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为人
页数:166页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3785700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一个工人画家的人物素描。冯霞以“草坪居士”之名乐贫蜗居, 一生不向权位颔首摧眉, 不向金钱屈膝。他对自己钟爱的绘画艺术不懈追求, 奋斗终身。他不拘陈规, 把中国文化元素和底蕴深深地融入作品中, 并不断创新发展, 取得了颇多的成就。作者将与冯霞交往的过程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 引经据典, 增添了文化含量, 语言诙谐幽默, 真情流露, 增加了趣味性。作者将对老友的怀念之情、崇敬之情化作文字,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友人品的高度赞扬, 充满了对故友的眷恋怀念之情。
作者简介
陈为人,山西省老文学艺术家协会主席、太原市老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人物传记类:《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插错“搭子”的一张牌——重新解读赵树理》、《马烽无剌——回眸中国文坛的一个视角》、《山西文坛的十张脸谱》;散文随笔类:《走马黄河之河图晋书》、《摆脱不掉的争议——七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台前幕后》、《太行山记忆之石库天书》、《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弦断有谁听》、《红星照耀文坛》等书。
本书特色
《冯霞是谁》是对一个工人画家的人物素描。冯霞以“草坪居士”之名乐贫蜗居,一生不向权位颔首摧眉,不向金钱屈膝。他对自己钟爱的绘画艺术不懈追求,奋斗终身。他不拘陈规,把中国文化元素和底蕴深深地融入作品中,并不断创新发展,取得了颇多的成就。作者将与冯霞交往的过程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引经据典,增添了文化含量,语言诙谐幽默,真情流露,增加了趣味性。作者陈为人将对老友的怀念之情、崇敬之情化作文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友人品的高度赞扬,充满了对故友的眷恋怀念之情。
目录
“虬髯刀客”与“差七个羊头”
谁是冯霞?
剑走偏锋才能一招制胜
盘曲始明山道难
人生打拼才能赢
游出鹅池水自清
“猢狲骨碌碌”的妙手偶得
业余画家的专业追求
在先辈望而止步处继续前行
“八大金刚”与“美猴王”
千金难买自由身
舀来长江画黄河
莫把丹青等闲看
鸡立鹤群也风流
画人物其实是画自己
尾声待雏凤凌空时一鸣惊人
节选
《冯霞是谁》: 冯霞说:“刘刚、王志刚现在治印,不是汉印了,是现代印。刘刚的铁线篆,不得了,现在可是山西第一刀。他俩的功底很深,他们弄的现代篆刻,就像现代画一样,抽象的,也不是传统的章法了。”冯霞还是喜欢传统的“印宗秦汉”,最基础的是汉印,全得临这个东西,就像运动都得练跑步。齐白石也有印,他就不是汉印,他有个闲章:“不知有汉”。刘刚、王志刚他们给冯霞刻下印,他不满意,就磨了。磨平后重刻,还要刻上边款:“半月轩主、三虚堂主,近年治印,离汉风甚远,草坪居士,磨平重凿,以泄肝火。”“刘刚他们看了后直说‘好好好’!哈哈哈哈。”冯霞说着,高兴得笑了个前仰后合,露出其童真的一面。 冯霞又说:“王志刚后来给我又刻,是正宗汉印,并且还落款:‘草坪居士,虽放荡不羁,用印却非汉印不取,几次操刀,终不满意,磨平再刻,不厌其烦。此印偶尔得之,亦见居士偶尔用之,不知何时又磨平乎’。” 冯霞把一段题款,念得抑扬顿挫,一副自我陶醉、自我欣赏的模样。 冯霞并没有师从什么名家,人们曾戏谑地称他是“野路子”。他不依傍名门,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好学,更主要的是天生悟性。冯霞这种长期从“渐修”到“顿悟”的开拓之路,以“多师善变”的智慧和才情,走出了传统文化的单一境地,融人多元,兼收并蓄,创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画风。多种审美缜思,使得冯霞犹如山西的“和子饭”,熔多种画风于一炉,形成他自己独具特色、清新明快、飘逸雅致的画风。表现在笔墨上是化机四溢、神采飞扬;表现在画境上是妙趣横生而又浑然天成。唐达成在谈到冯霞的画时,曾说过这样一个小段子:唐达成参观故宫时,曾为一件翡翠作品而拍案叫绝,那是一个切开的西瓜造型,绿的皮红的瓤,连瓤里的黑色瓜子也非常逼真。唐达成说,艺术的上品就应该是出于天然却又鬼斧神工,不露任何斧凿之痕。 冯霞的灵气表现在他能博采众家所长而不失自己的领悟。从“师古人”到“师造化”,由博取众长到师法自然,使得他的技法与古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谋而合、不期而遇。人类的许多创造,哪一项不是受到大自然的启迪?没有鲸鱼的体态,何来潜水艇的造型?没有蝙蝠盲飞的启示,哪有雷达原理的设想?没有飞鸟的翱翔,哪来飞机凌空的鹏程万里?冯霞那支饱蘸浓墨的笔,深深地对准生活现实。他在现实生活中清晰地看到大自然的新鲜与活力,“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用诗一样的水墨语言去实现这种生命的本源精神。传统笔墨不再停留在“文人画”故弄玄虚的无病呻吟上,而是被赋予了妙趣横生的新形式。 画界称冯霞的画为“学者画”,他的画里有着浓厚的文学内蕴和哲学意味。 某个技巧在初创时期,我想一定也是颠覆性的、新奇的、充满勃勃生机的。只是因其成功,被无数庸碌的后来者东施效颦地群起效仿,最终落得“铅华落尽认前朝”。 绘画是以笔墨为媒介,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灌注。犹如母体与胚胎的传递,精血与灵气一点一滴地注入,只有生命才能产生生命,脐带是心有灵犀一线牵。“精气烟媪,聚而成物”,“因气血汤生”。即便是同一个绘画大家,真正富有生命的作品,往往只是十之一二。那是在某种特定情景、特定情绪下的“妙手偶得之”。当下那些以商业性赢利为目的,像生产流水线上炮制出来的粗制滥造之作,岂能与之同日而语。 感悟生活的独特性才是避免一般化的前提,也才能避免将生活现象做观念化的表现。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改变了传统绘画的构思经验和语言手段。版画《道路的性格》,让人耳目一新而又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我想,把《道路的性格》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作为冯霞人生历程的一个标志,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乃是实至名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