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方授楚
页数:389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329564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两卷。上卷《墨子之生平及其学派》,共10章。系统研究了墨子生平、《墨子》一书、墨学产生背景和渊源、体系及其政治、经济、宗教等学术思想,论述了墨家的组织、传授及发展、衰微、复活的过程。将《墨经》看作是墨子学派的发展和进步,并专列《知识论与辩学》一节,认为《墨经》很重知识,在辩学方面更有所发明,具体论述了《墨经》中名、辞、说及七种具体论式之要义。下卷《墨子之姓氏国籍学说辩》,共4章。分别辩驳墨子非姓墨,墨子为印度佛教徒、婆罗门教徒或亚剌伯回教徒诸说。后附有《墨》
作者简介
方授楚(1898年—1956年),原名典固,又名垂象,字则之,号天游,平江县长寿镇人。1917年秋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史地部,毕业后任教于广西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他以所著《墨学源流》名世,其治学必取真求信。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为两卷。上卷《墨子之生平及其学派》,共10章。系统研究了墨子生平、《墨子》一书、墨学产生背景和渊源、体系及其政治、经济、宗教等学术思想,论述了墨家的组织、传授及发展、衰微、复活的过程。将《墨经》看作是墨子学派的发展和进步,并专列《知识论与辩学》一节,认为《墨经》很重知识,在辩学方面更有所发明,具体论述了《墨经》中名、辞、说及七种具体论式之要义。下卷《墨子之姓氏国籍学说辩》,共4章。分别辩驳墨子非姓墨,墨子为印度佛教徒、婆罗门教徒或亚剌伯回教徒诸说。后附有《墨
目录
自序
附言
上卷 墨子之生平及其学派
导 言
第一章 墨子之身世
一 姓名
二 生地
三 生卒年代
第二章 墨子之事迹
第三章 《墨子》书之考证
第四章 墨学发生之背景
第五章 墨子之学说
一 墨学之渊源
二 墨子学说之体系
三 墨子之政治思想
四 墨子之经济学说
五 墨子之宗教信仰
六 墨子之根本精神
第六章 墨家之组织
第七章 墨学之传授
一 墨子之教育
二 传授之情形
第八章 墨学之进步
一 后期墨者之系统
二 真墨、别墨与非墨
三 《墨经》之作者
四 《墨经》之概要
五 墨义之修正与发展
六 兼爱非攻之新解
七 知识论与辩学
八 与他家之论难
九 实用科学
十 《墨经》释疑
第九章 墨学之衰微
第十章 墨学之复活
下卷 墨子之姓氏国籍学说辨
第一章 驳墨子非姓墨说
附录 驳墨为刑徒奴役说
第二章 驳墨子为印度佛教徒说
一 墨子非印度人论
附 胡怀琛:《墨翟为印度人辨》
二 驳《墨翟续辨》
第三章 驳墨子为印度婆罗门教徒说
一 《墨子学辨》商兑
二 评古史研究者之墨子国籍观
第四章 驳墨子为亚拉伯回教徒说
墨学余论
一 《礼运》大同之义源于墨家说
二 墨子与革命思想
三 墨子与宗教战争
四 “惠施与墨家”考辨
附言
上卷 墨子之生平及其学派
导 言
第一章 墨子之身世
一 姓名
二 生地
三 生卒年代
第二章 墨子之事迹
第三章 《墨子》书之考证
第四章 墨学发生之背景
第五章 墨子之学说
一 墨学之渊源
二 墨子学说之体系
三 墨子之政治思想
四 墨子之经济学说
五 墨子之宗教信仰
六 墨子之根本精神
第六章 墨家之组织
第七章 墨学之传授
一 墨子之教育
二 传授之情形
第八章 墨学之进步
一 后期墨者之系统
二 真墨、别墨与非墨
三 《墨经》之作者
四 《墨经》之概要
五 墨义之修正与发展
六 兼爱非攻之新解
七 知识论与辩学
八 与他家之论难
九 实用科学
十 《墨经》释疑
第九章 墨学之衰微
第十章 墨学之复活
下卷 墨子之姓氏国籍学说辨
第一章 驳墨子非姓墨说
附录 驳墨为刑徒奴役说
第二章 驳墨子为印度佛教徒说
一 墨子非印度人论
附 胡怀琛:《墨翟为印度人辨》
二 驳《墨翟续辨》
第三章 驳墨子为印度婆罗门教徒说
一 《墨子学辨》商兑
二 评古史研究者之墨子国籍观
第四章 驳墨子为亚拉伯回教徒说
墨学余论
一 《礼运》大同之义源于墨家说
二 墨子与革命思想
三 墨子与宗教战争
四 “惠施与墨家”考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