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海外中国当代史研究理论前沿

封面

作者:王健

页数:292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520246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纵、横两个方面对海外中国当代史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在结构安排上分为两大部分。靠前部分从区域国别入手,对北美、苏联及俄罗斯、亚太地区、欧洲地区从事中国当代史研究的机构、代表人物、研究成果、学术期刊等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第二部分以专题研究展开,对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领域的学术流派、代表人物、代表成果进行深入的解读与分析。

作者简介

王健,历史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当代史”创新学科首席专家。同时兼任当代中国研究所国情调研(上海)基地副秘书长、上海靠前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国务院、日本外务省靠前访问者,美国斯坦福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中外关系史、当代中国外交、上海史等领域的研究。

目录

绪论
上编 研究综述
第一章 美洲地区的中国当代史研究综述
第一节 美国的中国当代史研究概况
第二节 加拿大的中国当代史研究概况
第三节 拉丁美洲的中国当代史研究
第四节 美洲中国当代史研究的特点和趋势
第二章 前苏联及俄罗斯的中国当代史研究综述
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与总结
第二节 主要研究机构及研究领域
第三节 专题研究的深化与细化
第四节 特色研究与学派化趋势
第五节 对中国学者关于当代俄罗斯研究的关注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中国当代史研究综述
第一节 日本的中国当代史研究
第二节 韩国的中国当代史研究
第三节 澳大利亚的中国当代史研究
第四节 印度的中国当代史研究
第五节 东南亚的中国当代史研究
第四章 欧洲地区的中国当代史研究综述
第一节 英国的中国当代史研究
第二节 德国的中国当代史研究
第三节 法国的中国当代史研究
第四节 荷兰的中国当代史研究
第五节 丹麦的中国当代史研究
第六节 瑞典的中国当代史研究

下编 专题研究动态
第五章 海外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动态
第一节 思想史、运动史研究
第二节 国家-社会关系研究
第三节 民族问题、边疆与中央政权的关系
第四节 性别与家庭、记忆政治、女性劳工史
第五节 结语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研究:基于实证的考察
第一节 数据估算的核心作用
第二节 从宏观数据到宏观分析
第三节 计划和管理
第四节 激励和收入分配
第五节 农业
第六节 工业和外贸
第七节 历史传统
第八节 今后的道路
第七章 前苏联和俄罗斯的中国当代经济史研究动态
第一节 前苏联的中国当代经济史研究
第二节 俄罗斯的中国当代经济史研究
第八章 改革、开放、全球化——中国当代经济史研究动态
第一节 经济改革、制度及政策
第二节 宏观的中国经济发展
第三节 中国经济与国外关系及全球化
第四节 香港地区和中国内地经济发展
第五节 中国经济的地区性发展
第六节 从统计来看中国经济
第九章 海外中国当代外交史研究动态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主要议题
第三节 简要述评
第十章 海外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动态
第一节 教育体制、教育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 多学科、多方法交叉的当代宗教史研究
第三节 以“中国角度”作为进路的当代电影史研究
第四节 范式转移与“中国中心”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海外中国当代史研究理论前沿》:  三、经济变革与发展  通过微观考察体现宏观思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中国学发展的一大特点,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的“中国讨论会”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学者们运用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理论方法,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方方面面,如妇女、知识分子、计划生育、老龄化、青年人口以及农民问题等进行研究。如维尔德的《中共的新经济主义》、埃米利和赫沙特的《八十年代的中国妇女》、谢淑丽的《同志间的竞争:中国的职业刺激与学生策略》、戴维士的《中国老龄人口与共产主义革命》等著述,开拓了美国中国学研究的新视野,也为运用不同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国提供了尝试。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获得巨大发展,但同时导致物价迅速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并出现广泛的贪污腐败现象。美国的中国学家们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环境进行研究,出版了许多重要著述。如佩内洛普·哈特兰·桑伯格的《中国的十年经济改革:未来的挑战》、巴里·诺顿的《中国经济中宏观政策及其结果》、德怀特·帕金斯的《中国:亚洲的下一个经济巨龙》、简·普里波拉的《中国的改革与其他社会主义经济》、布鲁斯.L.赖诺尔德的《中国的经济改革:深度与速度》、奥克森伯格和雅各布森的《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等。学者们将研究的视角对准中国经济改革中出现的困境,如物价、市场发展、企业行为、企业体制改革、决策权力分散、改革中的宏观经济等问题。  影响较大的如巴里·诺顿的《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被评论界称为是“任何想深入理解中国经济成长的读者所需要的一本全面地、成熟地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极具价值的资料”。它反映了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1949年以来经济发展史的一个较为宏观和概括的认识。  美国鲍尔州立大学荣誉教授郑竹园所著《中国的经济发展,1950-2014:根本性转变与长期展望》,是作者多年对中国经济研究的汇集,涉及多个领域,作者在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思想背景时着重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东亚国家现代经济发展背后的文化因素,二是孙中山的思想,三是毛泽东的经济思想。该书以简洁明了的阐述和系统全面的介绍得到国外学术界的肯定。  《中国伟大的经济变革》是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学教授洛伦·勃兰特和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G.罗斯基主编的论文集。该书把中国经济改革放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中国在过去30多年中不平凡的经济转变。研究揭示了中国经济大繁荣的起源与扩张机制,考察了中国制造业和研发能力的运行轨迹,展示了中国是如何通过结合政治体制与非公经济、全球化以及跨经济区域的资源转移等诸多因素来刺激经济飞速发展的。该书还分析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制度缺陷错综复杂地纠结在一起的现实,重点论述了财政、法律和金融体制方面的发展与弱点。伯克利大学的杰拉德·罗兰认为,这《海外中国当代史研究理论前沿》将是未来数年里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发展情况的最有价值的参考书。  《中国之外: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比较视角》是美国学者斯科特·肯尼迪主编的一部文集,目的是把中国政治学和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地放在政治学中的比较政治学研究子领域中。文集由前言、7篇论文和结论组成。通过与法国、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南非和俄罗斯等国进行比较,作者把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实践,二是权威主义背景下利益群体行为的资源支持和结果。内容则相对集中在与日韩等东亚发展型国家的比较和与俄罗斯及东中欧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比较。  曾在中国工作、生活多年的美国人詹姆斯·麦克格里格所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国威权资本主义的挑战》,赞同把中国模式看作一种独特的体制、一种特殊的自我道路。同时指出其缺陷,认为当前的发展证明它与全球贸易和商业治理存在矛盾,需要进一步改革以推动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海外中国当代史研究理论前沿》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65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