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盛承懋著
页数:252页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18616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回顾了盛宣怀一生创办实业的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盛宣怀成长历程、盛宣怀办实业前年轻阶段的经历、创办实业的起步阶段以及在创办实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全书以准确的史实资料为依托, 再现了当年盛宣怀创立轮船招商局、勘矿建矿、开办电报企业、发展内河航运、设立银行、建设铁路及铁厂、创办近代大学以及投身慈善事业的风云历史。
作者简介
盛承懋,1941年8月出生,盛宣怀长房曾孙。苏州科技大学教授、房地产专家、太湖书院高级研究员、湖北师范大学汉冶萍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在国内外房地产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编著有《海峡两岸房地产比较研究》、《中国房地产市场二十讲》、《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等十余部专著。本书为湖北师范大学汉冶萍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本书特色
盛宣怀是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盛宣怀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事业,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诸多领域,影响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后世。
盛承懋著的《中国近代实业家盛宣怀–办实业走遍天下》以客观的笔触回顾了盛宣怀一生创办实业的过程。
目录
1 盛宣怀实业生涯的“前奏”
1.1 青少年时跨越五省的“逃难”生活
1.2 湖北的经历让盛宣怀开阔了视野
1.3 三次乡试榜上无名,从此意绝科举
1.4 广济武穴,萌发了开矿的意愿
1.5 典当、钱庄,使盛宣怀增长了才干
1.6 为自己前程作出的重要决策
1.7 在两干多公里的后勤保障中经受历练
1.8 参与赈灾,决心为国为民多出力
2 盛宣怀办实业的起步阶段
2.1 轮船、矿务成为盛宣怀办实业的首选
2.2 盛宣怀起草的第一个重要章程
2.3 招商局由官本官办到官督商办
2.4 以大局为重,招商局走出了困境
2.5 广济采煤,在张斯桂的协助下取得进展
2.6 沈葆桢协助招商局实现了“蛇吞象”
2.7 盛宣怀在郭师敦的陪同下马不停蹄地勘矿
2.8 因资金不足,荆门煤矿被迫裁撤
2.9 旗昌弹劾与湖北矿务赔偿接踵而来
3 电报是盛宣怀办实业迈出的一大步
3.1 先抑后扬,赢得“电报开设”第一战
3.2 中国电报事业中的几个“第一”
3.3 盛宣怀拟就电线大略章程二十条
3.4 历经250天,津沪线路全线竣工
3.5 在电报权利上,坚持与国外势力争斗
3.6 二十年内电报线的架设遍布大半个中国
3.7 重视电报专业人才的培养
3.8 中国早期的通信工具——电话
3.9 被后人关注与称颂的一份“奏折”
3.10 甲午时期,为电报再次受到参劾
4 盛宣怀办实业快速发展阶段
4.1 盛宣怀重返轮船招商局
4.2 盛宣怀采取“五策”,招商局重整旗鼓
4.3 发展内河航运,拓展招商局生存空间
4.4 深入调查研究,山东内河航运顺利开办
4.5 疏浚小清河,造福山东人民
4.6 内河小轮航运迅速推向粤、桂、闽等省
4.7 台湾船局与招商局实施“外合内分”
4.8 在登莱青道任上抓的几件事
5 天津海关道任上的实业作为
5.1 盛宣怀48岁出任天津海关道
5.2 与怡和、太古签订的第四次齐价合同
5.3 一场大火,打乱了盛宣怀的计划
5.4 盛宣怀重建华盛纺织总厂
5.5 甲午岁月,轮船、电报为战事出力
5.6 《马关条约》签订,盛“病榻拊膺长叹”
6 铁厂、铁路、银行三者一手抓
6.1 向朝廷陈“练兵、理财、育才”三大政
6.2 充分准备,迎接实业发展的新机遇
6.3 取得“专折奏事特权”,督办卢汉铁路
6.4 盛宣怀督办汉阳铁厂,铁厂改归商办
6.5 因铁厂不能不办铁路,因铁路不能不办银行
6.6 中国通商银行成立
6.7 铁路建设资金宁可借洋债而不参洋股
6.8 通过发行股票为铁厂、煤矿筹集资金
7 建成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7.1 依靠郑观应对铁厂进行整顿
7.2 聘请德国矿师,解决铁厂缺煤问题
7.3 历经十年摸索,钢轨质量得以解决
7.4 由汉阳铁厂扩展为“汉冶萍”
7.5 汉冶萍在技术引进、管理上的进步
7.6 汉冶萍培养了一批出色的技术人才
7.7 维护国家矿权,防止列强掠夺
7.8 与列强争利的中国勘矿总公司
7.9 通过举债,推进汉冶萍的发展
8 建成中国第—条主干线一卢汉铁路
8.1 张之洞奏请盛宣怀督办卢汉铁路
8.2 先造卢汉,次第苏沪、粤汉
8.3 卢汉铁路向“小国”比利时借款
8.4 盛宣怀督办卢汉铁路修筑的经过
8.5 盛宣怀争得粤汉铁路督办权
8.6 1908年沪宁铁路全线通车
8.7 由卢汉铁路向南北东西伸展的铁路大格局
8.8 卢汉铁路带动了武汉、郑州的发展
8.9 因铁路而建功,因铁路而成罪
9 盛宣怀热衷于文化等各项事业
9.1 盛宣怀出巨资,编刻《常州先哲遗书》
9.2 设立“译书院”,提倡统一翻译的译名
9.3 盛宣怀与世界博览会的特殊情结
9.4 盛宣怀与园林、寺庙的不解之缘
9.5 “愚斋”图书馆与苏州藏书
9.6 盛宣怀被任命为第一任红十字会会长
10 盛宣怀与近代大学的创建
10.1 变法图强,以培养人才为先
10.2 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
10.3 创办南洋公学,与北洋大学堂互补
附录1 盛宣怀办实业所拟主要的奏折、章程、合同、条约
附录2 盛宣怀办实业,反对西方列强的立场
附录3 盛宣怀办实业与赈灾
附录4 盛宣怀《送儿孙游学箴言》
参考文献
后记
1.1 青少年时跨越五省的“逃难”生活
1.2 湖北的经历让盛宣怀开阔了视野
1.3 三次乡试榜上无名,从此意绝科举
1.4 广济武穴,萌发了开矿的意愿
1.5 典当、钱庄,使盛宣怀增长了才干
1.6 为自己前程作出的重要决策
1.7 在两干多公里的后勤保障中经受历练
1.8 参与赈灾,决心为国为民多出力
2 盛宣怀办实业的起步阶段
2.1 轮船、矿务成为盛宣怀办实业的首选
2.2 盛宣怀起草的第一个重要章程
2.3 招商局由官本官办到官督商办
2.4 以大局为重,招商局走出了困境
2.5 广济采煤,在张斯桂的协助下取得进展
2.6 沈葆桢协助招商局实现了“蛇吞象”
2.7 盛宣怀在郭师敦的陪同下马不停蹄地勘矿
2.8 因资金不足,荆门煤矿被迫裁撤
2.9 旗昌弹劾与湖北矿务赔偿接踵而来
3 电报是盛宣怀办实业迈出的一大步
3.1 先抑后扬,赢得“电报开设”第一战
3.2 中国电报事业中的几个“第一”
3.3 盛宣怀拟就电线大略章程二十条
3.4 历经250天,津沪线路全线竣工
3.5 在电报权利上,坚持与国外势力争斗
3.6 二十年内电报线的架设遍布大半个中国
3.7 重视电报专业人才的培养
3.8 中国早期的通信工具——电话
3.9 被后人关注与称颂的一份“奏折”
3.10 甲午时期,为电报再次受到参劾
4 盛宣怀办实业快速发展阶段
4.1 盛宣怀重返轮船招商局
4.2 盛宣怀采取“五策”,招商局重整旗鼓
4.3 发展内河航运,拓展招商局生存空间
4.4 深入调查研究,山东内河航运顺利开办
4.5 疏浚小清河,造福山东人民
4.6 内河小轮航运迅速推向粤、桂、闽等省
4.7 台湾船局与招商局实施“外合内分”
4.8 在登莱青道任上抓的几件事
5 天津海关道任上的实业作为
5.1 盛宣怀48岁出任天津海关道
5.2 与怡和、太古签订的第四次齐价合同
5.3 一场大火,打乱了盛宣怀的计划
5.4 盛宣怀重建华盛纺织总厂
5.5 甲午岁月,轮船、电报为战事出力
5.6 《马关条约》签订,盛“病榻拊膺长叹”
6 铁厂、铁路、银行三者一手抓
6.1 向朝廷陈“练兵、理财、育才”三大政
6.2 充分准备,迎接实业发展的新机遇
6.3 取得“专折奏事特权”,督办卢汉铁路
6.4 盛宣怀督办汉阳铁厂,铁厂改归商办
6.5 因铁厂不能不办铁路,因铁路不能不办银行
6.6 中国通商银行成立
6.7 铁路建设资金宁可借洋债而不参洋股
6.8 通过发行股票为铁厂、煤矿筹集资金
7 建成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7.1 依靠郑观应对铁厂进行整顿
7.2 聘请德国矿师,解决铁厂缺煤问题
7.3 历经十年摸索,钢轨质量得以解决
7.4 由汉阳铁厂扩展为“汉冶萍”
7.5 汉冶萍在技术引进、管理上的进步
7.6 汉冶萍培养了一批出色的技术人才
7.7 维护国家矿权,防止列强掠夺
7.8 与列强争利的中国勘矿总公司
7.9 通过举债,推进汉冶萍的发展
8 建成中国第—条主干线一卢汉铁路
8.1 张之洞奏请盛宣怀督办卢汉铁路
8.2 先造卢汉,次第苏沪、粤汉
8.3 卢汉铁路向“小国”比利时借款
8.4 盛宣怀督办卢汉铁路修筑的经过
8.5 盛宣怀争得粤汉铁路督办权
8.6 1908年沪宁铁路全线通车
8.7 由卢汉铁路向南北东西伸展的铁路大格局
8.8 卢汉铁路带动了武汉、郑州的发展
8.9 因铁路而建功,因铁路而成罪
9 盛宣怀热衷于文化等各项事业
9.1 盛宣怀出巨资,编刻《常州先哲遗书》
9.2 设立“译书院”,提倡统一翻译的译名
9.3 盛宣怀与世界博览会的特殊情结
9.4 盛宣怀与园林、寺庙的不解之缘
9.5 “愚斋”图书馆与苏州藏书
9.6 盛宣怀被任命为第一任红十字会会长
10 盛宣怀与近代大学的创建
10.1 变法图强,以培养人才为先
10.2 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
10.3 创办南洋公学,与北洋大学堂互补
附录1 盛宣怀办实业所拟主要的奏折、章程、合同、条约
附录2 盛宣怀办实业,反对西方列强的立场
附录3 盛宣怀办实业与赈灾
附录4 盛宣怀《送儿孙游学箴言》
参考文献
后记















