66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