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页数:23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305593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大安汉书遗址2001年的考古发掘成果。此遗址层位关系明确,器物组合完整,阶段性演进规律鲜明,具有突出的文化特征和代表性意义,分别可以明确为“古城文化”和“汉书文化”。本书以此次发掘成果为依据,刊布了汉书遗址代表的“小拉哈文化”“古城文化”“白金宝文化”“汉书文化”四种具有时序演进和谱系关系的夏至西汉早期考古学文化的遗迹和遗物。通过研究此遗址生产工具的类别、数量及器物组合等信息,推测其生业方式为以渔猎经济为主,兼营农业的定居模式,这一结论为嫩江流域夏至西汉居民生业方式和居住模式的复原研究提供了较为有力的证据。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大安汉书遗址2001年的考古发掘成果。此遗址层位关系明确,器物组合完整,阶段性演进规律鲜明,具有突出的文化特征和代表性意义,分别可以明确为“古城文化”和“汉书文化”。本书以此次发掘成果为依据,刊布了汉书遗址代表的“小拉哈文化”“古城文化”“白金宝文化”“汉书文化”四种具有时序演进和谱系关系的夏至西汉早期考古学文化的遗迹和遗物。通过研究此遗址生产工具的类别、数量及器物组合等信息,推测其生业方式为以渔猎经济为主,兼营农业的定居模式,这一结论为嫩江流域夏至西汉居民生业方式和居住模式的复原研究提供了较为有力的证据。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地层堆积与遗址分期
一、地层堆积
二、遗址分期
第三章 第一期文化遗存
一、遗迹
二、遗物
(一)陶器
(二)石器
(三)骨、蚌器
第四章 第二期文化遗存
一、遗迹
(一)房址
(二)灰坑
二、遗物
(一)陶器
(二)石器
(三)骨、角、牙、蚌器
第五章 第三期文化遗存
一、遗迹
二、遗物
(一)陶器
(二)石器
(三)骨、蚌器
第六章 第四期文化遗存
一、遗迹
(一)房址
(二)灰坑
二、遗物
(一)陶器
(二)铜器
(三)石器
(四)骨、角、蚌、牙器
第七章 结语
一、文化性质与年代
(一)第一期遗存文化性质与年代
(二)第二期遗存文化性质与年代
(三)第三期遗存文化性质与年代
(四)第四期遗存文化性质与年代
二、文化序列与渊源
三、生业模式探讨
附表
附录一 汉书遗址动物遗存研究
附录二 吉林大安汉书遗址石制品岩石学鉴定与岩石资源利用的环境考古研究
后记
Abstract
第二章 地层堆积与遗址分期
一、地层堆积
二、遗址分期
第三章 第一期文化遗存
一、遗迹
二、遗物
(一)陶器
(二)石器
(三)骨、蚌器
第四章 第二期文化遗存
一、遗迹
(一)房址
(二)灰坑
二、遗物
(一)陶器
(二)石器
(三)骨、角、牙、蚌器
第五章 第三期文化遗存
一、遗迹
二、遗物
(一)陶器
(二)石器
(三)骨、蚌器
第六章 第四期文化遗存
一、遗迹
(一)房址
(二)灰坑
二、遗物
(一)陶器
(二)铜器
(三)石器
(四)骨、角、蚌、牙器
第七章 结语
一、文化性质与年代
(一)第一期遗存文化性质与年代
(二)第二期遗存文化性质与年代
(三)第三期遗存文化性质与年代
(四)第四期遗存文化性质与年代
二、文化序列与渊源
三、生业模式探讨
附表
附录一 汉书遗址动物遗存研究
附录二 吉林大安汉书遗址石制品岩石学鉴定与岩石资源利用的环境考古研究
后记
Abstra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